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白 刚刚过去的2020年,人们最习以为常的事,居然是“见证历史”——有人调侃。如果时间退回到2019年,没有人会想到,一场疫情会席卷全球,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疫情之下,所有曾经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和秩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许多曾经即使是只能买到站票也要跋涉千里回家过年的人,这一次也选择留在自己日夜拼搏的城市。在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团圆节日里,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巨大的改变。
好在有科技的进步——5G的加速落地,使得我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视频与故土亲朋云端相聚。根据官方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9.89亿人,网民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疫情防控对于数字设备的需求,极大的催生了这一数字的变化。而网民数量增长的背后,是数字经济的指数级增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也被反复强调。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经济成绩单中,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一年经济的V字形“深蹲起跳”中,数字经济功不可没。
但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领域的篱笆也在不断扎紧。2020年末,市场监管总局一份《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彻底搅动了互联网的平台生态。无论是刚刚激化的字节跳动和腾讯的巨头之战,还是更早的电商二选一争议,一个明确的信号已经浮现:反垄断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狂飙突进近20年的一个焦点和关键转折。
当然,反互联网平台经济垄断也是全球政府正在面对的历史性课题。未来数字经济往何处去,没有人有确切答案;但我们相信,只有持续推动从监管到市场基础制度的变革,打造更为公平、更为开放自由的竞争市场,才能为数字经济铺平通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意味着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重视市场的作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来增强经济体的吸引力。2021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为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明确了行动指南。其中,除了对法律制度和营商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示我们必须尽快从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发展更绿色、可持续的低碳经济。
根据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留给整个产业变革的时间看似有40年之久,但实际上10年内就需要见分晓。从2021年各地两会来看,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施政焦点。
对于经历了过去一年巨大变化的所有人来说,在疫情黑天鹅冲击的背景下,从科技、监管、制度乃至是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的变化,使得以往的认知都在不断被颠覆。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真正理解当下极速变化的环境,并作出恰当的变革决策,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毫无疑问,企业再也不能用原来那种传统的、计划驱动的方式来运转。当下企业的生存周期越来越短,商业潮流的迭代也日益令人目不暇接,如何使公司组织形式足够敏捷、以适应变化,是每个企业家都必须直面的时代命题。
除了外部的巨大不确定性,组织内部细枝末节的改变,往往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人工智能、人体监控等技术应用的加速,种种依赖机器算法的自动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996、过劳死和零工经济、斜杠青年同时成为趋势,企业如何在管理中寻找到效率与伦理的平衡,值得管理者予以更多考量。
管理学者们选择用“VUCA时代”来形容企业当下的生存处境:Volatile(不稳定)、Uncertain(不确定)、Complex(复杂)、和Am-biguous(模糊)。四个单词归根到底所指向的,是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时代正在到来之中。
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正因为不断发生的变化颠覆了原有的格局,新的可能性才会持续被创造。也正是因为诸多变化的发生,使得我们更加笃信变革的力量——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历史也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
经历了2020一整年的疫情反反复复,人们开始学会接受疫情所带来的改变。这种逐渐适应变化的过程,也是重建信心的过程。对处于VUCA时代的商业世界来说,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保持定力,适应变化,推进变革,才是实现基业长青的根本之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