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张春晓:从十四五规划,看如何推进高质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建设

2021-07-14 10:23

7月8日,由HRA全力打造的管理领域专业品牌论坛“领航者峰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国资委专家组成员张春晓发表了有关十四五规划与行业产业发展走势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已经改变生活,新冠疫情的加入更是使得格局复杂,企业想要领军带队,除了内观自省、体察市场之外,还需要具备盯紧政策、顺时顺势的能力。

张春晓表示,政府政策要关注今天,例如将发展和安全第一次并列的“十四五”。同时也要关注产业,从宏观、中观的政策制定中窥到发展方向,例如十九大中提出的高质量和现代化,那是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经济社会的矛盾发生变化,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根本所在。

那么高质量和现代化究竟是什么?

张春晓认为,现代化是九大指标体系现代化,以经济体系为例,现代化既是增加科技在实体经济的贡献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也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而高质量则代表生产关系的变革,人民有高质量的需求,企业就改变生产关系、解决不平衡,用高质量供给适应高质量需求,再用高质量需求引进高质量供给,达到动态平衡。

1

以下为张春晓的演讲的核心内容。

企业想领航,需要长三只眼。第一只眼盯着企业内部,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二只眼盯着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互联网彻底改变时空,将时间和空间瞬间归零。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量子科技等高新技术将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到了信息经济的平台,这就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开始。

最后的第三只眼至关重要,要盯住政府,盯住市长,盯住政策的变动。政府要么制定宏观政策,让宏观政策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要么制定中观政策,让中观政策决定一个产业的走向。

第三只眼不能漫无目的地关注,还要注意盯住今天的政策,也就是关注当下,立足现在。2021年对于中国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说,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去年年底,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小康建成,现在就要开启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到这个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和平、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到2035年,经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形成现代化。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了世界运行的格局,我们面临的是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可以说是波谲云诡。

整个的国际形势没有办法判断,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关键在于国内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之后,是改革的任务、发展的任务、稳定的任务。“十四五”首次将发展和安全并列,面临如此形势,怎么往现代化国家推进,产业怎么跟进?答案是紧跟政策。

温州有一家著名的企业,创始人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2000年他在发展战略的时候给我说过一段话,他说政策是天,天要下雨我就打把伞,天要出太阳我就晒晒被子。

按照政策走,成本是最低的,办法也很简单。到美国按照美国的产业布局,到西欧按照西欧的产业布局,在中国按照“十四五”规划和课件中的现代化的产业布局去投资、发展,就能赚取最好的利润。

“十四五”期间,我们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其次的阶段性变化,是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和现代化是什么?

高质量可以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来解释。我们小时候穿衣服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家里穷,兄弟姐妹比较多,弟穿哥穿剩的,妹穿姐剩的,所以那个时候经常会穿打补丁的衣服,偶尔穿露着腿的裤子。

现在90后、00后也穿打补丁的裤子,我们是不想露,他现在是就想露,我们是磨破了,他现在是抠破了。大家会心一笑,你就知道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是这样的,而且这种高质量的需求已经不可逆转。

网上有小姑娘发了一个帖子,说她三年不敢回家过年,因为一回家过年奶奶就逮着她给她补裤子。只要晚上在家里睡一觉,第二天醒来一定是恶梦,她奶奶一晚上没睡把裤子给补上了。

生活方方面面引出来的高质量的需求,这不是生产力的问题,是生产关系的问题,是态度问题,只要改变生产关系就能破解。只要生产关系破解好、改变好,就能解决不平衡的问题,就能充分提供,产出高质量的供给。

高质量的供给适应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需求引进高质量的供给,最终达到动态的平衡,这就是高质量现代化。

那这个社会能不能做到?

目前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环境非常好,我们在改变,我们在简政放权、放管服、优化服务,我们在实行有“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只要市场能接得住,政府就不会插手,但市场接不住,政府也能展开全面服务,所以整体发展很好。

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大家也应该意识到,现代化不是那么容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任务,苦难成就辉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是顺顺当当实现的。

我们去年经济总量101.6万亿,折合美金14.73万亿,人均是10480美金,到12000美金以上就意味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到相对发达的国家。前面有两个国家巴西和阿根廷,他们都到了这个陷阱边,本来已经眼看就富裕了,却又都掉了下去,原因就是产业。

他们的第一产业农业是核心,而美国的农业很发达,老百姓从拿种子到采购收款的过程很舒服,所以巴西、阿根廷漫山遍野的大豆,没有高粱——第一产业被人家卡脖子了。

第二产业不论是北美还是南美,只要在美国边上就寸草不生,好像经济的洼地,被美国的虹吸效应压制得很惨。中国推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

说回巴西和阿根廷,第一产业不行,第二产业没有核心,没有强大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更不可能有强大的第三产业。但有了强大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却必然会引出强大的第三产业,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这就是中国要发展的根本。

中国的基础有多强?今天全世界230个国家只有中国敢说工业41个门类都能做,强大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集群给了中国自信。

除此之外还有超大规模的内需,一旦中国的需求起来,那么中国经济必然能让现代化跟进上去。现在内需作为一个抓手,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关于它的房价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是紧密链条,中国今天的政策不再聚焦单体,而是着力组合拳,这至关重要。

同时,中国的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去年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不过中国的机会很好,全世界投入FDI中国超过了美国。

再看看全世界去年五百强,中国133家,包含台湾省9家。美国是121家,日本53家,德国仅有27家。德国机床工业很发达,机床工业是工业的母机,制造业只要德国说第二谁也不敢说第一,德国只有27家支撑不住雄厚实力,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

在今天,产业链能够做到全世界布点,世界更多关注隐形企业、隐形冠军。也就是在百强排名中或许不入流,可是占据了关键位置的企业,其他企业脱离它之后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面临产业链断裂的风险。

全世界有3000家隐形企业,德国1307家,美国366家,日本220家,中国今天只有68家,一旦中国突破到了300家以上,现代化才能说基本实现。

实体经济非常重要,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方面做得再好,最后也一定要依托于实体。无论是BAT还是京东、小米、360,他们搞的都是O2O,背后一定是有强大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支撑,所以实体是根本。

另外是农业,农业的高端是指种子、化肥、农药、农具。中化和中国化工为什么要合并叫做中化工?就是要打通这条产业链。他在中粮打通了第一条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守住了我们的口粮,第二条产业链就要打通种子、农药、化肥、农具这条大的产业链。

还有文化产业,这是中国短板中的短板,美国说四杆枪横行天下,第一杆枪是军事,第二杆枪是科技,第三杆枪是美元,第四杆枪是好莱坞,它的文化。我们在文化这方面还有追赶空间,七个方面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现在的高质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有,我们整个的增长是六个维度的增长,不是简单的质量,不是简单的速度,我们要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六个维度同时发展,这是中国“十四五”的全部,也是产业规模发展、健康发展的关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