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连载二:晋商之死(5)

订阅
2009-11-30
木萱子
 1  |  2  |  3  |  4  |  5  |  6  |  7 

4晋商天生就是吃资源的?

你看运城的那湖盐啊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盐业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和主导产业,它的兴衰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商业经济兴衰的。那么围绕着运城盐池的盐商能否沿着历史的脉络把晋商这台大戏一路唱红呢?史料证明,他们做到了。盐业、盐商,慢慢地夯实着晋商的根基,积淀着晋商的底蕴,伴随着历史的潮流发展着,壮大着。驰名中外的晋商在驰骋商场500年中,除去晚期所依靠的票商从创办到日军入侵、晋商衰败百余年外,其余时段基本都是靠盐商来持续、演绎的。

晋商天生就是吃资源的?

你看运城的那湖盐啊

当历史的脚步踱到这里的时候,山西拥有的一种资源终于显露出了它的重大作用,因为它,让晋商鲤鱼跃龙门的时候有了一个终极跳板。

人人离不开盐,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同时盐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祖(王)”。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的时候,盐是一个大宗的商品。春秋时候管子就讲,十口之家,十人食盐。五口之家,五人食盐。无盐尔,饿死而肿。如果不吃盐,就是我们现在通俗所讲的,不吃盐要得大脖子病的。

由于盐在日常生活及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把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来加以控制,甚至制定盐法来进行合理调配。而我们亲爱的晋商,也由此而登场了。

我们看一段史料。各位看官耐心点,这类题材不得不一再引用史料,以视确切。史载,河东解虞的盐地“袤五十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左传》成公六年也讲到河东产盐是“国之宝”。传说一代圣君虞舜,手抚五弦琴,唱吟出中国历史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河东盐池无待人工,当夫夏令甫届,熏风时来,附岸池面,缀珠凝脂,盐颗自结。”

各位看官,你知道河东是哪里吗?河东实际是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顾炎武《日知录》第三十一卷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

河东盐地就是今天的运城盐湖。北傍运城,南靠中条山,东临夏县,西依解州。全长东西约60华里,南北宽5-10华里不等,面积120多平方公里。

在古代,中国内陆出产盐的地方非常稀少,整个中原地区,几乎只有运城出产天然的食盐。

如今的盐湖北侧建设有河东盐业博物馆。石筑拱形的大门右侧写有“河东盐业博物馆”,左侧刻着“池神庙”,距大门几步远的石柱上写着“过必下”,古朴中透出威严,仿佛向游客诉说约4000年前此地开发池盐的辉煌史。

为什么运城如此盛产盐呢?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在古老的地质时期,由于地壳运动,运城南北两侧山脉隆起,形成北面的峨嵋岭、南面的中条山,而运城盐池一带则地层下陷,形成一个狭长的陷落地带,盐池就位于这一陷落带的最低处。后来,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得高温多雨,导致山洪频繁暴发,大水直泻而下,在运城形成一个广袤的湖泊,同时也把湖泊南北两侧山脉的钾、钠、钙、镁等化学成分冲入湖里,并在漫长的岁月里积累了丰富的盐分。后来,黄河流域气候变得炎热干燥,淡水一点点被蒸发,盐水浓度越来越高,经过风吹日晒,淡水被不断蒸发,致使卤水的浓度越来越高,在浓度达到22.5度的时候,盐就开始自然结晶了,最终形成了运城的盐池。盐池南边的中条山上有个盐风洞,“仲夏有候风出,声隆隆然,俗称盐南风,盐花得此,一夕成盐”。盐南风又名“南风”,是“河东盐”的“助产士”。《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左传》鲁成公六年:“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杜预注:“猗氏盐池是也”。《山海经》称为“盐贩之泽”也指运城解池。柳宗元在《晋问》中如此形容过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沟塍畔畹,交错轮群,若稼若圃,渔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根。”

中国有许多天然盐湖,形成时间与河东盐池大体相当,分布在今天的青海、内蒙、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但在那个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偏隅气候寒冷、人迹罕至的边疆各地的盐池,对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无法产生直接的作用。唯独这个河东盐池,其发现、开发、生产,与中华民族的早期形成和繁衍生息相伴相随。运城这个地方,也在千年的发展中,似乎一直与盐血脉相通。运城在春秋时被称作“盐氏”,汉时设司盐都名曰“司盐城”;元太宗因运城盐池惠泽天下而赐名为“圣惠镇”。无末,始建城郭,它为凤凰城,以示吉祥之意。同时,因设运治,始称运城。据清人蒋兆奎编纂《河东盐法备览·盐池》中记载“原夫池盐为晋大宝,而运治以建。”其中《运治》中又说:“地效灵,天挺秀,爰有育宝之区;前创始,后增修,斯有风城之建。运治非盐池不立,盐池非运治莫统也。”运城,因为盐池的开发沿革而兴建、发展,深深地烙上盐文化的印记。

中华民族的先祖,最受到崇敬和称颂的,莫过于神农氏炎帝和轩辕氏黄帝。在距今约5000年前,炎帝和黄帝曾是两大部落首领,与他们同时并存的另一个大部落成首领叫蚩尤。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太平寰宇记·卷四六》记:“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部落战争--“黄帝战蚩尤”自然就发生在河东盐池,争夺的目标里面自然就包含盐。“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沈括的《梦溪笔谈》写道:“轩辕氏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入池化卤,使万世之人食焉。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葬处。”有从事盐文化研究的学者这样说:“黄帝与蚩尤的涿鹿大战,实质是为了争夺解池食盐。占据盐池,就掌握了对其他部落的控制权。同样,我们也不难理解黄帝又曾与炎帝大战于阪泉,也是为了争夺盐池。”

 1  |  2  |  3  |  4  |  5  |  6  |  7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