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入川记:日本百年企业如何寻找中国市场新机遇

卢谦2019-09-03 17:10

卢谦/文 今年以来,有着天府之国的四川,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日本客人。

日本中四国地区对话四川活动、2019年四川-境外企业产业合作对接会、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四川-日立创新交流会、中国(四川)日本产业合作圆桌论坛、中日大学展暨论坛 in CHINA 2019、第三届四川国际友城青少年“看四川”夏令营……一系列活动接连落地,来自日本政界、学界、商界、文化等领域的客人纷至沓来。

交流活跃频繁的背后,是四川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对日经贸合作大省。

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如果说四川错过了日本在华投资的早期阶段,那么现在,日资企业还不入川的话,也许他们将错失扩大中国内陆市场的重要机遇。

今年的7月2日,正在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总裁赤星康,在结束论坛关于“中国对外国企业采取的新政策”的讨论后,当天晚上直接来到成都。这是他时隔15年第二次到访成都。

赤星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内陆城市已经成为日本企业新的关注点,成都之行是他推进内陆合作的重要一步。

类似的信号出现在中国日本商会今年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9年白皮书》中,有48.7%的日资企业称,未来1-2年将扩大在华业务。而在四川省,这一数字达51.7%,即超过一半的日资企业愿意在四川省继续扩大业务规模。

对于扩大的理由,被调研的日资企业指出:四川省具有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

“(中国)高速增长的引擎已经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日立集团执行役专务、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称,“我们认为,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最有实力的豪雄之一就是四川省。”

四川方面也在为引入外资打开窗口。以日本为例,2017年日本成为四川第六大外资来源地,在川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6家。同时,日本也是四川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在此基础上,2018年的5月和8月,四川省政府曾两度组团访问日本,推动四川与日本在经贸领域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这个时候,日立的选择是:加码四川。

日资企业的四川机会

日资企业在四川需要什么?市场。准确来说,不只是有着9100万人的四川市场,包括中国西南部甚至整个西部,这是外企看重四川的重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正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这样描述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地区的几次转移——

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地区的辽宁省,目的在于利用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具有价格优势的轻工业产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华南地区形成了电子产业的集中地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扩展到了珠三角地区,以生产电子零部件为主;

进入21世纪以后,拓展在华销售市场成为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日本企业在上海、江苏等地的投资逐渐超过了珠三角和渤海湾地区,成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

在当时的观察数据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较少。

变化发生在2011年前后。田正认为,2011年至今,日本对华投资进入了转型调整阶段。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出现增加趋势。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调查数据显示,计划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扩大投资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比率从2017年的44.4%提升到了2018年的51.4%。

四川发展同样需要外商的支持。

在今年的两会上,四川代表团曾列举出三个数字:1%、12%、60%——这代表了外资企业在四川的作用和地位。具体来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四川共审批通过1.1万余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近900亿美元,从企业数量来看,外资企业数量只占全省企业数量的1%,却贡献了全省12%的营业收入和60%的进出口总额。

有四川籍代表直言:“很多贡献是间接的,看不到的。”其认为,外资企业的意义,不仅在于直接贡献的经济数据,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四川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念、技术、管理的升级。

根据《四川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报告(2018年)》公布的数据,当年1至11月,四川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53家。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47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44家,仅日资企业就有40余家。日资企业在川地位可见一斑。

事实上,日资企业的四川机会早在多年前就已埋下种子。

2014年,由日本政府出资设立,致力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政府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成都设立代表处。这也是迄今为止,该机构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唯一代表处。

同样在那一年,四川省发布了《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八条措施》,其中提出,将下放核准及备案权限以促进投资便利,同时,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四川公路、铁路、能源、电信、水利、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的示范性重大项目,并在土地、能源、用工等要素保障方面重点支持。

2017年,JETRO与四川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加上四川省2018年两度组团访日,四川与日本加强合作的信号尤为强烈。

与此同时,四川方面也进一步为引入外商提供着政策制度上的便利。2017年,四川省出台《关于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一次性出台28条政策措施,全方位推进开放合作。该《意见》着重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投资领域“法无禁止皆可为”;还明确指出,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同等适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所有产业条目,并同等享受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

据中新网的统计,在扩大开放领域、促进投资便利等方面,四川省先后出台300多项政策条例,涉及银行、土地、税收等40多个领域。

JETRO总裁赤星康在夏季达沃斯后的那次成都之行,则为更多的日本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指明方向: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内陆商机的日本企业,成都正在成为一个窗口。

日立的嗅觉

与很多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的做法相似,日立在华的投资分布此前也重点铺在了东部沿海。

小久保宪一坦陈,日立在华的年销售额在615亿元左右,其中60%以上集中在广东,其次是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在内的华东地区,中西部以及中国北部地区的业务规模非常小。

这并不意味着日立在其他区域的缺席。

以四川为例,1980年,日立刚在北京成立代表处后的第一年,日立便与成都锦江电机厂签署合作协议,向他们提供录像机设备生产技术等合同。1991年,日立和四川东方电气集团签署了大型火力涡轮机组技术合同。

“实际上这样一种投资也是着眼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投资。”不过,小久保宪一也意识到,这些业务都是项目层面的。

到了2011年,日立的策略发生变化。这一年,四川省的GDP增长超过15%,这也是继2010年之后,四川省GDP连续两年超过15%。此时的日立,希望在四川、重庆这样的中西部地区,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来对待。

“日语有一个词叫地产地销,具体来说就是现地生产现地销售,并且在当地获取利润。”小久保宪一说。

这一时期,本部设在广州、销售额占整个中国市场1/3的日立电梯中国业务,相继在上海、天津建立大型生产基地之后,将目光瞄向成都。“想要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开拓电梯市场的话,需要在成都建立一个跟其他几个地方规模相当的大型基地。”2013年,日立在成都的电梯生产基地落成。

如今,日立在四川的事业试图进一步扩大。

2018年8月,在四川省长尹力访日期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日立集团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份协议,日立集团将在产业流通、医疗健康、城市等领域的智能化方面,与四川省相关重点企业及机构积极展开合作。

时隔一年后,日立集团7月份在成都举办“四川-日立创新交流会”。这是继2017年“广东-日立创新交流会”后,第二次将该活动落地中国。与上次不同的是,广东省是日立集团入华40年来,业务最为集中的省份(年销售额占其在华总营收的60%)。而在四川,日立在华的136家企业,只有7家在川。巧合的是,如果从1980年日立的业务覆盖成都开始,2019年正是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日企在川的第40年。而今,这里是日立进一步打开中西部市场的突破口。

契机则是四川近两年来着力构建的“5+1”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的解释,“5”是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这是四川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1”就是数字经济。这一部署不仅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也为更多的外资企业孕育着合作机会。

这与日立集团倡导的社会创新事业有着较高的重合。“我们所规划的社会创新事业,就是利用数据的技术、数字的技术来打造更加智慧的社会基础设施。”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将日立的社会创新事业归纳为一个平台、五大解决方案、三大价值。

其中,平台是指Lumada,该平台相当于日立开展所有业务的底层数据;五大解决方案覆盖产业、智能生活、能源、IT、智慧城市等领域;三大价值则是通过五大解决方案,实现社会价值、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提升。

具体在四川,日立集团将联手多家本土企业开展业务。据小久保宪一介绍,早在去年8月日立与四川省政府签署框架协议之后,四川方面给日立介绍了为数众多的企业,支撑日立业务在四川的开展。

在智慧城市方面,四川省投资集团试图打造这方面的示范城市,目前日立正在协商相关业务的合作,联手川投集团共同建设智慧城市。此前,日立在中国已有相关落地项目。在距大连市中心西北方向约15公里的大连BESTCity,就是一个日立参与的、以生态、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大型智慧城市。在今年6月,日立中国还计划在雄安新区拓展智慧城市业务,其在雄安的分公司已经正式营业。

健康养老方面,与日立有着良好合作的华润集团与太平洋保险正在四川建设老年公寓,对此,日立将提供面向养老机构的相关平台和解决方案。其自有的通过测试和训练高龄者身体机能的智能养老平台,以及为社区提供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平台、面向政府及保险公司的评估、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将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方面,日立正筹备携手攀钢集团,为其提供数字化改造的解决方案,具体包括生产线的改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原材料的采购、产品发送等。此外,日立还与四川的药企接触,提供生产管理的解决方案。此前,包括石药集团在内的中国药企已经使用了日立研发的生产管理系统“HITPHAMS”,以实现可视化的方式来生产药品,这也为制药企业提供了未来智能化工厂的模型。

一万五千亿日元的投资猜想

进一步开拓四川以及更大的中西部市场,除了加强与当地的合作之外,日立集团在今年5月发布的面向2021年全新的中期经营计划,也引发了其今后在川发展的诸多猜想。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投资和研发。

在今年的四川一行中,东原敏昭特别讲解了日立集团到2021年为止的新三年中期经营计划:重点是要在社会创新领域力争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企业。

不过,在具体的盈利方式上,日立未来方式和以往略有不同。在截止到2018年已经过去的三年中期经营计划中,日立更多注重于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日立将更加注重投资的效率。

“我们引进一个指标——ROIC,具体来说叫做投入资本利润率,进一步提升我们所投入的资本带来的利润。”东原敏昭介绍道,“过去在每个三年中期经营计划中,我们为了获得增长所进行的投资,大概都在五千亿日元左右,但是接下来三年,我们会有大幅度增长,要达到两万到两万五千亿日元。”

其中,约一万亿日元用来收购ABB公司的电网业务。剩下的一万到一万五千亿日元(约1000亿人民币),日立集团则会精选项目进行投资。

在今年发改委和商务部公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中,特别提到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

对此,东原敏昭表示:“我们的社会创新事业是面向全球的,只要是全球范围内有社会创新事业发展余地的地方,都是我们投资的对象。”

“比起(中国)沿海地区,(日立)更看重中西部地区已经取得的一些投资业绩。”小久保宪一告诉记者,日立集团今后会在社会创新领域,具体包括养老、护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方面,加大在中国中西部的投资力度。

投资之外,日立还将加大对中国的研发计划。日立集团执行役常务、研究开发集团长铃木教洋透露,目前整个日立集团在全中国的研发人员总数是在3000名左右,到2021年,三年中期规划结束的时候,预备研发人员增加到5000名。

其中,日立集团在中国直属的研发企业的研发实验室一共有100名左右的员工。实验室从北京起步,现在包括上海、广东两个分支机构,实验室的宗旨是着眼于解决社会课题,也被称为社会课题解决型的研发,目前注重智慧城市、能源、健康养老和产业方面的课题。

目前在中国的研发合作方面,日立集团已经和清华大学签署了未来创新合作计划,主要围绕环保城市、健康城市、数字城市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另外,日立在北京参加了中关村的大企业创新联盟,同时在深圳建立了日立创新点。2017年开始,日立开始做协创,办公室在北京首先成立,在此之后,广州成立了开放自动化实验室。

“我们认为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今后会有较大的增长,因此除了刚才所提到的三个分支机构点(北京、深圳、广州)之外,也会有更多的举措,根据不同的领域来开展(研发)工作。”铃木教洋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