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 | 注册制不容有失,“零容忍”的威力来自制度和规则

社论2021-07-09 22:13

(图片来源:东方IC)

经济观察报 社论 这是即将迎来2岁生日的注册制收到的一份大礼。没错,我们所指的正是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这份文件可以看做注册制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如果对照“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资本市场九字方针,也可以说,这是兑现“零容忍”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从2018年11月5日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再到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我们没有等很久。如今注册制已经推广至创业板,在主板落地并无悬念,只是时间问题。注册制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除了一批我们寄予厚望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注册制对发行人、中介机构、投资者、交易所和监管机构理念的重塑,无疑是我们更大的收获。在此进程中,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已经雏形初现。

但也可以说,中国的注册制刚刚起步,要过的关口依然不少。注册制实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宽进严管,重在事中事后监管。新《证券法》在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针对欺诈发行、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大幅度提高了行政处罚力度。专章规定投资者保护制度,创新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并建立了 “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诉讼机制。同年7月,最高法也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了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相关问题。不过毋庸置疑,要真正做到对证券违法违规的“零容忍”,严惩违法违规,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还需要一整套规则和执法相关制度的完善;否则“严管”难免成为注册制的短板,果真如此,只讲“宽进”的市场很可能蜕变成冒险者的乐园。

决策者对此显然有清晰的认知。不过当前证券违法案件频发,客观上加速了顶层设计出台的进程,而以如此高的规格印发《意见》,传递着一个更清晰的信号——注册制不容有失,资本市场的再造只能成功。

宏观地看,这是一个考虑周全的顶层设计。此次印发的《意见》回应了市场对打击证券违法违规、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诸多关切,比如立法补短板、加大刑事惩戒力度、健全民事赔偿制度等等。其他如健全相关执法司法体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对中概股的监管等方面,《意见》中也都有非常具体的安排。

“零容忍”需要“建制度”,需要建立在规范、开放、透明的规则之上。“零容忍”不是有权可以任性,制度提供了干预或者不干预的边界。监管者的火力和杀伤力同样来自于确定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这正是“零容忍”拥有强大威力之根基所在。没有制度保障,“零容忍”要么是无法兑现的承诺,要么就只能寄望于权力部门的自由裁量——真是这样的话,即使做到了严监管,也很可能会让市场参与者无所适从。我们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教训。

“零容忍”的顶层设计是市场预期的稳定器。当然我们知道,这个路线图和施工图还需要不打折扣地落实。不过方向既已确定,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努力,将这张蓝图变为现实。中国经济金融稳定有赖于一个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一个各方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生态,也将为中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最适宜的平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