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天演中国 > 最新报道

2007观察家年会文字实录(2)

    
作者:
发布日期:2008-03-19

 魏纪中:各位好,刚刚樊纲教授的演讲很精彩,他是一个经济学家,我们今天要研讨这个天演中国,也就是中国的变化的问题。我不是学经济的,我是学法国文学的,学了四年。我也不是干经济的,我干了四十年体育。最后阴差阳错我当了七年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世界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而且现在世界上都承认中国在变化,然而世界上有些人希望看到的中国的变化,和我们所想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变化是不完全一样的。我经历了二十奥运会的申办。第一次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世界不希望中国通过奥运会起到一个加速的变化。1992年、1993年的时候,我们的改革开放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刚刚起步,你中国朝哪儿走还不明确,所以世界上有一些政治家还是希望让你中国暂时在边缘呆着。所以我们第一次申办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很多的政治的干预,美国参政两次作出决议反对中国办,欧洲议会反对中国办,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澳大利亚的首相讲话反对中国办。为什么?不希望我们通过奥运会有变化。   

  可是第二次,在我们2001年,我们再申办奥运会的时候,中国这个实体已经放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么与中国进行对抗,要么就希望把中国融入他们那个世界的体系。他们最后采取了后者,所以第二次申办,我们很容易就拿到了。水到渠成,可是,中国拿到奥运会以后,他们所期望的变化,和我们所希望奥运会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有些政治家希望通过你办奥运会,你中国更加走向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更加走向西方的民主。而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奥运会能够加速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曾有人说,奥运会将改变中国,我说:不,奥运会改变不了我们中国。我们中国将按照我们党中央所制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路线发展下去。奥运会只不过是一种助推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自己在利用奥运会创造的我们的变化。今天的论坛是经济,因此我就从奥运经济的角度来发表一些看法。   

  奥运经济首先是经济不是奥运,奥运会只不过是给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平台。奥运经济现在在中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然而在国外对它的议论有,但是不热。前几届奥运会主办者都讨论经济问题,但是他们的角度主要关注的是就业的创造。   

  刚刚樊纲教授提到的就是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在考虑奥运经济对就业问题的关注是不够的。实际上增加就业的机会,提高就业技术的层次,我认为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要求。在所有的民生的问题当中,也就是说现在所谓的三乘三加一的十大民生问题里面,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医疗等等同样重大,就业和再就业应该成为我们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所以在中国奥运会,奥运经济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认为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奥运会是政府主导的,它已经形成了全国的一件大事,政府主导,那么政府就更要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现在就很重要。我们从历史上看,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政府就把这个奥运会列为它的所谓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内容之一,就当时的日本朋友说,为了东京奥运会的各种投资曾经占到过日本全国投资总额最高时候达到18%。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它完全是由中央政府主办的,连当时的汉城政府都没有参与,完全是由中央政府办的。它们就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在经济发展的模式上,发生了变化。由待工生产转向他们专有技术的制造,创造韩国的民主。   

  我们再看看美国的奥运会,它的政府根本不关注,不关注不等于说它不给予一定的支持,因此,美国的两届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可能大家想到的就是赚了2.5亿,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可能不多。后来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对美国的经济,对亚特兰大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好像说的不多。但是国际上给它的结论叫“过渡商业化”。因此,这样就是说政府的关注度,就是会影响奥运会在经济上所起的作用。   

  我们国家的政府始终是从宏观经济的层面上来关注奥运会的,提出了三个理念叫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但是我们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经济目标。因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不需要靠奥运会来给我们什么,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发展。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音)先生曾经跟我说,他研究了以前12届奥运会,前和后的GDP的变化,确实有,奥运会以前经济有一些明显的增长,而奥运会以后有短期的下调。然而朱民(音)先生告诉我,他另外一个发现是,这样的时政的规律,对于那些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国家,对于那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它的国家里GDP里面比重比较小的城市,起的作用不大。无独有偶,最近我看到华尔街著名公司的雷曼兄弟一份报告,他们在研究中国奥运的问题里面,得出了和朱民(音)先生差不多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北京占中国GDP的比重不超过4%,北京奥运会七年投下将近3000多亿人民币,但是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字,这七年来,奥运会投注对北京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平均为不超过0.8%。而北京市的平均的GDP的年增长率超过10%。   

  因此从经济总量来讲,这个奥运会不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多大的作用。因此在奥运会以后,也不必产生所谓后奥运效应这样的担心,因为他既然没有推动我们什么,那么奥运会以后他还能影响我们什么呢?然而现在我们有一些国外的经济学家,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学者,他把奥运会看成是中国经济发展大的周期里面的诸多的结点之一,把它看成是一个结点,把它看成一个结点,并不意味着奥运会本身它有多大的作用。我们要看后奥运会的效应,我应该更多的从我们三大理念来看,我们的三大理念第一叫“绿色奥运”,绿色奥运是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当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里面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曾经有人算过,如果完全把环境的问题估计进去,我们的GDP增长可能是负的,因为他算过,我们每年环境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可以要占到GDP的15%。而我们现在的GDP才百分之十一点几,所以它是一个负的。因此环境问题是制约我们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奥运会对绿色奥运这个理念,就是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为了奥运会那20天,而是为了引起全国的关注来解决我们环境的问题。   

  科技奥运,科技奥运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奥运会这个平台来带动我们国家有自主产权的创新的技术。因为技术的发展将来会成为我们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们宣传得不够,我们讲的很多都是先进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是外国的。鸟巢,鸟巢要解决整个建筑问题,还是靠我们中国自己的科学来解决的,按照它的设计所以东西都要从外国进,否则带不起来。钢就不行,钢必须用德国的钢。   

  前几天我碰见一个鸟巢的一个工程师,这个工程师告诉我们,我们中国安徽有一家钢厂,就是说我就要按照它这个要求把这个钢制作出来,哪怕把钢厂拼跨了也要干。就是要给中国蒸这口气,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试验成功了,鸟巢的钢都是自己的钢。水立方画得挺好看,但是你要达到那个效果,里面小的东西都是靠我们自己的材料创造出来的。这些东西,我认为在奥运会之后,都会产生力量。它都会得到推广,特别是经过奥运会的实践它成功了。   

  还有人文奥运的理念,人文奥运的提倡是人文的精神,人文的精神实际上就把我们政治文明民主的概念全包括在内。如果我们通过奥运会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靠有新的思想人去解决技术性的问题,去解决环境上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此我认为在我们考虑后奥运效应这个问题上,不要仅仅跟着资本主义的西方的有一些名家,甚至是诺贝尔奖奖金获得者所说的,我们必须要产生很多的回落,某些回落是可能的。因为你在以前得到了非超常的发展,就等于现在五星级宾馆的房价都在涨,奥运会以后就自然要回落。因此我觉得,我们要看奥运会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要从全面来看。我们既要考虑到以前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前一些数据,还要根据我们国家自己的情况,我们现在的实践,以及我们的发展来看奥运会对我们的作用。我个人奥运会的作用对我们来说,在奥运会以后,现在我们在宣传奥运当中,过多的强调了奥运的精神,奥运的知识,奥运的理念,这些是西方的东西。   

  当然我们还是要进行宣传的,因为奥运会它本身是一个西方的东西,但是对于北京的奥运会,对我们的国家能产生什么影响?它能有助于我们解决我们当前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有什么作用?我们也要进行适当的选择。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学家包括我们国家的共识,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奖金获得者叫(英文)认为,过去美好的时光也许即将结束了。过去全球的经济也许是因为美国的超前的消费,而起的一些作用,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这样了,美国由于过渡的消费,产生了次债危机。现在在粮食和能源方面,很多粮食去制造燃料,它动荡的可能性是增加的,而且我们的消费品生产,就中国而言和世界而言也可能进入一个高消费的时代。比如房价、利率等都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对北京的奥运会怎么办?我们北京的奥运会将在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中举行?这是大家所关心的。   

  我个人认为,我不是经济学家,我是根据我的本人的直觉,我认为各种不利的影响在上半年可能持续,甚至于在某些时候还有强化的可能。然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以及以后的经济发展一个阶段,我对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走向我个人是持乐观态度。也许,在我们国家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下,北京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一些缓解和促进回升的作用。而这种势头在奥运会以后,肯定会持续的。   

  还是这位(英文)教授说,他说因为今天的全球的增长的来源,比起十年以前更趋多样,近年来发展中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是全球增长的真正的引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的社会现在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或者教训。我们能够应对世界经济减缓对我们的影响。我相信我们国家是有能力这么做的,我认为现在需要我们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于如何调整和正确人引导人们的预期。预期始终是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被误导的预期,一旦在短期内形成一种气候,根据所谓蝴蝶的效应理论,就可能引发一些动荡。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特别是现在在房市、股市、物价中都有投机炒作的人,拿北京奥运会来说事,过渡的投机,一哄而上,急功近利,这些行为,将使北京奥运会本来可以创造的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理念,产生了一些局部差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如果在奥运会期间,被世界上数万名媒体的记者在我们北京来进行炒作,给你放大,就可能引起世界对我们的误解。   

  当然,宏观的调控和改革开放,现在遇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现在中国的不同的利益群体逐渐形成,而且也在不断的分化重组之中。利益的驳议称为改革和调控当中要解决的问题。新的改革和调控将不只是涉及到我们的经济增量的问题,它更可能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存量,因此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无论是深化改革也好,无论是宏观调控也好,我们会遇到一些阻力。当然我相信,依靠我们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全国人民的创造,我们有信心能够克服产生的各种问题,真正办成一个受全世界称道,使我们全国人民满意的奥运会。   

  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供大家参考,谢谢。   

  李楠:2008这样一个奥运年是天演的结果,但却并不改变天演的进程。这也许就是刚才魏先生讲述的奥运的天演之道,再次感谢魏纪中先生的演讲,接下来我们有15分钟的茶歇时间,15分钟之后精彩继续,谢谢大家。   

  (茶歇)   

  李楠:大家下午好,这里是天演中国经济观察报2007年观察家年会,接下来我们请到的这位讲者,其实不用我介绍,大家一看就知道,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先生,有请王总。   

  王石:大会主席,各位嘉宾下午好,我这个主题叫在驳论中进步,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我想说的是我们改革开放今年正好是三十年,国家生命力从萎靡到迸发,个人生存空间各种选择权益得以舒张,但是另一方面,各方面受的制约也很多,实际上面临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风险,每次选择都是一种驳议,我想谈万科是怎么考虑的,这里想引一位我尊敬的经济学家的话就是对中国市场上对消费者、员工带来长远价值,才是必经之路,这是邹季良(音)先生的话。我想从政府的纬度展开来做我讲演的开始,这个主题词叫做自上而下,顺势而为。   

  我过去曾经在万科上市十周年纪念的时候,一家媒体采访我,说万科走到现在你最大的感慨是什么?我说是政府的支持,他说你不用讲客气话,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政府的支持。他很茫然,我就给他解释,我觉得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的,他向西方的城邦经济发展自上而下,就是说国王听命骑士(音)阶层,这种驳议的交易,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一直是自上而下的,包括改革。不仅仅是80年代改革的时候是这样。近20年的时候,30年的今天还是这样。所以我想,这是如何对待政府的一些改革政策,我觉得应该是把握一个自上而下,顺势而为。如果以为自己了不起,自己的能量很大,跟政府来驳议是很麻烦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几年前的宏观调控,有一个叫铁本(音)的企业,有一位叫戴国方(音)的企业家,建的一个比较大的钢铁厂,但是后来厂子破产了,后来他也进监狱了。我很关心这个企业家,但是他现在也没出来。企业破产了,为什么呢?因为宏观调控,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   

  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叫做平反文化,就是当时形式是错误的,错了以后平反。大家知道一个企业20、30年平反,这个企业就不存在了。我们现在来看,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还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就是据调查的人员来讲,就是说投入这么大是当地政府欢迎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民营企业还是在发展,但是你不能把握这个事,是相当相当麻烦的,所以中国的企业在未来还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对于国家的政策,北京的声音,应该是很在乎的。   

  我这里想,那我们再看看,2006年,北京关于房地产的行业当中发生了一个叫“9070”政策,就是要求每个城市开发90平米以下的户型要占到70%,这个政策出台以后,我们知道在中央各部委有不同的看法,确实这个“9070”怎么这么一刀切。地方政府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毕竟是北京的声音,地方政府来说怎么一个城市能这样规定呢?发展商意思更有意思,第一官方,第二对策。中国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根据2006年户型调查来看,当时我们调查是以前调查的,是90平方米占多少,而是1000平方米占多少,实际100跟90差不多。我们调查最多的广州是做到了150,上海占到37%北京占到28%,也就是按照“9070”远远达不到。那怎么办呢?突然市场要提供这样大量的90平方米以下的,各个发展商第一观察,第二是对策。对策怎么办呢?就是搞双拼,就是两套90平方米的一拼,不就180平方米了吗。这叫平行拼,还有上下拼,就是搞一个二楼,一个90平方米一个60平方米一拼,因为市场要大户型。   

  显然这是发展商和自上而下的上面一个政策的驳议。那我看看,就是万科是什么态度?这个政策公布是06年的7月份,8月份整个一个月全国发展商,除了万科以外都不再拿定,因为不知道“9070”怎么开,原有的土地搞双拼。结果8月份惟有万科在四的城市那五块地,我们知道06、07年市场很不好,一般房地产的土地价格上升50%、60%,基本上翻两倍、三倍这样,才能最后高价者得。恰好是06年8月份只有万科一家在拿地。那万科怎么想呢?我们是不是也双拼呢?没有,我刚才讲的,我们有一个调查报告,我们分析中国的形式,最多的户型就是广州,也就是广州代表其他城市,我们就看看“9070”后面有什么合理的东西?我觉得合理的东西是代表的国策,尽管这个国策有点极端,国策是什么呢?   

  第一,温家宝总理非常明确的声明,中国的18亿农地是不能动的,这是一个国策,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人口众多,但是我们可耕种的面积不是很多,从国家的安全,从我们农业文明,几千年的依赖性上,农地是不能动的。当然很多地方政府也会犯规,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大规模犯规,越来越难,现在是用现代信息来管理,要破18亿亩也是蛮难的。   

  第二,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在城市化,差不多每年以1%的速度往城市移民,1%算13亿人口就是1300万,拥的主要城市是东南沿海城市,东南沿海城市占国有土地的面积是5%,就是超过一半的人口聚集在5%的土地上。我们现在发展的形式不成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有限,我们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往高峰上涨。第二个土地有限,人口增多,所以土地市场价格会一直网上升。那土地价格高,人口少,再往高盖,盖得越高成本越高,结果只有小型化。那么小型化只有90、70怎么计算出来的,不管。那么这个政策就是一个中国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这种城市人口的集中有合理性,这种往高长也有合理性,就是时间成本。时间成本、空间成本改变了,因为现在时间越来越值钱,所以人从平面的交往变成立体的交往,这是效果的增长。为什么亚洲成为世界重要的火车头,就是因为亚洲地少人口多,分析到这点那么万科是怎么想的?   

 1  |  2  |  3  |  4  |  5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