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押宝小型SUV蒂维拉 联合庞大谋逆袭

王国信2015-07-02 08:0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国信 韩国双龙汽车与庞大集团牵手四年之后,双方终于迎来了一款扭转市场的重磅产品。“可以说我们和经销商这几年的坚持都是为了等待这款产品。”6月18日,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宏伟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他口中说的“产品”是当天上市的双龙紧凑型SUV蒂维拉(TIVOLAN)。

蒂维拉即双龙汽车去年发布的概念车X100的量产车,韩国名为Tivoli。这款产品是韩国双龙汽车被印度最大的SUV和拖拉机生产商马恒达收购后所推出的第一款车,新车开发历时42个月,采用了全新的平台打造。蒂维拉售价12.98-18.98万价格,共6款车型,是目前国内同级别市场上唯一拥有进口身份的小型SUV车型。

“从去年到今年开始流行小一点的SUV,就是蒂维拉这种紧凑型SUV,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双龙中国(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宏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SUV与MPV是增长最快的两大细分市场,而在SUV市场中,紧凑型SUV已成消费主流之一。作为一家以制造SUV为主要特色的汽车厂商,双龙无疑站在了市场的风口上。

但对双龙而言,蒂维拉的任务并不是快速拉升销量。刘宏伟向记者表示,庞大集团对双龙的期待更甚于斯巴鲁,但双龙还没有进入快速提升销量的阶段。“当前主要的目标还是打基础,提升品牌,保证渠道的畅通,为我们今后逐步做大双龙打好基础,庞大有这个耐力,相信未来一定会打造出第二斯巴鲁,甚至比斯巴鲁还要好。”刘宏伟说。

对于双龙和庞大而言,蒂维拉的上市是一个转折点。随着这款产品的上市,未来双龙在华还要升级产品计划,从每年引入一款新车变成每年引入一款全新车型。“韩方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产品,我们苦心经营了这几年就是为了从今天开始的未来。”刘宏伟满怀憧憬地表示。

猛攻紧凑SUV市场

双龙目前在中国通过进口形式销售,在产品上有柯兰多、主席、路帝等六款车型,其中柯兰多为主力车型。不过,双龙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显然落后于预期。2013年,双龙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还不足1万辆,甚至不及俄罗斯市场。去年,双龙销量终于突破一万辆,但当年的预定目标为2万辆。

“庞大和双龙合作四年了,确实发展的不是一帆风顺,这源于双龙过去的产品不是那么顺应市场,从前年的新柯兰多开始,市场有了很大的起色。从蒂维拉开始,产品的风格也在改变。”刘宏伟说。与此前的产品不同,蒂维拉淡化了以往设计的个性风,而增加符合大众审美的元素。

双龙投入了2.4亿欧元进行蒂维拉的开发,这对于2013年刚走出亏损泥淖的双龙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在国内上市之时,为保证竞争优势,作为最大代理商同时也是双龙中国销售公司大股东的庞大集团压缩了渠道方面的利润,保证价格具有杀伤力。

“我们大大压缩了自身运营的空间,以使这款战略车型能在中国快速扩大战果,用销量来换得双龙品牌的提升,进一步支撑和促进渠道的发展。”刘宏伟说。另据悉,蒂维拉的长轴距版车型最快将于今年底在国内推出,而搭载1.6T柴油发动机的蒂维拉也将在未来引入国内市场。

韩国双龙方面表示,蒂维拉是肩负着推动双龙品牌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车型,对这款车型庞大和双龙将会投入大量的营销资源。“这是一款能够扭转局面的里程碑式的产品。”刘宏伟也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双龙换挡前行

尽管对蒂维拉投入十分巨大,但双龙和庞大对这款产品在中国的销量并没有设定过高的目标。“一个月打底1000辆,这就是目前的目标。”王志宏说。除此之外,蒂维拉将可能在双龙中国的销量中占据至少50%的份额——这是双龙通过蒂维拉调整在华产品结构的开始。

这样的销量目标由两方面决定:其一,双龙目前在韩国工厂只有两条生产线,产能紧张。蒂维拉按照市场配额供给,中国市场每个月的供给数量是1000-1500辆之间,产能部分制约了蒂维拉的市场表现。此外,经过四年磨合,双龙和庞大今年已经形成新的共识,前期不追求销量的快增长,而集中力量提升品牌,锻炼体系能力。

去年,庞大与双龙续签合作协议之时,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社长李裕一曾表示,时机成熟时会在中国开启本土化生产,但其合资的对象只会是庞大。这坚定了庞大毫无保留的支持双龙在中国发展的决心。庞大希望,按照此前与斯巴鲁合作的模式,在初期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后期再寻求销量提升。“庞大有这个耐力。”刘宏伟说。

作为双龙品牌中国区唯一总代理商的庞大拥有极强的话语权。庞大不仅负责双龙产品的销售与分销,还负责品牌宣传与推广、产品导入选择与定价等,与一般汽车品牌的销售公司职能基本一致。

按照李裕一此前表态,双龙国产的节点是销量达到5万辆,同时在渠道上2016年增加到220至230家。另一方面,销量不及预期也使得双龙和庞大不得不变换节奏,先夯实基础。双龙目前已经有一级经销商130家左右,未完成2014年的渠道建设目标。“现在追求的是一网、二网的品质建设。”刘宏伟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新闻中心总监
长期关注汽车(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等上下游)产业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