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完流量就删链!“财经头条”究竟在用谁的头条?

武石2020-08-18 21:25

赚完流量后就删链

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以下简称版权联盟)秘书长邹韧告诉《传媒茶话会》,最近,他们遇见了一件“怪事”。

“版权联盟在帮助成员单位进行版权监测时发现,‘财经头条’APP在未获得联盟成员单位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转载金融时报、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等9家成员单位总计4178篇文章。但是,其中部分被转载文章的链接,已被删除,再次点击链接时,文章已无法打开。”邹韧介绍说。

违规转载后突然“玩消失”,这是咋回事?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规避方式,侵权方通过使用原创方的内容获取到一定流量后,在特定时间后下线访问页面。”版权联盟技术部负责人讲道,“财经头条”APP通过爬虫程序,自动获取原创方内容数据然后存到自己的数据库里。之后,从数据库自动拉取数据并展示给用户,并且设置一个时间段,例如:三天后数据自动删除或者隐藏。

擅自转载媒体原创文章,赚完流量就删链“毁尸灭迹”,不得不说,“财经头条”APP这个操作很“高明”。

据天眼查显示,财经头条APP其主体为上海妙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还有财经头条网站、财经早餐、财经秘书APP和微信公众号。

对于“财经头条”APP删链避责的做法,邹韧分析,“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权利人不再选择隐忍,而是进行维权,这让未经授权擅自转载他人作品的网站或者APP经营者开始忌惮,于是他们试图通过隐蔽的技术手段来规避侵权行为”。

用完删链也难逃侵权责任

在擅自转载这件事上,“财经头条”算是“惯犯”。仅今年上半年,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就曾发布反侵权公告,谴责“财经头条”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其原创内容。而更早些时候,“财经头条”还因擅自转载界面的21篇文章,于今年6月3日被法院判赔界面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11

112

如此看来,赚完流量就删链不过是“财经头条”规避侵权行为的一种伎俩。但删除了就可以免责吗?

“‘财经头条’APP是网络内容提供者,即便主动删除侵权链接,依然要承担侵权责任。”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管合伙人、律师孙志峰认为,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特别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依据《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规定,将会承担停止侵权(如删除文章、断开链接)、发布侵权声明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和合理维权支出等民事责任。

删链虽无法免责,但无形中加大了权利人维权成本。

孙志峰指出,技术手段抓取链接然后删链是针对网络传播速度快,网络作品内容时效性强的一种规避手段。维权一般需要进行证据保全,如果在保全前即删除链接,就将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证据保全,进而无法向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提供侵权证据,无法维权。即便及时进行了证据保全,因为留给保全的时间较为紧张,且无法预知断链时间,势必也将加大权利人监测侵权行为的难度和成本。

有鉴于此,孙志峰提醒媒体:

一是,要在每篇文章中设置禁止未经许可转载的法律提示,位置和字体等外观特征要醒目,并在信息网络传播过程中高度重视该法律提示的重要意义。

二是要做好侵权行为的监测监控,一经发现侵权行为,借助目前已被司法认可的证据保全手段,尽快保全。

版权联盟技术部负责人建议媒体借助区块链、时间戳等技术,为原创内容上“锁”,发现侵权即取证,为后面采取法律行动做好准备。同时,针对常见的爬虫技术作一定的限制,增加侵权成本。

邹韧对《传媒茶话会》讲道,既然侵权者能通过技术来侵犯联盟成员的利益,联盟也会不遗余力地通过技术来破解他们的侵权手段。同时,希望那些需要转载稿件的网站、APP以及微信公众号,能够从心底尊重版权,先授权后使用。联盟愿意成为创作者和使用者的桥梁,共同规范新闻作品网络转载秩序。

文章来源:传媒茶话会(微信号cmchh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