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一万小时志愿时长可住公办养老机构 北京推出“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

田进2022-01-19 16:4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1月19日,经济观察网获悉,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团市委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方案将于6月1日起实施。

根据《方案》,志愿者通过提供养老志愿服务时间积攒获得“时间币”,一个小时志愿服务兑换一个时间币。“时间币”可用于兑换相关养老服务,积攒一万个可以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时间币可本人满60岁后兑换使用,也可转赠直系亲属。时间币不能换资金或实物。

如果需积攒一万个时间币,以全年无休、每天8小时志愿服务时长计算,共需服务约3年零5个月时间;以全年无休、每天1小时志愿服务时长计算,共需服务约27年5个月时间。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北京市在公益互助养老模式上的创新,目的是为了鼓励和支持全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并推动这种服务产生的资源在个人、家庭、社会间形成可持续循环。

从数据上来看,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378.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7%。其中,北京市60岁至69岁户籍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57.2%。

何为时间银行

北京推出“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由来已久。

2021年,北京首次将发展“时间银行”等养老互助模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1日发布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明确提出社区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可以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2017年,北京市也在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开始进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

根据《方案》,满18周岁、热心公益事业、身心健康的北京市常住居民,或北京市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在其监护人的带领下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均可在“时间银行”建立个人账户。

志愿者每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并存入个人账户。“时间币”在全市范围内通存通兑。志愿者既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让亲人享受服务。

与此同时,《方案》提出各区民政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优先为特殊老年群体免费赠予一定数量的时间币。特殊老年群体包括经济困难、重度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度残疾老年人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和高龄老年人,以及其他急需社会给予帮助的困难老年人等特殊老年人群。

据了解,志愿服务内容包括:情感慰藉、协助服务、出行陪伴、文体活动、健康科普、法律援助、培训讲座、指导防范金融和网络风险等8大类服务。各区还可根据本区老年人实际状况和志愿者专业特色、分布情况等,推出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接地气的服务项目。

当志愿者积攒的“时间币”达到1万个,可在其年长衰弱或失能后,按照城乡特困人员待遇入住辖区内的公办养老机构。

在入住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资格方面,2015年7月《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及评估管理办法》提出北京市公办养老机构只接收特困或五保老人,困境家庭和优抚对象中的失能或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失能或70周岁以上老人等四类群体。四类老人之外的其他失能或高龄的老年人可以到非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直接申请入住。

养老机构数量方面,2018年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投入运营养老机构506家,投入运营养老床位10.3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15家。

多地推时间银行概念

北京推“时间银行”概念并非个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养老压力逐渐加大,多地已开始探索“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此前,成都、武汉、济南、南京、珠海等地开展了“时间银行”应用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的探索。

以南京为例,2019年7月,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同年12月在全市12个区24个街道247个社区启动首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工作。2020年,在抗击疫情期间,南京有1771名“时间银行”志愿者参加防控工作;在南京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有超过3000名“时间银行”志愿者参与其中。

多地甚至将时间银行与区块链技术结合。2020年7月15日,成都市发布“链动社区”系统,将时间银行中的服务时长等信息上链。2018年12月20日,全国首家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的电子时间银行在青岛正式启用。

从全国政策层面看,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议在全国推广“时间银行”,助力互助养老。民政部对此答复称,目前中国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已具备了法律和技术保障,将尽快推动出台《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已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建立能够全国推广的运行模式。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