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金融投资
公司产业
商业评论
观察家
商务生活
今日媒体
研究报告
经济日历
品牌活动
所以东方的价值观的观念,可能会影响、决定着未来的观念。那么东方比较强调从世界角度探讨文化,所以这是所谓的世界主义,那么它的文化传统我们把他抽象起来,是“和合”,这个是易中天教授谈到的所谓天人合一,这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东方文化非常强调这一点。那么我想,至于这个东西,到底哪个东西可以形成一个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呢?我现在确实也说不好,易中天教授秘密已经揭开了,我们以后等的到易中天教授把这个秘密公布给我们,我觉得是否把东方文化的价值观抽象为民主、自由这样的价值观是否出现?比方说和谐这个概念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核心价值观呢?
我想至少今天看,我们要建构一个和谐社会,西方现在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英国有一个著名的学者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北京共识,过去华盛顿共识,似乎对发展中国家并不具有吸引力,而中国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似乎更符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所以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吸引力。所以他认为北京共识的模式,可能会超越西方的华盛顿共识的西方模式。那么这一点也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接有一点关系。
我想东方已经站在了第二次文艺复兴的起点,也许第二次文艺复兴的主观已经来临,大家知道西方的文艺复兴是来自古希腊,那么我想中国的文艺复兴我想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找。
那么这个价值观在中国的外交当中是有所体现的,如果大家有时间看到一些资料上看到,中国的传统的东西都可以在外交中出现,就是说对传统文化的表述,但是在中国外交当中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内涵。
那么今天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当中,往往有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中国外交当中,比如我们的与邻为善,与邻为伴,都会有这么一个因素在里面。
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大的背景让我们东方的文化在复兴,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外交。
那么谈到中国文化在中国外交当中的内涵,我觉得有两个观念,一个是分析,一个是共赢。我们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发现,中国的发展,是通过世界对我们的投资等,都是我们自身获利。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中国的发展实际上同样也给我们的同伴国家带来了机会,乃至于过一些大国,包括美国在内也有一些机会。所以中国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样也让周边的一些国家,也让世界的一些大国来分享。所以我们的发展也需要别的国家的参与,我们中国不光自身要发展,还要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特别是一些不发达的国家,比如像柬埔寨,这些国家我们是主动的投资,帮助他们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投资我们不考虑回报,但是中国现在考虑的是无止的对外投资。这可能是其他那些帝国主义不一样,我们现在把其他国家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让我们中国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发展。所以中国的眼光不光关注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还要关注周边国家的利益。促进周边国家的利益,也保障、发展了我们国家的利益。
那么这样的概念导致了中国的发展也给别的国家带来了利益,其结果就是一种共赢的概念。这是一种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我们的发展以别人的衰弱为条件。
其实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而这个状况对中国实际上也很不利,大家知道,中国现在对纽约大量的投资,买了很多的证券,那么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的衰退,对我们中国也不利。如果我们保证了美国的经济发展,那么也给中国带来了利益,所以中国和其他国家是东共赢关系,所以我们现在出现一种分析、共赢的战略。
那么这种战略胡锦涛同志就认为是互利共盈他的交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建立一种和谐的世界。在这次“十七大”里面国家领导人也提出建立和谐的世界,这是第一次作出解释,而且特别强调在环保上中国外交要怎么做,实际上这体现了我们在外交上环境问题更重要了,这在外交上也有所反映。
所以基于此,我个人提出一个观点,大家可能知道,东方的文明我们说是黄色文明,西方的文明我们说是蓝色文明。现在有人说要用西方蓝色文明改变黄色文明,那么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觉得东方的黄色文明更能显示是朴实文明。但是西方的蓝色文明也是不错的,那么我觉得应该西方和东方相结合,那么黄色和蓝色结合是什么颜色呢?就是绿色。我想黄色和蓝色相融合就出现了一种绿色文明。这就是东方文化所强调的,我们所态度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么一个阴阳结合,形成一种绿色文明。
那么从观点的层面来谈谈,中国怎么样进入和谐世界,那么我把这个落实到具体的外交层面。看看中国怎么从外交的角度建立谐世界。首先今天的国际社会还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因为民族是一个国家的主体,但是目前来看,国家之间还属于一种对抗,一种冲突,乃至于一种战争的状态。那么自从人类有了国家以来,一直都处于一种战争的状态。那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总会上面其他国家的利益,这样导致了国家之间很多战争,到今天为止还有战争,比如伊拉克战争。美国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的发展,所以中美之间是一种潜在的对抗,所以西方国家在这种体系下国际关系的制度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种对抗。那么这种权利结构,我想从中国建立和谐世界这个角度来看,重新来解释这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权利结构就是一种新的争议结构,那么用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把他升为国家间的关系都是伙伴关系。所以如果你了解一下,中国在签订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伙伴关系是一个常用的词义。那么国家之间要寻求共同的利益,在这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关系。那么这种国家之间的关系,互相不是敌人,互相追求共赢,同时要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来促进相互间关系的发展。
那么中国外交宏观来看,我们现在是一种全球建立伙伴关系的框架,我把他分为四种,他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框架,还有一种建立地区伙伴关系的框架。那么这是大家可能都熟悉的照片,那么这上面可能看到,中国和一些世界大国之间,我们也是在全球战略稳定的框架之下,来实现我们之间相对稳定的国家间关系,我们希望把它建立成一种伙伴关系,当然今天,有的国家我们已经明确形成了伙伴关系,像中国和俄罗斯,中国和法国关系都非常稳定,那么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出现一些波折。在1988年的时候,中美之间已经形成所谓建设性伙伴关系,后来布什上台之后认为中国和美国是竞争,不是伙伴。那么911以后,布什发生了变化,就说是伙伴关系。
但是从中国来说,我们一直努力在实现中美关系的稳定,未来也致力于形成中美之间的伙伴关系。那么一些地区大国,像日本、印度、南某等等,中国要发展需要跟这些地区大国建立伙伴关系,那么这是在地区层面上的伙伴关系。还有一些在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我把他设立月建立区域稳定的大国。像印尼、墨西哥、加拿大这样了国家,中国现在和他定义为伙伴关系。最后是和一些重要的国家,像韩国、巴基斯坦等等,这些国家在地形上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他们跟中国有一些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也把他们定义为伙伴。
像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中国都跟他们有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的建立,那么这种伙伴关系有什么含义?他具有战略稳定的含义,因为现在这个社会还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现在一些大国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中国要建立稳定的框架,还是需要跟这些大国建立一些伙伴关系。那么这些关系建立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全球稳定的战略构架。
那么这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待,这种和谐郊外的进行,那么从区域角度来看,那么我们现在分析国际关系的时候,经常有一个提法叫做国家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两大趋势,一是全球化,二是区域合作一体化。全球化和一体化是两大趋势。那么在区域合作一体化这个过程当中,一种现象就是今天大家可以看到,比方说欧盟、比如一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是一个国际组织,涵盖了这个地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这个现象我称为是板块结构的形成。那么在这个大的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之下,中国外交非常注重于推动周边区域的一体化的进程。那有一个现象,在94年代我们中国在谈亚太政策的时候,叫做立足亚太稳定周边,这样的目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让中国好好的发展经济。但是随着21世纪开始了以后,中国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叫做以邻为善、以邻为伴,这是一种外交方针。它实际上有一种内涵的转变,就是不再着眼于中国的自己,把重要的外交从维护国家的利益因基础,同时还要超越国际,实现地区合作,实现地区一体化的进程。
今天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从贸易来看,是上升的。但是从进出口贸易来看,我们卖出去的少,而买引进来的多。换句话说,中国出现了一种像日本、韩国,我们是属于贸易逆差的状态,但是整体这样的结果,导致的整个区域的发展,整个区域的繁荣,同时也给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所以着眼于区域的发展是中国外交的新的进程。
那么这个外交理念,我们称为叫做开放的地区主义。着眼于地区,同时他需要开放。那么这种区域化的实践,就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总有的国家或者民族跟我们是敌对的,但是今天至少从外交上,我们没有和任何一个国家形成敌对的关系,我们周边的国家都是有所合作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但是我们希望这么一种状态应该长久的维持下去。所以基于此,在建立周边外交的情况下,我们要实现东亚区域的一体化,那么在这个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因为中国是一个区域大国,我把他称为跨区域大国,中国是一个东亚国家,我们还是西亚国家,所以中国是一个跨区域的大国,在这样状况之下,中国需要一个更宏观的区域,考虑周边的外交。所以我把它称为多环的外交。所以这只是一种,中国社会今天需要一种施放外交的行为,从而推进地区的合作,这里边包括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合为一个东亚,中国不可避免要承担中国的责任,来推动东亚一体化。中国也要和南亚国家,建立实质性的关系,来促进和南亚的关系,同时中国还要和北亚形成关系。南北协调,再建构一个中俄蒙的一个关系。这就是东亚区域的一个构架,这是现在已经在进行了外交实践,我们把它叫“东盟+3”的构架。这里面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框架。
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个的东亚区域合作圈,真正整个框架正在构想之中或者在实施当中的经济合作框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环合作圈,这要形成一个在东亚范围内的循环趋势,这个是东亚合作的一体化。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美国要求中国开发市场,要提高贸易升值,其实这是美国和东亚造成的一些贸易的差值。现在很多国家生产零部件,然后进口到中国,然后贴上中国的标签,人家以为是中国制作的,其实是东亚制造的。
所以中国在上海协作组织,中国和北亚建立的合作,这就形成了一个东亚的板块。实际上今天的世界不但东亚形成板块,实际上各个地区都已经或者正在建构他们地区的板块,他们都有相应的合作组织来协调和促进合作。现在新的趋势是,地缘的板块,它同样也成为一个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这是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新的趋势。所以这是中国了顺应这个趋势来推动区域合作的一体化。
第四,在全球层面上,中国也在积极的发挥作用。从和谐世界角度来看,应该说中国外交努力想通过形成各个区域之间的合作,来构建一个全球跨区域的合作网络。所以中国实际上和世界各个地区的关系都是一种积极的关系。亚洲,就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发展作用的一个依托,亚洲这个发达的地区我们是实现互利共盈,北美通过相关关系的协调,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来处理中国的一些安全问题,包括台湾问题。美洲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区域,拉丁美洲我们实现合作关系。那么中东,我把中东视为国际安全的暴风点。所以中国这一地区都是一种以积极的态度来发展他们的关系。
那么作为一个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国家。那么在多边里面,这是全球政治安全的常识,在这里面中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大家很熟悉,我就不多说了,同样在监控里面,在核安全里面中国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在经济领域里面,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国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所以前不久,北京大学的一个教授还被聘请为高级顾问。那么在全球的社会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等等中国的作用也在日益突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在推动跨区域合作的框架的建构,他以中国,和以中国所在的东亚为基础,在建构一个东亚和其他世界区域来进行合作的这么一个网络化的结构。那么这个图里面,我画的圈里面,都是现在已经存在的一些东亚和世界其他地区建立的一个合作的平台,有的平台已经明确的机制化了,有的平台还在寻求新的突破。具体说,小图标是英文,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再说明一下。
有一个重要的跨区域平台叫东亚合作峰会,在这之上有一个EES,东亚峰会现在确定为是东亚国家和与东亚有紧密联系的国家进行战略对话的平台,所以把印度、把澳大利亚纳入进来,形成一个东亚与南亚和南太平洋进行对话的平台。那么大家非常熟悉这样的机制,亚太金融组织,(英文)实际上太平洋国家,这里面有美国来建立一个跨区域的平台,(英文)已经建立快20年了,是环太平洋合作的地区。
还有一个东亚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包括东亚也包括西亚国家进行的平台,每年也有部长级会议,东亚国家和亚洲,已经有了10几年的两大洲的合作机制,叫做亚洲合作机制。这个机制是东亚13国,刚才说的东亚国家和欧盟国家进行两个大洲之间进行的合作平台,这个平台每两年进行一次首脑会议,每年进行一次部长级会议。
中国还和拉丁美洲国家也建立了一个对话的平台,题目叫做东亚亚美合作论坛,这个论坛200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是东亚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从这个平台上中国也找到了和拉丁美洲合作的切入点。
中国还和非洲国家,包括东亚国家非洲国家也有合作,我们亚非合作组织。2003年进行了一次亚非部长级会议,甚至召开了亚非的首脑会议。2006年11月份召开了中非论坛,这么一个高规格的会议,这是世界上一个国家,把48个非洲国家请到中国来召开一个对话会,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所以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也是非常密切的。
这样的话,实际上东亚国家通过跨区域网络平台,把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区域网络,如果我们以北美为中心,以非洲为中心都可以画出一个这么一个网络,所以中国外交的理想,这是一种网络化的建构,这是一种新兴国际网络的建构,我想这种框架就是一种和谐世界的框架,所以和谐世界不是纯粹的观念的东西,它肯定是可操作性的。
所有这样的话,最后的结论,我想中国通过这种和谐世界,在理念上,出现了非常朴实的合作理念,通过外交上实现伙伴关系,从而最终可以形成一个理想的国际秩序,这种国际秩序是不是就可以称为和谐的世界秩序。
最终这是一种和谐的世界,这是一种交流合作的共同体,真正是中国理想的和谐世界的国家秩序。好,谢谢大家。
李楠:好非常感谢苏浩先生,至此今天所有的嘉宾演讲就非常结束了,感谢各位嘉宾给我们的思想盛宴。好,那么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经济观察报每一次活动都希望您的参与和支持,再会。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