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音乐声音,全息生态智慧——关于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的倡议

龚晓倩2023-02-06 14:21

龚晓倩 桑海波/文   

摘  要

国际学界及中华文明探源重大工程的综合研究成果共识:华夏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不曾断裂的具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明。

声音是宇宙客观世界运动存在的本质,音乐声音是人类特有的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生命的本能反映,是人类最高生态智慧的文明结晶。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华夏族群的音乐声音,始终与宇宙客观世界声音本质规律相统合,活态传承着人类共通的全息生态文明基因,绘影绘声地和色在全息生态文明道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重要价值作用。

我国乡村音乐声音,尤其是55个少数民族音乐声音,不仅历史悠久,千姿百态,而且活灵活现,种类繁多,占中国民族音乐声音总量近75%以上,肇始至今仍然活态蕴含着华夏族群独有的全息生态智慧,本能传承着华夏农牧文化独有的生态文明基因密码。如果能够睿智地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历史机遇,开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源宝藏的新动力源,鼎力构建乡村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拓展乡村音乐声音数字经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将为践行我党物质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

本文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的宏观解读,结合当下乡村振兴的国际化视野和国家战略,倡议学会与时俱进,使命担当,砥砺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为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而踔厉笃行。

乡村音乐声音是华夏族群全息生态智慧的文明结晶

乡村音乐声音中蕴含着华夏族群生命的本能基因-和色生态文明道统,是人类全息生态智慧的文明结晶。人类惕续这一活态生命基因,缘于人类全息生态文明道统的本能趋同。因此,对音乐声音本体感觉基础上的感受欣赏,进而在感知文化深层次结构中的感悟鉴赏,就成为一个人或族群全息生态文明程度的最高标识。

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占国土总面积64%,仅新疆、西藏和内蒙三个自治区面积之和就有3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41%。居住区资源富集,地理位置重要,语言文字丰富多样,文化艺术多姿多彩,风俗习惯各具特色,信仰种类繁多,宗教影响广泛而深刻,节日繁多,经济社会制度复杂而多样,大约有3000多万人口的地区,社会结构与汉族地区相同或基本相同。

据史料记载,自4000多年前的夏代伊始,少数民族音乐就与汉族音乐相互交融和吸纳。张骞出使西域以降,少数民族音乐更是逐步传入中原。公元561年,苏袛婆传授郑译“五旦七调、八音之乐”理论,郑译提出八十四调的主张;受胡人音乐的影响所逐渐形成的汉代鼓吹乐乐种,独创多声部音乐的流布融合,都是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文献多元传承的结果。仅从乐器视域一项考量,属于我国所指的民族乐器大约有700余种,少数民族乐器就有500余种,占比71.4%。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

1

实际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仅传统音乐一项的统计数字显示:

2

这些少数民族音乐声音主要存见在乡村音乐声音中,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不仅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声有色,有板有眼,鲜明突显出自然人化的生命本能,而且还不约而同地排斥声色犬马,裘马声色,贪声逐色的非生态趋同,活态保存着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生态文明基因密码。

同时,这些乡村音乐声音,不仅绘声绘色,绘影绘声,彰显着我国少数民族人化自然的生态智慧,而且还多元蕴含着不露声色、润物细声抑或声色俱厉等不可替代的全息生态文明道统。因此,乡村音乐声音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可复制、重组再生的新能源,因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在悠久的不同时空中不断被活态传承至今,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声音重要文化遗产,亦即我们惯称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文物。

音乐声音文物就是音乐声音文化物质遗产的简称,是一代一代贤人把有应用价值的音乐声音传承下来的资产与财富,其承载的主体形式就是音乐声音本体的声音文献。我们研发音乐声音文献之目的,就是在踔厉赓续音乐声音文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究音乐声音本体的基因密码与生态科学奥妙,传承音乐声音文明,构建人类全息生态文明共同体。其本质核心就是探究音乐声音资产生产的应用价值,拓展音乐声音生产全产权生态链,为人类推进全息生态文明社会进步笃行使命担当。

不难理解,文献是人类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主要手段,是不同时空中贤人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在相互交流与分享语境中,逐渐开始共识性地将文献分为能指、所指和特指三种类型,其中,能指是概念在宏观层面上的广义内涵与外延,所指是概念中观层面上的中义内涵与外延,特指是概念微观层面上狭义专指的内容。

音乐声音文献的本质是音乐声音本体的传播、传承方式,是不同时空中音乐声音贤人对音乐声音本体的留存形式。与一般文献有所不同的是,音乐声音不仅存有静态符号化的平面文献,如,文字、乐谱、乐器、图片等;而且还留有动态声波化的立体文献,如,非遗传人脑海中可以口传心授的内听脑声波、磁带、唱片、光盘和音视频文件等,并因此使得音乐声音在不同时空中不断得以活态复制或重组再生。统合探究与踔厉惕续这些生态化的音乐声音文献,是每个时代音乐研究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文献,是华夏族群最高生态智慧的文明结晶,不仅历史悠久,千姿百态,而且活态蕴含着人类共通的和色生态文明道统,是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传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文献,是彰显全息生态文明中国智慧的不可或缺;传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文献,是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不可替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从产生伊始,无论是独唱、独奏,还是合唱、合奏,亦或是诗歌舞组合,所追寻的都是和合之声,是人和合于客观自然的自然人化之声,人和合于客观社会的人化自然之声,人自我身心和合本能的和色之声。本文所指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文献,主要是我国自有文明史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平面与立体两种文献形式。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声音文献是华夏农牧生态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载体,无论是个体口传心授、集体无意识的本能反映(如民歌、说唱、歌舞、器乐),还是乐会组织、族群集体无意识的创造体认(史诗、戏曲、戏剧),音乐声音本体稳定性基因的活态传承,都不断在音乐声音文献的再生产过程中,彰显出人类最高生态智慧的“和色”生命道统。因此,能指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文化物质遗产,所指的就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不可替代的文化物质资产,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特指的文化物质财产,其本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应用资产价值的判价主要呈现在音乐声音本体文化的深层次结构中。

据2021年国家文化大数据发展中心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现存音乐声音资产至少在百万亿分钟以上,至少有十七万亿分钟的音乐声音已经属于数字化资产。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中具有独特的农耕文明意识,主要分布在乡村的55个少数民族,是赓续农耕文明的主体,因此,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中活态地保留着华夏族群最高生态智慧和人类共同的和色文明道统。作为华夏农牧文明丰厚的文化宝藏,如果对中国少数音乐声音遗产进行数字化研发,对中国优秀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加以产业化构建,并衍生其财产权利的数字化金融,保守预计每年至少会产生数万亿人民币数字经济效益,这将成为乡村振兴计划的新动力源和碳中和新突破口,同时,也必将成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新时代不可替代的新征程。

以国内最低万亿分钟标准预算,仅注册、交易与保护线上平台交易预期效益预估如下:

1

而注册集体和个人实际交易与保护收入效益至少可以预估如下:

1

二、乡村振兴战略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最重要的政治背景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规划,最重要的政策标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出台。其中,第一条的五个全面,就凸显出立法的重大意义。亦即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条更是比较详尽地指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五个着力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很显然,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无论对实现五个全面,还是对实施五个振兴,都将彰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作用。具体相关依据,至少可参考乡村振兴战略的国家级政策法规文献如下:

1

以上自2018年的重要文件肇始于邓小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而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每年都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另外,关于文化数字经济的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主要重要文件以及我们所参与相关研究文章可以参考如下:

1

实际上,十八大以降,国家乡村振兴计划陆续出台了许多重要举措,尤其是未来百年发展仍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且文化数字经济已被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要地位,并首次写进党代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标志着“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不仅已经成为全党共识,更是未来全党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必须通灵地意识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文化资产,不仅是一个族群最高生态智慧的活态标识,更是人类共通的全息生态文明圭臬。如果我们能够创造性地将这一丰厚的声音文化物质资产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统合起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将惕续出音乐声音景观的时代化新境界,为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蹄疾步稳地做出应有贡献。

三、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

综上,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至少已经具备如下的背景和基础:

1、天时是全球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背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工业文明的进步,音乐声音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产业,遇到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尤其是疫情后的新时代、新格局、新业态、新作为以及二十大以后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预期等,都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的构建提供了全息和不可替代的发展时机。

2、地利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源的不可复制基础。占国家非遗总量75%以上的少数民族音乐声音遗产,是我国独有的音乐声音文化物质资产,亦即不可复制的资源和财产。这些丰富的音乐声音文化资产活态蕴含着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悠久的生态密码,是人类生态化发展的共通财富,是人类追寻全息生态文明社会碳中和发展的共同体。在全球数字经济趋同下,如若学会此时能够使命担当,发挥该领域知识资本(知本)的应用价值,领衔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景全产权生态链系统工程,这必将对国家乡村振兴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人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万众齐力,在共同富裕的小康路上,空前彰显着集中力量办大事,奋发向前的宏伟态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是主要从事团结和组织中国各民族音乐工作者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研究、开发工作的国家一级学会。学会成立三十六年来,在历届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和组织我国各民族音乐工作者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和传播,积累了大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知本,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推介,对国内外学者学术交流、实地考察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本届学会惕续担当以降,更是奋力坚守国家宪法、法律、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风尚,迅速形成了一支具有马列主义思想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的少数民族音乐工作者的队伍,砥砺践行中国特色少数民族音乐繁荣发展道路,为弘扬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因此,学会不仅踔厉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加强国内外民族音乐学者之间的团结和联系;而且还向国内外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组织民族音乐研究工作者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配合有关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发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发现和扶持少数民族音乐理论人才,组织实施了诸多里程碑性质的重大活动,如,已召开11届全国少数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出版7本会议论文集。并举办了两届“学会杯”论文评选活动。召开地方性民族音乐专题讨论会。如1990年在广西举办“壮歌演唱研讨会”;1991年在呼和浩特举办“孙良四胡创作演示研讨会”;1996年在承德召开“第二届满足(族)音乐学术活动”等。组织编撰出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等填补空白的多部大型少数民族音乐专著。公开出版发行学会会刊《民族乐坛》9期。同时,还多次参与主办社会音乐活动。如1991年在北京举办贵州“侗歌演唱会”;2007年在北京举办“中华之星“才艺展播活动等。

在此学会成立36周年之际,我们倡议学会纵贯东北、西北、华北、东南、西南、中南区域少数民族区域音乐文化声音,联动全球华夏子孙声响,八音齐鸣,共赢发力,蹄疾步稳地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踔厉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全息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划时代的重要贡献!对此,我们有必要再次从宏观上对相关词义略释加持:

全产权:能指的是音乐声音资产所包含的整体价值,如与音乐声音相关联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资产;所指的是音乐声音资产的区域价值财富,如区域化的物质与精神财产;特指的是音乐声音资产本体的价值财富,如音乐声音本体的产权资产。

全产权生态链就是基于音乐声音能指、所指和特指应用价值链条的共赢可持续生态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音乐声音资产的供应链-生产链-供需链等。

供应链:能指的是音乐声音知识资本。建议学会成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研发专业委员会,构建供应链链条,研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产品内容,引导和帮助人们生产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音乐声音;制定复制、重组再生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标准,制定相关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生产的知识产权、著作权和版权保护政策;指导相关委员单位和个人申报国家和地区重大、重点科研课题,包括但不限于全国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系列,培养音乐科学家,常年承担国家和地方社科基金,重大科研课题,研发优秀音乐声音知识产权,打造区域音乐声音文化资产声景港范式,形成全息生态的产学研的供应链条。

生产链(又称企业链):组织构建农业产品附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价值生产链联盟,TOB:振兴乡村农业服务思维,提升乡村全息效益和获得感;TOC:振兴乡村全息生态文化思维,加强农民自身的体验感和幸福感。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的知识产权、著作权和版权的全息生产链条,形成生态化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景观港,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生产的人(传承人、网红带货)、声(云宇宙线上线下体验)、景(独有打卡地)生产链条。

供需链:衍生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供需链交流平台,市场国际化与国际化市场相统合,音乐声音资产注册、交易、保护、生态研究、推广以及售后跟踪、服务、管理等系列立体产业,形成全息的消费资本系统,亦即构建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

1

国际声音数字资产交易中心:乡村声音资产(资本与产业)全产权生态链新经济形态。

宗旨:“我(B+C)的版权(声音资产)我做主,增值保护靠政府(音乐声音资产国际联盟公约)

技术:一兵双刃”国际信度注册+国际效度交易的交割凭据+时间戳效应的国际法保护联盟。由此衍生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国际结算+国际化市场以及市场国际化+三大法系的融合+共赢可持续发展标准+和色声景港(线上元宇宙+线下体验交流)+三百万亿分钟的国家声音数字资产储蓄池。为此,已经在北京签约落地。

1

结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国家乡村振兴和文化数字经济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倡导构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声音资产全产权生态链,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客观条件,实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必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因为这不仅是国之大者的伟大工程,更是国家一级学会的使命担当,必将为国家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音乐声音的生态发展,驱力新赛道,集聚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代化发展新境界。

本文系作者参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36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稿。

龚晓倩系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桑海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音乐学系)综合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