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城漫游记

章诗依2017-01-17 15:36

在2016年最后一场重度雾霾的昏天黑地中,我与妻子一边乘出租车往首都机场疾驶,一边心里直打鼓——航班会不会取消?出租车司机提供的消息加剧了我们的焦虑,他说,已经有上百个国内航班被取消。

还好,12点半,尽管延迟了一小时,美联航的波音747飞机腾空而起,穿破令人心惊的混沌,向着东方轰鸣而去。

10小时后,飞机在旧金山降落。当我们走出机舱,到达行李厅时,两件大箱子已经在那里等待我们。随后,我们依旧乘坐美联航的飞机,飞行两小时,到达丹佛。同样,当我们来到14号行李领取处时,两个箱子已经在转盘上悠悠转动。

取出行李,步出航站楼,迎面是科罗拉多清冽的空气,头顶是蔚蓝的天空。两天后,临行前我已然隐隐作痛的喉咙好了。

美国小城体验开始啦。

二星酒店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小城科林斯堡。

科林斯堡距科罗拉多州府丹佛70英里,是一座有150余年历史的小城。一本讲述该城历史的书说,坐落此地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不断发展与铁路的修建,是这座小城繁荣的契机。

早就计划好,这次来,专为体验美国小城生活,除了去丹佛看一场NBA现场比赛外,别的地儿哪都不去。所以,14天中,除了在丹佛住了一晚,其余时间都在小城转悠,不起早,不贪黑,只有13万人口、2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小城,让人足够从容。

半个月里,每天都在体验那些传说已久的各种风俗与美德:汽车给行人让道、陌生人的微笑与招呼、给后面的人带门,还有,在小店里,即使不买东西,临走也会有“谢谢”奉上,等等。当然,家家住在漂亮而样式各异的单体或联排别墅里,这些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发达资本主义景观,也是领教够了。

不过,在最初的新鲜与感慨后,面对这些在自己的社会中很少能享受到的东西,也难免很快审美疲劳。倒是我们所住的二星级酒店Quality,是我特别愿意为之献上笔墨的。这不但因为它服务品质优良、装修品位令人印象深刻,还因为,十几天中,逛遍了小城的各类小店与公共机构,发现无一不是如此。普遍的干净、装饰的品位以及服务态度的热情有礼,构成了令人艳羡的生活品质。而Quality,正足以作为样本,可以管窥此地的品质。

四个月前,我们在网上预订了这家旅馆,并且支付了全部的住宿费用。临出发前几天,收到Quality发来的邮件,提示入住时间。网上预订时,有店家提供的旅馆照片,照片上的旅馆,虽绝说不上堂皇,但看起来整洁、舒适,对我们而言,于愿已足。

但是,当身临其境、踏入旅馆厅堂的一刹那,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欢呼:哇,漂亮!

二星小旅馆的“大堂”

二星小旅馆的“大堂”

厅堂不大,也就七八十平米的样子,迎面是白色、通向二楼的楼梯,两支洁白的圆形大吊灯从高高的天花板上垂下。左边是简约的前台,右手边摆放着几副红色、紫色的沙发,沿墙有壁炉、摆放有咖啡的条桌。整个厅堂的摆设与装饰,色调热烈,风格雅洁,令人赏心悦目。

推开三楼房间的门,同样是一番惊喜:近四十平米的房间,临窗是睡下三个人绰绰有余的双人床,在房间1/3处,用一米多高的木板形成隔断,外边摆放一张折叠床。墙上悬挂多个大幅镶框黑白照片,或许,这家小店格外为自己所在的大学城自豪,照片中多有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有关的照片,包括该校标志性的林荫大道照、并辔而行的骏马照(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马专业世界领先)等。整个房间的格调简洁、不俗。

再细看,床上放有两块印有Qual-ity字样的糖,以表示欢迎。

Quality是家连锁店,属于inn,也即小旅馆,不是hotel,但在我这个在国内住过各种档次的旅馆、酒店的资深新闻人眼中,其品质绝对可圈可点。

首先是干净。我在这里使用的干净概念需要一点想象力,它不是我们在国内连锁旅店里那种一般性的干净,而是一种透彻心肺、没有死角的洁净之感。房间、走廊、餐厅的地毯,固然不见一丝污迹,平整如新,整个旅馆也是处处都透着整洁的气息。

其次是非常周到、贴心的细节设计与安排。几天观察下来,我与妻子常常嘀咕:貌似以大为美的山姆大叔,其实是非常注意小处的细节的。比如房间里除了墙上有插座外,房间中的七盏灯,每盏灯的灯座上都带插座可供充电;比如浴室中的浴池,在不同位置上横竖装有两根钢管,供人起立时扶持。此外,房间每天供应免费的咖啡,大堂出入经过之处,放有迷你小桌,其上放置一筐苹果、橘子,免费供人取食。

旅馆还有一个小泳池、一个健身房。至于早餐之丰盛、可口以及足量,餐厅之格调,就不细表了。

当然啦,更无限供应大量的笑容。每个服务人员都很会笑,几乎不笑不开口,个个笑得灿烂,我知道这相当程度上是职业的要求,但那种受到认真对待的感觉,的确很舒服。

临走那天,在前台check out,与在丹佛住的那家三星旅馆一样,没有旅馆派人去房间检查物品这一环节,直接就走人了。这与国内旅馆有很大不同,国内无论是多差的旅馆,临走前都要派人去检查一下房间,以防你带走房间里并不值钱的什么东西。

那么,这样的品质,是花多少钱买来的?

每天75美元,折成人民币500出头。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个性价比相当值。

回到北京后,邮箱里很快收到旅馆发来的调查问卷,询问对旅馆服务的评价,末了,希望不久能再见到我们。

嗯,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公交车、博物馆与书店

除了元旦那天公交车停开,我们只好使用uber叫车外,在科林斯堡的十余天,每天我们都是乘坐此地的MAX公交车出行。

MAX很长,前后有三个门,车身漆成碧绿色,我们叫它“青虫车”。坐了十多天后,也不免生了好感。

产生好感的原因,是它对当地市民是免费的,重要的是,车内设计十分人性化。

首先有免费的wifi。其次,车厢前头放有三卷卫生纸供乘客使用,同时前后都配有两个垃圾桶。科罗拉多纬度近似于北京,冬日时有低温天气,我们几次看到流鼻涕的乘客到前面取执纸,然后高声擤起来。

车厢中部,有供残障人士栓系轮椅的装置。每当有残疾人士上车时,车身会在司机的操作下下沉至与轮椅近乎平行的高度,以方便轮椅进入。

中部还有专门放自行车的装置,此地许多人喜欢骑自行车锻炼,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有人扛着自行车上上下下。

司机右上方的车壁上贴有告示,其中的规定包括车厢内不允许进食、喝饮料,最后并说:This is law。不过,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守。我就看到一个大叔坐在车厢最后一排,掏出三明治在那里大嚼。我还看到一个坐在同样位置的小哥,将两只脚放在前排的座位上。制度、规则与文化有差异,但普天下的人性其实没什么分别。

下车时,一般人都高声对司机喊声:Thank you!司机也慢悠悠地回一句答谢的话。入乡随俗,我们很快也就自如地拉长语调Thank you起来。

除了“青虫车”,印象深刻的还有科林斯堡的博物馆。

前面说了,科林斯堡只有13万人口,但我们随意在旧城转悠,就碰到了三家博物馆。其中一家很大,是市立的,另外两家很小,由民间募集资金而办。

市立博物馆非常漂亮,我们进去那天,正在举办恐龙展,里面人头攒动的程度,与国内周日的超市有得一拼,还有残疾人坐着轮椅来看展览。

我们认真逛的是两家私立博物馆。它们很小巧,但装饰得都极有品位。其中一家,正在展出“照片中的弗里达·卡洛”,弗里达是著名的墨西哥裔现代派女画家,我们不知道她与科林斯堡有什么渊源。门票6元,我们进去时,正逢七八个十二三岁模样的女学生在集体观展,一名女工作人员绘声绘声地给孩子们讲解怎样鉴赏这些图片。我们蹭了大约半小时,听完了讲解,感觉有没有讲解确实不一样。

一家私立小博物馆

一家私立小博物馆

讲解员每讲解完一张照片,就会问孩子们有没什么问题要问,每次,都有几个孩子高高举手发问。美国孩子那股人人具有的自信、自由劲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家私立博物馆名字叫“GlOBAL village museum ”,专门展出科林斯堡当地出身的一对摄影家夫妇在全世界搜集到的反映村落民俗的藏品。这对夫妇足迹广得令人羡慕,其中也有关于中国的藏品。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临离开博物馆前,进来一大波七八岁的小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观,我们的身后,留下讲解员字正腔圆的声音。

接下来,作为资深书迷,不能不嘚瑟一下我在科林斯堡的书缘。

到科林斯堡的第一天,已是晚上了,我们略事休整,就赶紧上床睡觉。第二天上午出去时,惊讶地发现,天!马路斜对面竟然就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Barnes&Boble!而顺着这家书店往西走一百米,是一家名叫Book lover的二手书店!

我自作多情地想,莫非是我对书的喜爱感动了冥冥中的造物主,让我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离书店近得不能再近的Quality?

我当然不会浪费造物的这番美意。半个月中,多次泡在两家书店中,美美地淘到了不少可心的书,包括图文并茂的《HISTORY OF GERMAN ARMY》《The USA AHISTORY IN ART》以及关于美国内战的图文书《BROTHER AGAINST BROTHER》《The Untold Civil War》。而最满意的,是《DICTATORS in Cartoons》和《Men in WAR》这两本。后一本,由海明威编选并作序,1000多页,只费9刀,已够便宜,而如果我在圣诞节前两天里来买,只要一半的价钱。

去得多了,我发现,科林斯堡人喜欢逛书店的还真不少。特别是二手书店里,几乎人流不断,结账处交钱买书的人也很热络。

小城的旧城那边,还有两家书店。其中一家兼售唱片,规模甚为可观,许多人在那里翻找自己喜爱的那款。

关于书,科林斯堡还有一个十分可爱之处,那就是换书——商店或者街边,放置有小书架,你可以将自己看过的书放进去,书架中别人放来的书中,如有你想看的,就可以带回去。

街道边上的换书“小木屋”

街道边上的换书“小木屋”

我们在两处碰到这样的书架,一是在有多家小店的一家商业大厦的一层,二是在通往郊野自然径(有六处之多,我们去了两处,极具野趣,当地生态之好,令人眼红)的路边。我在其中发现了一本安·兰德的情人写她的回忆录,怡然带回。不过,手头并没有看完要交换的书,只好带着极其有限的负疚感在中美之间欠下一笔文化上的“贸易赤字”。

看望“中国制造” 

我曾经在香港买到一本《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是台版翻译书,作者是一个美国女记者,她愤于自己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Make in China所包围,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发誓一年里不买中国产品,然后把这一年的体验写下来。书出之后,一度在美国热销,反应了美国人面对中国制造的复杂心态。

带着对中国制造的牵挂,我特意抽出时间跑到科林斯堡一家大超市,目的是想去看看中国制造在美国还好吗。

结果,在偌大的超市里转到腰酸背痛、拍照拍到手软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放心,中国制造还好。

我粗略估计,这家超市中,除了食品,大约卖的一半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从灯具、玩具、服装、袋子到被子、杯子、锅具,可谓五花八门。在中国制造的洪流面前,我索性急流勇退,不再拍照了。

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目前依然不可抗拒,它们的挑战要在川普正式就任之后。

其实科林斯堡当地有许多自己的制造。它的高科技产品、享誉全美的啤酒不用说了,城区里可以看到很多地道的美国制造,比如手工制作的巧克力,生意很红火,还有毛衣店、手工艺品店等。

不过,中国制造的威力主要还是体现在廉价的超市中。我在Barnes&Boble书店里刻意搜寻,也找不到中国制造的影子,而翻译过来的日本动漫书却有满满当当的两架。

尽管有局限,中国制造的意义仍然不可低估。在当地一位华裔教授家中作客时,他认为,美国人之所以尊重华裔,与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关系非常大。他深盼中国经济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来美国的飞机上,微信中正流传一篇关于中美较量的文章,说中美较量胜负已定,美国不是中国对手。文章深得爱国民众欢心,获得海量转发和点赞。我在与前述华裔教授交流时,询之以科林斯堡在美国有多典型。他未假思索地告诉我,他来美国十多年,在东西部都生活、工作过,美国的小城市,从东到西,风貌或有不同,但在生活品质、公共服务方面,几乎没什么差异。

我心中一沉。请脑补中美之间的差距吧,那不是枯燥的数字所能表达的。

我们还远远不到骄狂的时候。

又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回到了北京。在行李转盘边等待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后,我们拿上自己的箱子,坐上出租车,穿过熟悉的重重雾霾回到家中。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