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烦躁

邵颖波2021-04-15 18:19

邵颖波/文

我所做过的最好的媒体转眼已经二十岁了。这无疑是一种真正的小确幸,我为之感到欢喜。

经观初创之时有不少大事发生。“9·11事件”,中国加入WTO,SARS疫情……对于这张橙色报纸来说,这些事情来得可谓适逢其会。

SARS病毒引发了从未有过的恐惧,当时很多报纸不约而同地重提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有一天,我们编辑部的几个年轻人开着车在长安街上走,从来没有过的空旷让我们万分兴奋。那年,北京城的汽车总量刚刚超过两百万辆,饱受堵车之苦的我从来没想到过会有一天可以在长安街上“飙车”。我们打开所有的车窗,探出头来欢叫,就如同中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时那般的开心。别人看我们一定像疯子——如果大街上有别人的话。

对于SARS病毒的恐惧达到了极点,仿佛死神来了一样。但恐惧之外,也没有别的什么心情。除了对因为信息发布问题被免职的几个官员以外,人们批评的不多。相关议论也不分裂。

所以我写了“让我们共同承担”这样的社论,不管空气中有没有病毒在漂浮,我们都不愿意看到人们被吓坏的样子,我想看到人们从容勇敢。我相信人类的文明和科技进步可以沉淀下来以为人所用。

文明的进步总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但是距离中世纪黑死病发生的黑暗时代毕竟已经过了几百年。这是我有信心的地方。

近二十年后,新冠疫情来了。但是这一次,人们的感受是烦躁多于恐惧。生活变得比简单追求“活着”复杂多了。一次疫情的影响已经是方方面面,每时每地,已经深入到现实和精神两重世界中去,不由人不烦躁。

二十年前,像许知远这样的年轻人对于“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的话题总是特别激动。而今天的中国已经在那里了。中国看着所有人,所有人也在看着中国。而我的愿望还是那样——愿一阵微风再次吹过,让人感到释怀。

(作者时任经济观察报首席评论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