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败北 中冶被限期偿还8000万澳元尾款

张力2013-08-13 08:3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力 时隔近三年,中国中冶(601618.SH)与澳大利亚兰伯特角资源有限公司和Mt Anketell Pty Ltd(合称“CFE方”)关于西澳大利亚兰伯特角铁矿项目的纠纷有了阶段性结果。

8月12日,中国中冶发布公告称,新加坡仲裁中心现已做出裁决,要求公司在裁决做出后的21个工作日内将8000万澳元尾款存入在澳大利亚主要商业银行开立的、由双方共管的账户中。

不过,中冶并不服从这一仲裁,称本裁决并不构成双方8000万澳元尾款事项纠纷的最终裁决。

三年纠葛

时间追溯到2008年6月,中冶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中冶西澳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西澳”)与“CFE公司”签订《租地及相关资产转让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约定中冶西澳向CFE公司收购西澳大利亚兰伯特角一带的相关矿业租地。

此后,根据双方协议,将相关矿业租地、相关资产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转移到中冶的另一家驻澳子公司中冶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冶澳大利亚三金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三金”)。

根据《协议》,CFE公司将在满足其在《协议》项下有关义务的前提下获得中冶三金支付8000万澳元的尾款。

中冶三金一直认为,CFE公司实际并未按照《协议》完成相关条款规定的义务。

之前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兰伯特角从中冶获得8000万澳元尾款的前提条件,是中冶两年内从西澳政府处获得采矿审批,而兰伯特角认为,中冶没有通过“合理努力”在两年内获得采矿审批权。

2010年9月,中冶披露了这一纠纷事项,2012年8月8日及2013年3月12日,澳大利亚西澳洲最高法院两次做出判决,各方应将争议交由仲裁程序解决。

在2013年4月18日,CFE公司向新加坡仲裁中心递交了有关尾款争议的仲裁申请,8月12日,中冶披露了裁决结果。

2012年度,中冶对兰伯特角矿权资产计提了22.96亿元的探矿权减值损失。

中冶在2012年年报中称:公司正致力于寻求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并进行矿权的日常维护工作。

海外困局

中冶在海外的项目扩张,无论是在工程承包方面,还是在矿山开发方面,不断“踩雷”。

工程承包方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与中信泰富的合同纠纷事件,最终中冶认栽。

中冶在2012年年报显示:由于预计总成本超过本公司之前预期,而中信集团认可合同成本仍为43.57 亿美元,最终合同额需经第三方审计后认定;因此,本公司根据项目工期延迟及后续工程安排,对预计总成本进行了更新,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项目预计总成本(48.38 亿美元)超出中信集团已认可的项目成本(43.57 亿美元)部分人民币30.35 亿元计提为当期损失。

中冶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公告称,由于第二条线自磨机滑环电机调试出现故障,未能按计划完成调试工作,该项目的第二条主工艺生产线无法按期于2013年4月中旬实现带负荷联动试车。

截至目前,仍未有完工的消息传出。

在矿山开发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则属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

艾娜克铜矿位于阿富汗南部卢格尔省,因多年战乱一直未开发。其矿区原位矿量达到4.83 亿吨,铜平均品位为1.85%。中冶集团和江西铜业组成的投资联合体于2008年获得该铜矿的开采权,计划总投资约43.91亿美元。目前因文物挖掘等原因,项目被迫暂停。该项目是中冶上市时募投的第一号项目。

中冶招股书显示,该项目2008年下半年启动建设,建设期为5年。“按目前的情况,2014年投产基本是不可能的。”中冶董秘办一位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对此,中冶在2012年年报中称:由于阿富汗政府负责的文物发掘、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工作、扫雷工作进展缓慢以及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进展,导致项目下一步工作条件尚不具备;项目可研工作因磷矿和煤炭资源不落实而受到影响,公司将就此问题与阿方积极沟通,协商解决;公司聘请咨询机构对项目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识别。

“艾娜克铜矿这个项目投得有点急,主要是看重这个矿储量大,我们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但项目的进展还受到另一因素的制约,阿富汗政府对这个项目是支持的,但是到地方上,因为涉及到各个行政部门,花费太大,目前项目还需观望。”一位中冶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

“预计未来3到5年投产,如果不行,中冶也可能考虑引入别的外资矿业企业一起做,分散风险。”前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