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霞/文
时代的切换迅速又恍惚。有些问题被遮盖了,有些问题像是在单曲循环,有些问题则变得巨大、让人错愕。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国内经济改革提速,以国资委2003年成立为标志,时任掌门人李荣融主任在其任内,坚定、高调地推动几百家大型央企的公司化、市场化、股权多元化,备受瞩目也备受争议。“国退民进”或者“国进民退”的声音,也伴随着市场景气程度、行业周期起伏从不消停。
然而,随着李荣融退休、国资委领导班子人事调整,再伴随经济降速与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中国国企改革、央企民企角色的讨论,渐渐被数字化巨浪所掩盖。流量、互联网思维、估值、独角兽等“大厂黑话”成了商业媒体的热门,关于经济改革的艰涩又不够性感的话题,逐渐从公众视线中隐退。
数字化巨浪腾空,是21世纪以来的全球景观。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数字化与信息化让虚拟世界越发辽阔与紧密连接的同时,现实世界中全球化的进程却在21世纪前20年,从反反复复但始终向前,走到了今天的转身倒退。
中美冲突、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打击,更让全球化的玫瑰色彻底褪去,“本地化”、“内循环”,成为全球范围内大国、大市场的优先选项。曾经为多哈谈判殚精竭虑的WTO前总干事拉米先生,一直坚信自由贸易是全球振兴、均衡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今日之世界,想必让离开WTO、日渐老去的拉米先生更加失望了。
21世纪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分界线。新冠疫情发生的2020年,才是一个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时间节点。如此看来,无论21世纪的前两个十年发生了什么—— 一些主题逐渐褪色、一些进程开始逆转、一些冲突前景未明,毕竟,后疫情时代才刚刚开启。
或许,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大的职责仍然是冷静的记录、理智的思考、耐心的观察。等待时间告诉我们答案,谁是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哪些是推动时代向着更良性、可持续、公平与共赢的方向前行的动力。
(作者时任经济观察报记者、《书评增刊》主编,现为由新书店主理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