帕维奇:用做梦的方式思考
导语:假如们现在这个世界是一个世界,在帕维奇书里面出现另外一个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是同等的关系。我们必须承认人类有这么一种能力,它把我们现在的生活,不管是几千年,几万年的生活,他又做出一个东西,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更大。

 

1月26日下午,上海译文出版社协同凤凰网读书会,在字里行间书店(德胜门店)举办了一场名为“帕维奇用我们做梦的方式思考---《哈扎尔辞典》读书沙龙”的活动。活动由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小马主持,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以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止庵担任嘉宾。活动以著名配音演员阿杰朗诵“《哈扎尔辞典》:一部奇书的传说”开场,提前将读者带入《哈扎尔辞典》的奇妙神秘世界。

嘉宾张颐武和止庵分别就“想象力对文学的意义”、“文学对于当下的意义”、 “想象与现实”等话题展开对谈,并积极鼓励年轻人,乘着年轻,多读些难的书,因为“难的书是一种脑力体操”,能“升华”人的生命。

以下为当天活动现场速记,未经讲者审核,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主持人: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化学者张颐武老师,和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止庵老师,这两位都是我非常崇敬的老师,今天第一次谋面。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小马。

主办方非常有心,在节目的开始我们来欣赏一段上海籍的著名配音演员阿杰的朗诵,听一下对于这本书当中的一些精彩的文字,阿杰的理解。

听完阿杰的介绍,我相信大家会觉得它是一个恐怖小说,很神秘,实际上的确这本小说当中包含的一些内容非常神秘,是由十万个词语组成的辞典体小说,接下来我们也和张颐武老师和止庵老师一起聊一聊,关于这本书你们个人的感受。

哈扎尔民族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民族吗?

张颐武:当然是虚构的,但是这个书有很真实的一面,它的真实性在中国跟我有密切的关系。别的书我不敢说,我不是外国文学研究的专家,但是只有这本书是我在外国文学领域里边最有资格在这谈的一个人。因为十六七年前的时候,我和这本书的渊源就非常深。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我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是我感情的一部分。我是觉得这本书的里面每一个故事,它想象的那个王国跟我的生命有密切的联系。1994年中文版先在《外国文艺》发表的,也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杂志,《外国文艺》在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研究文学的一本圣经式的书,莫言这些人都受过这本杂志的启蒙和影响。所以上海译文出版社很大的意义,他们对海外的经典和西方文学的介绍,对中国的作者和文学创作有深刻的影响。

莫言为什么能走到那个地方,当然保重身体是一方面,身体很好,所以现在能得到。如果身体不行,半途倒了就不行。另一方面,外国文学给中国文学的滋养、启蒙对大家非常有意义。

《外国文艺》这本杂志对我们特别有意义。我看94年第二期《外国文艺》就看到这部作品,是戴骢、石振川、南山三位先生翻译。那时候还不是全本,我看了以后非常震撼。因为这个作者想象的所谓哈扎尔国王,他重新创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扑朔迷离,用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玄幻,穿越时空进入到那个世界里对我的震撼非常大。

我一开始看就觉得这本书的想象力、创造力,一个人能够创造一个国王的能力,说明文学的无限可能性。文学本身能够创造出一个世界来,一个在塞尔维亚生活的人,他能够凭着自己的想象力,穿越世界,创造出这么一个东西,真是很了不起的事。

今天我们再穿越,中国的小女孩在网络上写了很多穿越小说,穿越到康雍乾三代。但是帕维奇简直是重新创造一个世界,这是小说的力量所在,莫言叫“讲故事的人”,帕维奇讲的故事是我们大家很难想象的,他创造一个世界讲出来。

到了两年多以后,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小说也这么说,很诡异。这段历史过去了,我们不必再提这个名字。今天看《哈扎尔辞典》还经得起考验,那些书随着历史长河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被大家忘掉。哈扎尔辞典还被我们阅读。

那个时候不能说知识产权的意识,而是说我有一个观念,一个人的创造力,想象的王国应该被尊重。所以我提出来中国作家未必有独创性,结果很多人很生气,得罪了好多人,把我告上法庭。最后我是作为一个被告来不断地读这本书,因为要不断的专业的研究来把这本书在法庭上陈述,所以这本书在中国我是读的最细的,这个我是当之无愧。这本书我会舍弃另外的事情,一定到这来,因为这本书跟我的生命有很大的关系,纠缠我好几年,非常困扰。

这本书我有一个感情的力量,15年以后重新见到,它的第一版我很快就有了,老戴先生送给我,觉得我跟这本书有因缘的关系。而且跟我的个人的生活也有一些息息相关,这个故事不用讲了,跟我个人的生活,跟我自己私人的生活也息息相关。这本书对我来说纪念意义特别大。

后来龚容(责编)提把我的文章放到前面,这其实是不合适的。我写的文章不应该在这么伟大的书前面,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中国的读者感到一种兴趣,中国的读者会发现文学的穿越,文学的运动,文学的传播,有无数奇迹出现。在中国这个地方,这本书意外和我产生了一段难得的因缘。说明一个写书的人,讲故事的人,他的故事穿越时空。

帕维奇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09已经故去,但是我们内心里边和他的这种感情,我觉得好像我的生命跟他生命的一部分息息相关,听到他故去的消息,我真的是觉得我生命的一部分离开我去了,我开始老去了。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有感情的,不仅仅是为文学,而且为我个人。说什么都多余,看这本书你会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文学为什么对人有用?它的用处不是很实在,对考试没用,但是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漂流到中国以后,现在已经在当代的文学史上写下一笔。因为这段事情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怎么样尊重人的创造,那个官司还是有高度的启发性。到今天看我的观点没有任何改变,我再说一遍,我的观点没有任何改变。我仍然坚持当年写下的每一个字到今天我再看,那些东西仍然有效,我愿意为它承担一切。那个书对我来说既是一个心路过程,又是捍卫表达的权利。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