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中国豆”,黑龙江稳粮再签责任状

2022-04-15 14:16

谷雨莫等闲,春耕到眼前。

清明到谷雨,东北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黑土地已进入春种春播的关键期,一场大豆种植的春潮,正在松花江两岸涌动。

1

(图片:东方IC)

2022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正在打响:北大仓除了稳产水稻和玉米,油料作物大豆也要增面积、提单产。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0%以上,商品率达到80%以上。年初,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了大豆扩种工作方案,将大豆扩种任务分解到了各地。

黑河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佳木斯市等市和北大荒集团,均承担了较重的扩豆任务,在三江平原适宜旱作的地下水超采区、低质低效井灌稻区,黑龙江正在探索“稻改豆”试点,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试验,集成组装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拉开架势大干一场。

2022年的春耕,大豆也成了“主角”。

责任状

黑龙江的大豆扩种,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作为中国的粮仓,在“稳水稻”和“稳玉米”之外,扩种大豆和提升油料产能,同样事关中国的粮食安全。2022年,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要达到6850万亩,比2021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力争总产量达到170亿斤,比2021年增加26亿斤以上。

扩大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是今年黑龙江向中央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不折不扣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新的粮食攻坚计划。

所谓攻坚,就是指在新增大豆种植1000万亩的同时,其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仍要保持常年水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继续巩固产粮第一大省地位。

换句话说,这26亿斤大豆,不能此消彼长,只能额外增量。

在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中,黑龙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黑龙江在粮食产量第一之外,商品化第一和输出量也保持着第一,对于中国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黑龙江在农业上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压舱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就粮食安全做出批示,指出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不可没。2018年9月,习总书记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总书记还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今年年初,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指出,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分解面积指标,逐级落实粮食种植任务。要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精准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种粮潜力,多种一亩是一亩。

要扩种大豆,优惠政策是重要的供给。在政策导向上,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生产者补贴和轮作制度试点,将重点向大豆倾斜,同时调整优化大豆生产布局,重点从新增耕地、新增粮食播种面积、合理轮作以及适度调减玉米等方面,挖掘大豆扩种的潜力。

早在2月初,黑龙江省便向各地释放出政策面的普惠信息,今年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左右。这一政策的提早公布,就是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荒集团”)近日起草下发了《2022年扩种大豆工作方案》,将大豆扩种任务分解到各分公司和哈尔滨有限公司,集团、分公司和哈尔滨有限公司、农(牧)场逐级签订责任状,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北大荒集团的农场分布于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辖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448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具备超过400亿斤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保障能力。近10年来,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连续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实现了“十七连丰”。

2022年,北大荒集团将通过玉米改种大豆、新增扩种等方式,落实大豆播种面积1230万亩以上,比2021年增加大豆面积230万亩以上。为此,北大荒集团成立了大豆专家技术指导组,主推亩产在400斤以上的高产优质品种,实现大豆良种覆盖率100%。

另一方面,北大荒集团直属的九三粮油集团,也是发挥大豆增产的重要保障。九三粮油是一家以大豆加工为主导,集国际贸易、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年加工大豆总能力1200万吨,年可生产食用油220万吨,也是中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北大荒集团推动集团内九三粮油与各分公司的合作,建立生产、加工和营销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推进“龙头+基地”订单农业模式,2022年,九三集团与各分公司计划订单种植面积为50万亩,为大豆扩产增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大豆国策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曾一度经历粮食匮乏的岁月,解决吃饭问题是中央政府的头等大事。当时,玉米和大豆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粮,在肉食稀缺的年代,大豆保障了人们对蛋白质的基本需求。

2

(图片:东方IC)

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常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变,肉蛋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餐桌上。这一改变,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之前用来充饥的玉米和大豆,已主要转变为饲料原料、油料原料。

大豆从口粮列表中消失,体现的是国人生活水平的跃迁,折射的是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有限的土地必须优先满足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粮的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大豆的种植因此逐步萎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进口大豆逐年增加。

在2021年的粮食总产量中,玉米占比接近40%,大豆占比仅有2.4%。大豆长期供需失衡,进口已经成为常态,进口量从1995年的1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突破1亿吨,25年的时间增加了100倍。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每年进口大豆占总需求的85%上下。

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已是一个基本国情。对于农民和农业合作社来说,大豆相较于玉米,玉米的抗灾能力强,经营风险小,亩产显著高于大豆,种植玉米有着明显的经济理性。因此,在没有种植补贴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农户种植大豆,大豆缺口的局面将难以改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重启大豆振兴计划,力图逐步调整种植结构,改变中国大豆市场严重失衡的供需格局。

黑龙江省食品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小语认为,中国粮食安全一个主要衡量指标就是对外依存度。目前,大豆的进口量2020年是1亿吨,2021年大约9600万吨,这是一个较高的对外依存度,要提升国产大豆核心竞争力,首要就是把进口的对外依存度降低,扭转这个趋势。

现阶段,国内外粮食贸易虽然通畅,但在世界经济前景不明、逆全球化正在抬头的国际大环境下,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必须置身于全球视角。在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中,主粮的安全已相对比较稳定,水稻和小麦的进口依存度,基本保持在1%-5%左右。大豆作为粮食初级产品的保障,也应首先立足国内,充分挖掘国内潜力,降低对外依存度。

这样,“扩种大豆”势在必行,这是中国强化自给能力,稳定油脂和饲料供给的重要举措。这一目标的提出,既着眼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又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2021年,黑龙江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826.9万亩,增加169.4万亩,超国家下达任务136.9万亩,占全国新增粮食播种面积的13.1%;粮食总产实现1573.5亿斤,比去年增加65.4亿斤,占全国粮食增量的24.5%。

稳产稻米和玉米之外,再让大豆增产,仍有潜力可挖?

王小语认为,今年大豆扩种1000万亩,增产26亿斤,从黑龙江的情况来看不成问题。不过,距离满足1亿吨大豆的缺口,仍有很大差距。但大豆扩种和增产的示范意义很大,我们要扭转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必须迈出扩种增产的关键一步。

而据了解,黑龙江全省正在实施的耕地轮作,也有利于大豆扩种。目前,轮作补贴试点面积较小,能享受补贴的农民少,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黑龙江耕地面积2亿多亩,去年耕地轮作补贴的试点面积仅有1247.4万亩,大力度实施耕地轮作,大豆增产仍有很大空间。

增产之思

提升大豆的产能,扩大种植面积当然不是唯一途径,提高大豆的单产,也是今年黑龙江面临的另一个重要任务。而实现大豆“双提升”,自然是坚持“良种、良田、良法”。

针对大豆育种目标单一、高产优质品种少的问题,黑龙江省科技厅2020年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生物育种科技重大专项。两年来,专项组已累计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23个,审定品种适应区域覆盖了大豆主产区,配套实施的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垄密植技术,同时加强“米豆轮作”和“秸秆还田”,以期全面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中国也正在加快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种源“卡脖子”的技术攻关。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正在努力尝试大豆新品种在单产水平上得到提升。在这里,为了培育出高产、早熟、适应性强的大豆良种,科研团队一年四季都忙碌在试验田和实验室里,他们培育出的“黑河号”大豆品种,已使大豆累计增产近2亿公斤。

2021年9月,“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碑在黑河市落成,依托于这个零点新坐标,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大豆生育期组地理分布区划方案,相当于绘制了中国大豆种植的“活地图”,可以根据地图精准布局大豆品种,充分发挥品种潜力,提高大豆产量。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品种类型多样,黑河又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地级市,这里现有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3个,占了全国数量的三分之一,并承载了全国食用大豆安全的重任。

2022年,黑河也将大力度推动大豆扩种,预计大豆种植面积为1534.4万亩,眼下的春耕备耕农忙时,黑河市正通过县级官员包乡、乡镇级官员包村的方式,落实大豆扩种扩产任务。

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今年他们合作社共规模经营耕地3.5万亩,计划种植大豆2.5万亩,较上一年大豆面积增加0.9万亩。

大豆扩种,须围绕大豆销售做相应的市场渠道开拓。盖永峰说,依托“瑷珲大豆”国家地理标志,合作社有长期合同,增产的大豆并不发愁销路。通过收购、集中销售等方式,合作社计划每年为九三粮油、黑河大豆冰淇淋提供优质大豆1万吨以上。

与此同时,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也必须立足于选育“早熟、优质、广试性”好的大豆品种,并配套研发新品种的栽培技术。为此,依托黑河市的大豆良种国家繁育基地,优质的早熟大豆品种“黑河43号”,也正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大范围应用,覆盖了全国相似生态区域,应用面积已居全国第一。

黑土地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地土壤的肥力高,土壤平均有机质为3%,在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地区,土壤有机质高达4%-5%,特殊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大豆病虫害少,是优质大豆的代名词。

如今,四月中旬的黑龙江大地气温回升,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陆续融冰开河,万物正在苏醒和萌发,新的大豆品种正在黑土地上广泛播撒,此时光临黑龙江,会看到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几个月后,黄色的大豆就将铺满大地,收获一片金灿灿的喜悦。

李都/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