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变阵(6)
李翔
2010-11-23 07:21
订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因此,项目总监自身的威望、同各个校长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的沟通与管理手段就显得分外重要。他们必须是一个长袖善舞者,擅长劝说,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手腕。“我80%的时间都用在沟通上。”张宏伟说。谢琴的自信则是,她和她在总部的同事们的建议,能够让遵行建议的分校们增加营收,这样,就没有人会拒绝了。

但是项目部对每个分校该项目的数据统计却为包括俞敏洪在内的高管们看重。因为它能迅速有效地反映出每个分校的真实状况。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项目总监管理时的有效性。

四、校长、产品创新与资本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在新东方的核心高管,全都是校长出身。俞敏洪的第一个身份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曾经的“三驾马车”中的徐小平和王强分别是最初的第一副校长和第二副校长——后来王强在演讲中总是开玩笑说:“其他副校长还没(从国外)回来呢。”

现任高管中,刚刚被任命为董事,同时也是常务总裁的周成刚是上海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和校长,也担任过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担任常务副总裁后被任命为执行总裁的陈向东是武汉新东方学校的创始校长。总裁办公会的其他成员沙云龙、汪海涛和李国富都分别担任或曾经担任过新东方的大校如北京和上海的校长。

“在新东方,校长是核心,是关键。我们内部讲,校长行这个学校就行,校长不行这个学校肯定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上面(总部公司)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偶尔有约束作用,人都是校长选的,具体执行也是校长去执行。新东方的细胞是学校。学校是它最关键的构成单位……矩阵的管理(对这点)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说白了还是校长说了算。”新东方北京学校的副校长王海波说。

矩阵管理中的两位关键人物,“新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位,除俞敏洪之外目前新东方最重要的管理者周成刚和陈向东都是校长出身,都曾单枪匹马在缺乏总部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建立起新东方的大校,因此毫不意外他们都是新东方学校管理 “低支持、低约束”模式的支持者。只是“因为你低支持、低指导,时间长了你发现你和他们的沟通越来越少了”,陈向东说。

但是这样形成的状况就是,对于新东方而言最为重要也最关键的校长,却是得到公司的支持和帮助最少的人。从俞敏洪开始,所有新东方的高管都认为校长非常重要,但却又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这些校长。王海波也曾经有过创办新东方分校的经历。他是新东方济南学校的创始人。新东方总部会给分校的校长以教师培训、员工培训上的支持、教材和课程设置上的帮助、大型活动和资源调动的支持,但是他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是,“有人来教我怎么做校长”。

“校长的思想先进,这个学校就先进;校长落后这个学校就落后。换句话说,总部对下面的支持、约束、管理都不够。”王海波说。新东方的方式是管理层从其他学校或总部挑选出一个有前途的老师或项目负责人,经过短期的培训,直接安排到一个地方创办学校,“只能让他自己成长”,“你抓一个新校长来问问看,他肯定愁得慌”。“这样的好处是培养人才,缺点就是(如果选人不当)会吃很大亏,因为你把赌注全压在这个人身上了。”王海波说。

校长之外的另一个问题是新东方的产品创新和多产品线的管理。徐小平曾经激愤地对俞敏洪说,这几年来,新东方的雅思项目丢了一大块给环球雅思;中学全科辅导项目一直跟着学而思和学大在走;高端的英语培训又丢给了华尔街。“在业务产品上,新东方在2006年前的创新,看得见摸得着。你的出国考试培训、我的出国咨询、王强的口语、胡敏的国内考试和雅思、江博的新概念、钱永强的教育在线,以及上海王文山首推的SAT,这些都是今天新东方最赚钱的项目。现在新东方有什么创新产品呢?”他问道。

答案是新东方的泡泡少儿英语。泡泡少儿英语是新东方产品中当之无愧的明星,它在2010年会为新东方贡献5个亿的营收,是新东方增长的“强劲的驱动力”,也是整个少儿英语行业的冠军。

 1  |  2  |  3  |  4  |  5  |  6  |  7  |  8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