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伊凡/文
《数据黑洞》这篇稿子源起于2018年Facebook用户数据泄漏事件,这是我在经济观察报写的第一篇头版头条,如今回看,有诸多不足,但这是我最宝贵的学习经历之一。
虽然一开始就把方向定在从企业角度探讨数据使用和隐私保护的关系,但因为没有经验,从采访到写作,我花了两周多的时间。前后迭代10个版本,在不断推翻、梳理的过程中理清采访的方向和文章的逻辑。记得第1、2个版本中,采访环节就混乱不堪。到后面,逐渐把方向聚焦到数据公司的商业模式、监管的难题,思路清晰起来。
由于写回顾的原因,重新打开这篇稿件的采写文档,还能看到每个版本里编辑的修订、编辑的批注。这篇文章教给我的方法论我在后面的写稿中一直沿用。如今或许很难再有一个媒体能够给新记者足够的耐心、指导、信任来做一篇稿子。
在经观的三年教给我如何成为一名财经记者,给予宽容和空间让记者尽可能追求自己的好奇心,写出漂亮、扎实的稿子,感念万分。在浮躁功利,流量为王的今天,理性、建设性弥足珍贵。经济观察报20周年,衷心祝愿报社能够越来越好,做出更多有影响力的报道,成为繁杂信息时代里的一抹独特风景。
(作者时任经济观察报记者,现供职于《财经》杂志)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