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消失的涨停板敢死队

张勇2021-04-15 17:31

张勇/文

十多年前,“涨停板敢死队”曾经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因为极具显性特征,也颇有神秘色彩,这一题材是那些年财经报道频繁涉及的领域。然而,游走在法律和规则的底线边缘,也注定了“涨停板敢死队”只能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主流之外的一个插曲。

我记得大概是2009年5月上旬,报社编辑部给了我一个简单的线索,“据传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的负责人被司法机关带走,估计与当地住房公积金(后经调查得知是住房维修基金)的违规入市有关”。上述这家营业部正是“涨停板敢死队”最为集中的营业部之一。

实际上,对于这一条在如今可以算是“天大”的新闻线索来说,当时我并不觉得十分震惊,因为在2009年前后,疯狂的民间游资、粗放的券商经营、各类社会机构资金管理的不完善以及刚刚起步的私募基金阳光化等等,让资本市场充满了各种光怪陆离。

对于这一个没有其他信息的事件新闻,没有什么太多需要事先思考的地方,所以记得当时我的采访原则就是简单直接,得到线索后第一时间就赶往宁波。采访过程并不复杂,但却让我切身体会了制度完善的重要性。

如今,不仅各个管理条线的制度日趋完善,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也在加强。而在市场的另一端,2007年1月之后,私募基金的阳光化启动,七年之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和备案办法开始施行,“涨停板敢死队”也逐渐销声匿迹。

(作者现为经济观察报华东分社社长)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分社社长
2004年入职经济观察报,历任华东新闻中心高级记者、主任,主要负责华东地区采编工作和资本市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