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新闻

郭宏超2021-04-15 18:50

郭宏超/文

2005年的小年那天,距离春节仅仅只剩一周,我退掉了自己回老家过年的火车票,从朋友那儿借了一条羽绒棉裤、一双毛皮鞋,飞往冰天雪地的哈尔滨。

因为前一天接到采访任务,中国银行在哈尔滨的一个小分理处主任逃到国外,同时转走了10亿之巨的资金。这在当时的金融系统是一个惊天大案,而且在持续发酵中。对东北完全陌生,对此案也不了解的我,赶紧通知报社驻东北的记者刘长杰前来参战。他本来已经寻到下家准备从报社辞职,一听我的召唤就来了精神,迅速赶到了哈尔滨。

到了哈尔滨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对待东北的寒冷还是显得过于草率了,零下30多度,没有戴帽子的我不仅冻的脑仁疼而且更像个怪物,赶紧买了顶帽子套在了头上。全副武装的我俩先利用长杰东北的人脉找到了在当地的媒体朋友了解些情况。但是媒体此时已经铺天盖地的报道了,当地几乎所有与此案相关的部门都收到了封口令。还有五天就要春节了,很多单位也开始放假,我们两个心急如焚。

最后确定把采访和报道的主线放在此案主角之一的李东哲身上,这个人在案中隐藏甚深,但是最核心的案件嫌疑人。可能他才是整个骗局的总策划和总指挥。

我和长杰在大雪后寒冷的哈尔滨大街小巷开始进行扫街似的采访,把能找到的每一家与李东哲相关的公司和产业,进行挨家采访。那时候他们对于媒体已经相当警惕,每到一处基本都不让进屋,只能在门口死缠烂打,过上几分钟我们就要赶紧跑回出租车里暖和一会,实在是太冷了。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关于李东哲大量有用的信息。

2月4日的傍晚,我们根据线索搭出租车赶到了李东哲的老家所在地道里区群力乡。即使是现在,你看看哈尔滨的地图也能感知到这个地方有多偏远,我们那时候在出租车上竟然还走了相当长一段坑坑洼洼的泥泞土路……

在那个已经被拆迁的面目全非的地方,我们找到了李东哲所在的村委会,说明来意后,好心的工作人员跟我们一块翻找一大堆的纸质户籍卡,最终找到了他的一些基本信息,捋清了一些东西。从村委会出来,天色已经渐黑,天气愈加寒冷,我们俩突然意识到,可能打不到车了!我们等了很久很久,想了很多在哪儿过夜的办法,幸运的是竟有一辆返城的出租车经过……

在我的记忆里,等车的那一个小时,我是用秒在感受哈尔滨那无尽的冬日寒夜……

十五六年以后,再次读一遍自己写过的新闻报道,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那些新闻事件里的人和事虽然已经被历史尘封,但是当年采访的那些细节依然在脑海里清晰如昨。

(作者为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