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练习:寻求普通人的意义
导语:蔡朝阳所经历的、正在经历的都不是高不可及、需要巨大道德勇气和牺牲精神才能做到的,他只是在脚踏实地做公民的练习

——序蔡朝阳《以自由看待教育》

从才子文章到公民写作

朝阳是绍兴一个中学的语文老师,我与他认识已经快八年了,他们第一次结伴来我在杭州耶稣堂弄的家,找不到,从六楼下去到大街上接他们的情形,我还依稀记得。他那个时候的文字,我也很喜欢,有晚明小品的流风遗韵,弥漫着一种江南的才子气,这是我少年时代就熟悉的文字风格,从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袁氏兄弟的短文,沈复的《浮生六记》,到黄仲则的诗、纳兰容若的词,以及苏曼殊的诗和小说,都属这一类型,很中国,也很古典,这样的汉语气质曾吸引、陶醉过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我也曾是其中的一个。

我与朝阳相识在2003年,2001年他就在新浪的读书论坛发表文字,已由纯粹审美的文学感觉中逐渐走出,开始对社会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之后,他2004年春天在“天涯”网开通的博客“读书写字”(后更名为“黑暗时代,读书写字”)可以看作是这一转变的一个明显标志,午夜梦回之时,他在键盘上敲打出的一篇篇文字,更多地关乎当下,与这个时代有了更多血肉的联系。

2008年的冬天,我们一行朋友到乌镇去游玩,在景区街头目睹一个白发老妪骑坐在屋脊上打着红旗、举着标语牌,抗议官商勾结强占她的家园。我们给老太太拍照,和她聊天,她说的一番话,令我们心生感慨:“公民有合法做生意的权利,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可是他们剥夺了我纳税的机会,剥夺了我做一个好公民的权利!”于是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公民和公民社会、公民写作上来,我提议回家后,由朝阳写一篇文章,贴在博客上。我当时说,朝阳的文章越来越好,已经从文人写作变成了公民写作,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跨越。随后,他写的文章就以老太太的话为题:《他们剥夺了我做好公民的权利》。

我目睹了他写作变化的过程,这些年来他的文章我大都读过,其中多有精彩之作,《在鲁迅路口》是他在2006年写下的,那个上下班必经的路口,他熟悉极了,生活在绍兴,年年岁岁读鲁迅,教鲁迅,他将自己日积月累的欣喜、困惑、那种似乎矛盾的心理都写出来了,鲁迅的闪电雷霆般的语言,痛彻国人肺腑灵魂的洞察力,诅咒黑暗的力量,同时他也写下了一段“腹诽”:

我对你充满了腹诽。因为我在读你的时候,时时看见了自己无辜的影子。每次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我都如芒刺在背,进退失据。你一口一个“庸人”,一口一个“无恶意的闲人”,你对普通民众的愤怒多么深切啊。“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是的,忘却就是我们的本能。可是,大先生,为了维持我们肉体的生存,在这个充满了刀俎和杀戮的年代,我们还有哪一条道路可循?人们告诉我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人们还告诉我,“爱比死更冷”,只是,先生,你能给我一个更高的超越的可能吗?

很多人,从你脚下经过,仰头看看,或者不看。你说,你一个都不宽恕。我趁着绿灯的时间,从你脚下经过,我打算,宽恕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

除了文章的长进,这些年在思想上的自我训练,使他的见识大大长进,这是从才子写作过渡到公民写作的坚实基础。读了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以后,他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正好俞可平是他的诸暨同乡,也是他叔叔的朋友,他和认同俞可平观点的叔叔有过一次饭桌辩论,据此就写出了一篇完全真实袒露自己思想的文字。2006年12月,刘军宁在《南方周末》撰文呼吁来一场新的文艺复兴运动,知识分子纷纷发表文章,他也参与到争论之中,写了《在当下中国谈文艺复兴是奢侈的》一文,不同意刘军宁“观念是一个起点”的看法,“认为利益才是起点,有了利益冲突,人们才会在这个不断的冲突中寻求和解。对普通民众而言,他们的驱动力不是观念,而是利益。……对普通民众而言,只要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就够了。”他尤其不同意对现实太乐观的看法,“不要去谈论遥远的文艺复兴,不要对当下有过高的期望。低头看路,着手做事。”他的观点诚然可以商榷,他的思考和感受带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提供了学者往往不具备的一些元素。2008年4月,在奥运火炬引发的抵制家乐福事件如火如荼时,他写了《这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观念的对决》,对爱国主义、自由主义都提出了清楚、理性的看法。这些文章不是从书本中来,而是从生活中来,从正在发生的关乎我们当下和未来的那些事件中来,他不回避,不遮掩,而是真诚地提出一己之见,他文字是感性的,表达的观点却是理性的,这正是他文章的特点,以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力求将自己对大问题的认知说得明白、清楚。无论到绩溪访胡适故居、到苏州为林昭扫墓,他对故乡草塔变迁的感怀,还是写教育、写孩子,不同的话题……在他的笔下都充满了一种崭新的气息,那是内心自由的气息,一种公民的气息。

公民社会从身边建起

朝阳经常说起,大学毕业,分到绍兴的一所中学教书,曾经过了几年无聊、寂寞甚至有点沮丧的生活,网络慢慢地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心态,从“消极生活”到“积极生活”,这种改变要感谢神奇的互联网,因为网络,他开始在上面写作,私人性的写作转变成了公共性的写作,他的天涯博客,今天已拥有400多万点击率,影响日渐扩大。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他也突破了原来的交往圈子,网络至少使我们有了过一种虚拟的公共生活的可能性。

在他所栖身的古城绍兴,如果不是网络的出现,几乎很难找到同道者,正是网上的读书论坛催生了他们的E网读书会,我曾先后去参加过两次,一次是在一家酒吧,一次是在绍兴文理学院。通过这个读书会和网上论坛,他认识了许多跨越不同行业的有热情、有活力的年轻朋友,大家的兴趣、专业各不相同,但都关心这个城市,希望过一种有尊严、有意思的更健康的生活,正是这种生活的愿望使他们聚集在一起。

2009年清明节前夕,他和6个朋友以绍兴市民的身份自发地前往蔡元培故居旁边的孓民广场,向蔡元培先生表达敬意,献上鲜花,宣读他执笔的祭文。

当时,全国共有16处大型公祭,除了孔子和“三苏”以外,全是帝王将相。网上还传出山东清河县要公祭西门庆的消息,有感于此,他们想以简单的民间方式纪念他们的乡贤先辈,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北大的奠基人。

今年春天,他们邀请出色的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到绍兴开音乐会,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因为当地人对民谣的热忱,周云蓬干脆在绍兴租房子住了下来,随后举办了多场音乐会,歌谣给这个古老的城市带来了一次次的冲击,特别是8月14日举办的“追忆似水年华:一百人与周云蓬共唱一百年”。朝阳不久前写的《音乐照亮梦想》中说:

我热爱李青兄为其音乐台所录制的一句宣传语:有音乐就有全世界。确实如此,自4月份老周第一次演唱会以来,万晓利、刘东明等我们热爱的歌手,相继来到这个江南小城,给我们带来最为美好的音乐,而以老周这次的“追忆似水年华”谈唱会为高潮,我有一种深切的感触,我所居住的城市,正在变得更加可爱,正在变得更加宜居。如果城市尚有可能使生活更加美好,而音乐,则毫无疑问,正在使得城市更加美好。

用朝阳自己的话,这是他们“尝试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也就是不断地往真实的公民生活靠近。我们知道,没有公民社会,不可能有公民的存身之地,但公民社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恩赐给我们的,它只能日复一日,在平常的生活中,在这块土地上慢慢生长,让一部分人先公民起来,正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任务。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