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字之外的《猿猴志》(2)
导语:有人以为作家的作品只应该是文字之外,还是文字,这是一种狱卒思维。我在做熊的时候,了解到北极熊、月熊的生态危机,想到这主要是人的祸害。我读书、看纪录片,发觉我们对猿猴的认识甚少,误解极多,而猿猴跟人类同属灵长类,其中猿类的基因跟人类最接近,我们彼此是近亲。大部分的灵长类都濒临绝灭,只有人类在不断增长。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西西、何福仁对谈:猿猴的命名、分类、分布


      何福仁(以下称“何”):从猿猴的分类说起,好吗?

西西(以下称“西”):好呵。猿猴属于灵长目类,这个分类法来自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

何:自称“植物学王子”的林奈。

西:是的,是瑞典人,一位植物学教授,生于18世纪(1707-1778年),动植物的分类和命名的方法,是他奠定的,尤其是他的命名法。他按照植物的雌蕊雄蕊来分类;再加以命名,用的是“双名制”。以往的分法和取名很混乱,各自为政;而且一大串,记认并不容易。林奈的办法是把植物的学名按“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合。生物也是用这个方法,例如山魈(mandrill),它的学名是Mandrillus sphinx,前一个字表示“属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小写。整个学名,以斜体表现,而且用的是拉丁文。拉丁文的坏处正是它的好处:口语上消亡了,只是书面语,于是保持稳定。林奈的原则,获得国际的认可,称为“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学名之后往往会加上括号,写上发现者的姓氏、发现的年份。

何:试以香港的区花洋紫荆Bauhinia x blakeana为例,前面是“属”,后面是“种”。但如果不用学名,就很混乱。同一植物,香港叫洋紫荆,台湾叫艳紫荆;中国内地则叫红花羊蹄甲。多么昏头转向?这是“书同文”了,也难免会有不同地区的叫法。

西:中国人书同文,用的是政治强制,林奈为动植物命名,用的是学术的协商。分类学当然还在发展,例如怎样处理属种的演化分支,但好像还没有共识。

何:把知识整理、分门别类,古代的中外都有,孔门六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动植物学。李时珍在16世纪就曾把植物分为五类。不过最难得的是统一学名,各国通行,然而学名是学术界的用法,学界之外,民间仍然各适其适,各自运用通俗的叫法。

西:大狐猴英文叫Indri,其实意思是“在这里”。这是土著对外人的回答。外人问这猴子的名字,土著以为问在哪里可以找到。于是将错就错。我们叫大狐猴,很简单,因为这猴子有点像狐狸。

何:通行的名字,往往反映独特的文化内涵、意见,有的褒,有的贬。对不了解的东西有时就带有偏见。

西:是的,例如蜂猴,英文叫Slow Loris,因为它看来行动很缓慢,汉语一般叫懒猴,大概是认为这种猴子白天总是抱头大睡,难怪濒临绝灭。说它懒,比slow又多一层道德批判。英文说它慢,其实它捕食时身手敏捷,逃避危险时,也会很快速。它是夜行动物,不慢,更不懒,只是生态习惯与人或者与其他猴子不同而已。

何:跟林奈同一时期的布丰(George-Louis Leclerc de Buffon, 1707—1788)是同样杰出的科学家,他提醒我们:每个生物都应该有独立的位置,有自己的面孔,大自然从未根据生物的种属来排列等级。知识不得不系统化,可另一面,还得小心不要变成种属歧视。

西:是的,其实某些拉丁学名,也是有问题的,例如狐猴Lemur,意思是幽灵,就不好了。分类应该是中性的,不幸有时就流露某种价值审判,积重难返。当然,某些判断也可以是正面的。早在达尔文之前,1758年,林奈已经把我们和猿猴归入同一类。当我们界定别人,其实也是在界定自己。林奈告诉我们,猿猴是我们的近亲。这在当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如今仍然存在的猿猴,林奈绝大部分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他在巴西首先发现金狮狨(Golden Lion Tarmarin),又在苏门答腊首先发现红毛猩猩(Orangutan)。

何:人和猿猴都属于灵长目,灵长目有什么特征?

西:我们人类,以及猿猴类,都属于灵长目,也是林奈的叫法。动物中以灵长目的智力较高,大脑半球相对地较大,于是嘴吻收短;两眼长在脸部的前面,比较接近,而且有眉骨保护,视觉立体化,其中猿类更能分别颜色。视觉的进化,代价是嗅觉、听觉反而退化了。一般都有盲肠,雌性有月经,胸前一对乳头,有牙床,中间的叫门齿,两侧叫犬齿,之后是前臼齿、臼齿;四肢有关节,活动较灵活,能握拿东西,一般都有五个指头或趾头,有掌纹、指纹……

何:人类因为不停的工作,为不同的理由工作,而且因为站立行走,上肢得以发展,逐渐发展了语言的能力、学会了文字,于是可以把工作的成果累积,整理、系统化,我们终于跟其他灵长目亲戚疏远了。

西:动物王国大概分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脊索动物又分为二十一个纲(class)其中之一是哺乳纲(class Mammalia),哺乳纲再分为二十一个目(order),其中之一是灵长目(order Primates)。一般分七个等级:最先是“界”(kingdom),这是最大的区分。“界”之后是“门”(phylum)、“纲”、“目”;再然后是“科”(family)、“属”(genus);最后是“种”(species)。可能有不同的译法。

试举中国漂亮而珍稀的川金丝猴为例:   

界(kingdom)   动物界(Animalia)门(phylum)    脊索动物门(Chordata)纲(class)    哺乳动物纲(Mammalia)目(order)    灵长目(Primates)科(family)     疣猴亚科(Colobinae)属(genus)    白臀叶猴属(Pygathrix)种(species)     川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灵长目包括三四百种哺乳类动物。这些动物如何再细分,就有不同的分法,有的只分为两大类:一、原猴类:包括狐猴、眼镜猴,等等;二、真猴类:有人、猿、猴。主流的分法,则分为四类:(一)原始狐猴;(二)猴;(三)无尾猿;(四)人。

无论怎样分法,都是按演化的程度,到了人,成为序列里最后的单位。这是从人的角度看其他事物,为其他事物命名、归类。如果狐猴会分类,就会有不同的排列。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天赋最尊贵的地位,我们绝对不是万物的主宰。

何:猿和猴不同,但我们一直把它们混淆了。

西:不同,猿猴是一个笼统的讲法。两者的分别,主要是猴子有尾巴,猿已经没有了。猿的智商较高,有宽阔的胸膛,其中红毛猩猩跟人类同样有十二对肋骨,黑猩猩(Chimpanzee)和大猩猩(Gorilla)更多一对。它们都能辨别五颜六色,简单而言,和人类最接近。人类发现猿这个近亲也会照镜,有自我的意识。原猴类和猿猴类又各有两个亚目,前者是湿鼻亚目,后者是干鼻亚目。

何:这些灵长目又有哪些特点?原狐猴和猿猴又有什么分别?

西:这些灵长目动物,除了人类,大多都是在树上生活,长短期不一,越早在动物世界出现的──我不想用“原始”这个词——越少下树,于是都擅长爬树,手脚并用,已经是“四只手”了,尾巴就像第五只手,如履平地;有些下了地,反而不灵便。因为生活在树上,它们大多茹素,吃树叶,吃果实,为了吸收蛋白质,也吃昆虫;也有的杂食,吃果实,有时吃肉。它们的眼睛在头部正前方,视野收窄,可是视象变得立体,脑的容量较其他动物大,因此比较聪明,也有利整合、分析视象。刚才说,猿会照镜,有自我意识,狐猴就不会。从演化的发展讲,原狐猴先于其他猿猴。它们的眼睛虽在前方,但向左右偏侧,方便远望,以便视察天敌,却不利近看,眼前的视线并不能重叠,这么一来,它们的听觉和嗅觉特别敏锐,生长了尖鼻子、大耳朵。猿猴呢,眼晴向前并列,鼻子扁小,甚至下陷,以免妨碍视线。它们的视觉比听觉和嗅觉要好得多。猿更接近人类,人类反过来称它们是“类人猿”。其实,从灵长目出现的次序讲,真要论资排辈,人类应该被称为“类猿人”。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