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前沿:资本驱动的中国制造

2018-03-22 13:32

蒋东文: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投资家网的创始人、CEO蒋东文,我是圆桌对话的主持人。我们这一次圆桌对话的主题是资本驱动的中国制造。

因为这一次我们的嘉宾比较多,所以我们这次就比较快的开场,首先还是由我们各位嘉宾先一一做一个自我介绍,谢谢!

陈建明:大家好!陈建明,我们是做建筑材料的。

金昂生:我是来自深圳市创东方投资公司的金昂生,创东方是全国性的创投机构,我负责的板块跟今天的主题紧密相关,重点是相近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军民融合这几个产业方向,

于志宏:大家好!我是于志宏,我们公司是17年历史的VC,管理规模210亿人民币,我们重点是投资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我本人负责的是智能制造这块。

陈洪武:我们现在专门投技术类项目的资金规模30几亿,我们有2个做PPP项目的基金,总的管理基金规模是600多亿。我们一直以来在技术类的投资在行业里很多,先进制造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投资领域,一会儿再跟大家进一步交流这方面的事情,谢谢!

蒋东文:我们在座的嘉宾既然四有投资人也有企业家,第一个问题请大家分享一些干货…尤其是做风投这一块的,最早了解投资的风口或者是新的领域,四位投资人一一给我们介绍分享一下大家投资目前发现的最新的细分领域的机会,尤其是我们转型升级的一些机会,首先是金总!

金昂生:我这边关注的板块方向重点是看几个机会,第一个是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的产业链,比如大飞机制造产业链。第二个是我们的消费电子,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整个产业链,以智能手机为例,全球去年的手机出货量可能会超过20亿部,其中估计80%的手机是在中国生产出货的。我们以一部手机1000块钱来算,这个产业链是2万亿规模,这样一个大的板块产业链条里面的投资机会是比较多的。第三个就是以新能源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产业链。

第一个方面是有大块头大市场空间的产业链,第二个方面就是以进口替代为代表的产品、材料、核心部件,我们认为也是投资机会比较多的。同时在投入的过程中,我们重点会考察企业面对全球化市场的能力,随着工业化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市场信息的传播也是越来越快的,现在基本是一个中国供全球的格局。

昨天在东莞参加一个创业大赛的评审,也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这一块的评审,我昨天在现场也说过一句话,一个东莞供全球,这样一个情况在我们国家多个经济领域出现,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其他的一些地区,一些产业链条比较集中的区域,一个小小的地方,某一个产品可以共因全球,我们会重点考察团队的全球性拓展能力以及这样的投资机会,谢谢!

蒋东文:谢谢!金总说到飞机、新能源汽车,还有智能手机产业链,另外就是关于我们的技术海外出口,大家可以好好的琢磨一下。下一位是于总。

于志宏:做投资的逻辑,一个是投消费升级,一个是投技术进步,现在中国制造大的概念下就是技术进步的类别,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还是跟着大的形势走,中国制造2025,其中很多的环节,包括工具性的东西,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技术等,工厂的建设需要软硬件的设备仪器,都存在很大的机会,包括自动化的设备,这是挺重要的赛道。

第二个是进口替代,现在比较热的是半导体、芯片,我觉得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机会。

另外有一些中国机会,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抓住,我们自己独有的新能源汽车,在传统领域有一些升级的东西。你是否是创新,是非是技术驱动,有团队的情况下有很大的希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蒋东文:于总还是相信技术创新、技术升级,梁总!

梁斯豪:关于智能化这块,刚才我也展示了,在不锈钢行业里面,智能化是不够的,不管是硬件也好,软件也好,都是在这方面开发的,大家关注一下这个行业,还是有空间的。国外最先进的是意大利,高频焊的生产效率比我们高3倍以上,目前我们还没有学过来。我们要把他吸引尽量,再把它吸收,做成我们自己的产品,那是最好的。我们是一个深加工的行业,我们企业是属于深加工类的,在设备这一块,我们很难把它研究的非常透,所以最终还是靠跟我们合作的设备厂来提供更好的产品给我们,我们用更好的设备做出更优质的产品,我们的品牌才能走得更好。

在我们福建投的厂对面有一个冷轧厂,他们的老总很聪明,引进了国外的设备之后,学习了,1亿的设备研究出来之后,成本是1000多万,如果我们还是走国外引进这条路的话,我们的成本非常高,1亿跟1000多万来比,技术如果全部跟上的话,国产就可以提供给更多的企业更大的成本优势,我们作出又好又便宜的产品,又有品牌的产品,再走向国际化更有优势。关于智能化这一块,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类似于我们这种深加工,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且空间也比较大。

蒋东文:谢谢梁总的分享!

陈洪武:中国的经济体量到了这个阶段,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企业要发展就要面临更强的竞争,而这个竞争的基础呢,我觉得技术是非常核心的,我们面对的不是封闭起来的国内市场,任何产品的竞争都是全球化的,你要在市场当中占有份额,一定要做到最好。

所以在技术方面,我觉得是未来中国能够在世界的竞争当中战胜其他竞争对手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国科嘉和自身有中科院背景,在高科技领域非常关注和看好的,这些年我们持续不断的在高科技领域有非常多的布局跟投资,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投了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类似这样的。我们在未来的智能硬件方面,我们投了一款让所有终端联网的非常好的芯片。在芯片制造领域里,我们投了一个做高端的公司,它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最先进,完全可以替代国外的产品,有些关键指标甚至已经超过国外的同行。

我们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的布局,比如在无人驾驶方面,我们也投了这方面的公司,未来在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方面,比如雷达,我们投了一个项目,他们的技术目标在全世界里已经达到了前三位,跟国内的一个非常知名的汽车厂家也有了非常深入的合作,应该很快就可以上车来测试。

我们认为未来在中国高科技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大发展的领域,但凡在这方面有技术优势的团队或技术,我们都非常看好,谢谢!

蒋东文:谢谢!程总。

程鹏:我回头正好看了一个问题,问的是怎么改变追逐短线暴利的本质,转而支持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实体制造业。昨天我参加发改委座谈会,会上大家反复在强调一件事,按照VC的行业算,也就是平均回报率,为什么大家看到了百分之多少的过程呢?因为那都是活下来的,死掉的大家都不知道。从现在往前数十年,VC的整个行业是亏钱的,你把恰投进去不一定能把钱拿出来,这是一个现实情况,而且延续了很多年。

这两者之间没有数据是撒谎的,但是它确实存在,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隧道我们自己的机构来讲,我们一直做实体经济的投资,我们内部有几条规则,能碰到符合四条的就算很好了,技术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是技术绝对不是比别人更重要的。我们认为制造业确实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基础,怎么把制造业做好?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变化,整个行业确实在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变化是不是代表着你作为资本里面有机会?这可能是一个问题,需要稍微做一些分析。

我们做了什么事呢?坚持做物理世界数字化的事,就是广义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我们突然发现把很多东西连起来,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比如我们的车间、我们的设备,原来运营起来以后,根本不知道它的状态是什么,只能检修,如果我们把它连起来,它的维修效率就会高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做了很多。还做了服装生产线,中国已经定义了服装制造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工模式之间,他们怎么用智能的方式把信息互通,替代掉传统的交接单的工作。重一点的,提前十年做了金刚石砂轮切割的产业。

我们相信整个行业每条线上都有机会往前发展,但是从创业来讲,大家要选自己最擅长的,从投资来讲,还是要有一个期限,我想在座的这几位应该是国内的基金里面预期比较长的了,我们的基金最短的是9年,对于一个制造业企业的成长来讲还是不够的,我们到最后投的还是制造业里面发展快的领域,这是毋庸置疑的,谢谢!

蒋东文:谢谢!下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清洁环境的张总,我们这次是讲资本驱动中国制造,清洁环境现在是A股的上市公司,应该说已经享受到资本的福利,清洁环境也做很多的产业投资,算是作为投资人的身份,我想让张总分享一下对产业投资的一些经验,也可以分享一些坑。

张根华:我来自环保服务业,台上各位都是资本市场的大咖,作为环保服务业,这个行业本身是一个系统集成的领域,我们主要从事工业烟气治理,从投资到设计、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它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的服务。

今天的话题是重要制造,我们的体会也很深,我想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品质,刚刚各位领导和专家谈了很多,怎么样提高品质?核心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也是提高品质的关键。作为环保服务业,技术创新非常多,这里不展开说,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尽管大家觉得当前整个空气质量离我们的要求差距很大,但是中国的环境治理是国际上环境治理强度最高、水平最高的,我们环境治理的标准也是全世界最严的。中国环境治理的水平、能力、技术也是全世界最好的。

我们作为环境服务业的企业,我们到欧美、东南亚这些地区,他们都是以中国的技术为最先进、标准最高,这么多年来的治理,我们的排放下降了很多。

刚刚主持人提出关于资本这一块,清新环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这些年来在领域内也成立了几个产业的基金,通过产业基金对行业内的一些技术优良、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投资,投了5家企业,无论是在检测,还是装备制造,还是智能制造领域,都是一些优秀的企业。我们感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资本和中国制造结合起来,让资本服务于我们实体企业。我们的投资是属于股权投资型。

对于实体的企业发展,确实离不开资本的驱动,没有资本,事业发展肯定会大大受限,谢谢!

蒋东文:谢谢!下一个问题问一下阿路美格的陈总,这个问题也是给之后每一个嘉宾的。我们讲资本中国制造,大家看这一两年,我们的共享单车,还有现在火的无人零售,有很多企业非常迅速的成长起了,也有小蓝单车、小明单车很快的死去,无论是产业还是资本都很惨烈,即使上市的话,比如对赌失败,上市未成功的一些经历。

据我所知,我们陈总的公司之前在新三板,现在听说要转板,转到主板上市,我想问一下陈总,自己到底能不能驱动我们的产业升级?它是天使还是魔鬼?

陈建明:我先说一下生产型企业和资本的关系,我认为是鱼和水的的关系,如果没有水的话,就像在池塘里面,鱼是长不大的,只有资本进来以后,才会让池塘变得像一条大河甚至进入大海,这个鱼才会长大。我们在新三板已经挂了两南多,我们在上面已经融资了,进入更大的大海里去。资本是促进企业发展非常大的动力。

蒋东文:谢谢!我想让各位投资人分享一下,我们企业该如何去拥抱资本?

金昂生:先进制造和制造业对资本的力量以及资本市场的应用已经上升到比较高的层面,不是说你要不要去利用的问题,而是说你是怎么去利用的问题。现在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大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要素变得非常综合,其中资本的力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在要不要资本的问题上,实际上是把你企业发展的战略放在了哪个层级上来考虑,你是作为一个在过类有影响力的企业,还是做一个全球化有影响力的企业,这里面资本的力量一定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先进制造或者说全球化的智能制造的背景下,现在制造业又出现一个比较严肃的现象,就是马太效应或者赢者通吃这样的现象会强化。我们知道,在互联网企业或者移动互联网企业有一个赢通吃这样的一个现象,有一有二没有三,这个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但是在来的工业体系里面,可能有很多企业可以同时存在。

但是现在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格局,我们现在一个信息传播更快,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包括全球资源的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制造业板块里面,也可能出现市场越来越集中的现象,就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这样的趋势,在我们工业行业已经出现了。

这对于我们工业类企业的挑战是非常大的,第一,对于企业家的应对,我觉得要有全球化的视野,第二,要勇敢的去拥抱资本的力量,第三,要勇敢的去拥抱新兴的技术、新兴的智能制造领域的力量。资本调整或者促进行业格局的变化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谢谢!

蒋东文:谢谢!因为各个行业都在趋向于集中,所有我们还是得拥抱资本,于总谈恩谈。

于志宏:从VC的角度看,上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有VC行业,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对技术的推动作用很大,从半导体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等,都是由风险投资推动的,给国家带来的技术进步的影响非常巨大。

我们国家当年有提案出来支持风险投资,也是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这是力量可能是一种创新的力量,也可能是一种野蛮的力量,也可能是一种勇敢的力量。因为不同的认知,丰富的认知、个性化的认知,推动了创新在各个方向上涌动,无论是现在的结果,还是整个的过程,都是利大于弊,在过程中有些人看错了就输了,但是从总体的效果来看,腾讯、阿里巴巴、360,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为什么比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强了?就是由风险投资驱动的,国家管制稍微弱一点,我们企业家的创造性被充分发挥起来了。VC的技术创新和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是有很大的正能量的。

亚当斯密说,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的诉求,但是总体说它还是推动正向的发展。企业家们要和资本拥抱起来,结合起来,使你的企业走得更好,走得更好,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蒋东文:谢谢!据我所知,梁总的企业一直还没有跟资本有太多的接触,我不知道梁总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梁斯豪:说到资本这一块,我们的行业做到现在,也是传统的企业家一直走过来的,你要不断的发展,资本进来是迟早的事。我们现在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提供平台让投资进来,进行资源整合,这也是资本的应用。包括我们现在的整个战略布局更重要。

一个企业如果把战略布局做好了,很可能他得到的资本会更多,有时候我也关注企业的发展,第一轮几百万1000万,到第二轮第三轮几十亿100亿,其实这都是一些方案和定义,它走的方案对了,很多人愿意投资,而且是非常大的投资。

相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新投进来的一定要看准,很多企业如果没有战略定位的话,很难走得远,我们公司的定位就是百年企业,十年五年的目标都有,如果没有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也不愿意跟我们资源整合或者平台共享。目前我们在这个行业,对外出口是比较少的,我们公司现在也是想走这条路,所以迟早也会进入资本这一块。

有什么建议给我们,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合作,都可以聊一下。目前我们是全国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以上,做发展下去,也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

蒋东文:我们各位嘉宾肯定都是同意产业需要介入资本的,陈总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国科嘉和是怎样通过资本助力进行转型升级的?

陈洪武: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的企业基本上是家族企业,或者股东很小,但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家族企业占比就越来越小了。原因是这样的,技术发展的水平越来越快,技术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你在这个时间点不能把它迅速抓住,可能过了两年以后,就失去机会了。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当有机会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抓住,抓住以后,战略了桥头堡,再图谋后续的发展,将是现代企业正常的发展路径,很少能有某一个商业模式,让某一个人慢慢折腾,慢慢尝试,非常困难。在快速变化的年代里,如何真正的抓住市场机会,其实是摆在任何一个企业家还有投资人面前非常紧迫的一个问题。

很多的早期企业,他们可能有一技之长,实际上来讲,他们在市场营销、公司战略、外部资源整合方面是有短板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资源的人能够进来帮忙促进企业更健康快速的发展。

我做投资十几年,我理解引入资金、资本,钱只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因素,在企业因子过程当中,更重要的还是在引智,所谓引智就是智力的智,就是引进来投资机构背后的人,技术资源,营销方面的资源,在管理战略管理方面带来的帮助,我想这才是可能真正决定引进来的资本是有价值的重要因素。

在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下,我们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做企业的时候,不只是低头走路,有些时候还是要抬头望望天,多去外面,如果有机会了,还是应该多去整合一些成功要素,让我们的企业走得更健康、走得更久。中国的企业就需要企业家跟资本家完美的结合,只有完美的结合,我觉得中国的产业才能更快的升级,提高我们自己在世界的竞争能力,谢谢!

蒋东文:张总,我还有一个问题留给你,我还是先请陈总回答问题,之后的问题我再问陈总。

程鹏:我仔细想了一下,中国制造2025有一个行动专项,10个大项22个小项,我们曾经统计,我们投资的130多家企业里已经覆盖了19个大项几十个小项,我们把这些企业看了一下,有几个特点比较鲜明:第一,新企业接受资本、运营资本的能力,不只是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观念的问题,还是这个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劲头的问题。股权资本看的是你未来的东西,如果企业已经早了非常平稳的时期,已经没有太多的套利机会,或者看不到未来太多的增长机会,可能从创始人也好,家族也好,都不会对它有太多的关注。

第二,我们也见到过一些反例,大家谈的特别好,投进去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来的也有。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当地也是明星企业,不只是中国垄断,应该是全球的一个小龙头了,一直讲每年的利润有8000多万,我一算,利润只有2000多万,该交没交,他说这些不算。对他来讲,这个企业到这个阶段也就为止了,再调整就是往下走了。30年前做企业,20年前做企业,10年前做企业,现在做企业的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大家进步。

第三,很多时候,大家对股权资本进来的期待太高了,股权资本能起到它的作用,但是不能指望它解决全部的问题,不能说我这个企业本身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来了一个资本以后,就可以让它上两个台阶,不太现实,这还是众人拾柴的概念,你把这颗柴捡过来了,其他很多柴一点,会烧的很旺。不能说只捡来一棵,就把它给烧旺,就像小女孩手里的火柴,烧完了以后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蒋东文:张总您作为上市公司,做了很多产业性的投资,像现在的风投机构还是偏向财务性投资,我不知道你做产业投资的时候,是直接的收购还是战略性的投资为主,你更倾向哪一方面?

张根华:主要是战略性的投资,也就是说看好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括企业培养成熟,也包括后期的IPO并购。一般额度都不高,20%30%。

蒋东文:什么原因呢?

张根华:我们作为环保服务业,上下游延伸是很广的,我们对于上下游都很关注,向上可以追溯到能源,向下对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包括包括信息化和智能化这样的一些公司非常感兴趣。

蒋东文:陈总,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向问您,资本涌入,咱们公司是如何面对拥抱变化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

陈建明:投资非常多,我们基本上是选择有资源的投资,我希望大家共赢,这样可能会走得更好更远,我们是开放的态度,拥抱资本市场。

蒋东文:企业自身是怎么样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像梁总从速度到质量。

陈建明:首先企业本身一定要做好,这是前提,我们首先把自己的品质做到最好,品质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企业的活力,如果说企业没有创新,是死水一潭,没有活力的。我们在这两个方面花了很多精力,首先是把品质做好,然后是不断的创新,自己把自己否定,要用新的东西否定到自己,一代又一代往前走。

蒋东文:因为时间关系,希望每一位嘉宾用一两句话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资本与驱动我们中国制造的观点,首先还是陈总!

陈建明:敞开胸怀,拥抱资本,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金昂生:对于工业类制造业类的企业,拥抱变化,拥抱新技术,走向全球化。

于志宏:跟资本握手,大家一起合作,把企业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梁斯豪:紧着国家战略目标,一定会越走越好。

陈洪武:这是立国之本,也是中国能够在世界竞争当中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跟投资者能够携手合作,共同中国的辉煌未来。

张根华:中国制造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核心是精神,精神也就是人才的培养,包括我们一线的工人,包括我们的企业管理,包括我们企业的投资人他们的精神,这个精神的培养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而且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很细,划的很粗,我们每个企业都在谈人才培养,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培养他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第二个就是关于中国制造,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品质提升的关键,谢谢!

程鹏:希望我们做投资的跟做企业的一起牢牢记住,做企业、制造业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价值、创造价值这么一个宗旨,然后不断的把这种事情做得更好、更长远、更持久,谢谢!

蒋东文: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这次对话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我们的组委会,也祝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越办越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