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越来越卷,能卷出个好未来吗

2021-12-29 15:53

2021年互联网行业一片惨淡的当下,线上健身行业变热了。

11月到12月,就有多个大小公司有了新动作:Keep投入百亿流量资源和5千万现金奖励扶持健身创作者,百度推出智能健身镜,京东举办智能跳绳大赛,甚至连做游戏的网易、腾讯,还有似乎和健身毫不相关的双汇,都投资健身公司,或者申请商标注意到健身器材了。

与2015年时,只有Keep、咕咚等少数几家创业公司对比,今年健身行业明显“卷”起来了。健身顺应国家大势,有政策支持,也因此让入场者们看好。这个行业,真的会有远大未来吗?

越来越卷,一片混战

喜欢线上健身的小蕾,今年第一次在健身时有了选择恐惧症。

之前,她用Keep等专业运动软件,在家躺在瑜伽垫上就能运动。今年,看B站的时候,刷抖音的时候,逛小红书的时候,也时不时会受到健身博主的推送,她跟着练了几次,发现感觉蛮好的。在国贸吃饭的时候,她还看到了有健身镜公司做活动,体验半小时后,心里也有点被种草。

“如果不是价格太贵,我肯定在客厅里装一个。”她至今对健身镜念念不忘。

2021年,健身赛道成为热门赛道,除了原有的健身软件、线下健身房之外,互联网公司,硬件公司,服装公司,甚至食品公司都卷进来了这个行业。

做搜索的百度,通过小度添添健身镜进入智能健身赛道。硬件方面,华为手表提供运动健身功能,他们还推出健身电踏车,并陆续吸纳多家智能健身企业加入鸿蒙生态。前段时间华为启动“为鉴”商标注册程序,分类包含健身器材等。小米通过生态链布局了多家健身硬件公司,今年又下注健身内容订阅平台爱动健身,后者将为小米旗下一系列智能家用健身设备提供健身课程。超级猩猩也推出App,希望抢占用户在家庭场景的时间。

资本市场上,健身也是热门行业。Keep在疫情爆发后连续完成2轮融资,投后估值20亿美元。今年4月,FITURE完成B轮3亿美元融资。6月云麦宣布完成2亿元C2轮融资。10月YESOUL野小兽完成超1亿A轮融资。5月,薄荷健康宣布完成D轮融资,在之后的11月他们又宣布完成了一轮融资。超级猩猩宣布完成E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衔投资,投后估值逼近10亿美元。

11

到了现在,健身内容也已经卷起来了。12月,Keep扶持创作者,宣布将投入百亿流量资源和5千万现金奖励,扶持优质的健身内容创作者,同时加码达人商业化发展,未来1年内Keep将打造150位百万跟练创作者,3年内实现1万健身达人单平台收入过万。百度入局健身赛道后,也在健身内容上发力。

用户无论打开哪个主流平台,几乎都有健身内容供消费,无论使用哪个生态的智能硬件,都免不了被提醒健身和保持健康。健身已经从一个小众垂直赛道,一跃成为混战中的热门赛道。

公司多了,赚钱能力怎样

虽然入场者众多,不过,目前国内的线上健身公司们,都还没有成功上市。这个行业赚钱吗?现在仍没有准确的答案。

国内最接近上市的健身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Keep。2020年,Keep总营收超11亿元,其中健身产品收入超6亿元,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超3亿元,广告收入超1亿元。其中,健身产品占了大头,健身产品主要包括食品、服装等消费品。

对标国外健身公司,Keep的营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美国健身龙头公司Peloton公司已经上市,根据财报,其今年三季度营收8.05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6%,249万个联网健身订阅者,比去年同期增长87%。

今年健身行业热门,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硬件的发力。今年融资的健身公司中,以硬件为主要产品的也不在少数,不过目前看,健身硬件也还在投入期。

Keep在今年4月推出硬件产品动感单车,结合Keep直播课,受到用户欢迎。除了硬件,健身公司还可以从其他衍生产品获得收入。

至于其他刚进入健身赛道的公司,目前也都在投入期,没有公布收入数据。可以判断,这个行业,现在才刚刚开始。

行业还在初期,未来可期吗

这一轮线上健身的红利,很大源自疫情,直到此刻,各地疫情也仍在断断续续持续。现在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当疫情结束后,健身行业依旧是一个真命题吗?

22

几乎从不运动的小蕾,疫情期间在家宅的太久了,逐渐把健身形成了日常习惯。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QuestMobile的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2月,中国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928万,同比增长93.3%。在这样的大背景下,Keep等线上健身企业快速发展,也是健身行业成为市场全面风口的核心逻辑。

健身红利的另一个大背景,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健身”。2021年,国务院出台《“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到2025年,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

不过,健身公司们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事实是,与国外相比,当下国内健身人群仍有很大差距。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行业潜力巨大。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目前健身人口渗透率只有5%左右,相比美国高于30%的渗透率差距明显。整体来说,对于健身常识,中国用户了解程度不够,现阶段,仍然需要让更多用户愿意健身,喜欢健身,把健身养成习惯,这个市场仍然需要健身公司们去教育普及。

33

线上健身公司们正在从这个角度努力。Keep这次推出创作者激励计划,其中一个奖励的标准就是跟练次数。当教练的方法越有效,越好玩,越多人愿意跟着线上教练锻炼,线上健身的市场空间就会更大。同时,线上的教练也与线下场景越来越像,比如在Keep每晚3小时的直播课,锻炼时,教练会与用户互动,会鼓励,会打鸡血,也会让用户注意心率太高了要放松一些,与线下健身房跳操时已经没有太大差别。

Keep副总裁黄晶晶认为,到了现在,需要反复提的是用户本身情感包括创意,因为用户的坚持不是靠冷冰冰的机器算法完成的,一定要靠人和服务这种有温度的链接。“原来我们觉得内容是基础设施,原有的痛点没了之后,我们怎么做深,利用更有趣的方式让用户感受到运动本身的快乐,是我们最近努力的方向。”

卷起来的健身公司们,也不再把自己当做一个单独的APP,或某个硬件产品公司,更想成为一个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平台。Keep现在除了提供健身内容,还卖健身器械,健身食品,提供社区让健身人群交流。此外,华为、小米等巨头也早已在技术专利和相关资源上做好了准备,可以预见智能健身赛道巨大的市场潜力。

科技让健身行业变得更大了,也意味着健身公司有可能会更值钱了。对健康需求大趋势的共识,让越来越多的看好健身赛道的人涌入这个领域。他们能成吗?

或许,等到绝大多数用户,认同健身是乐趣而不是负担,愿意每天花半小时甚至十几分钟时间健身的时候,这件事就真的成了。这仍需要健身公司的普及,也仍需时间的验证。

任晓宁/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