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变阵(8)
李翔
2010-11-23 07:21
订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陈向东回忆说,2005年的时候,新东方成立过一个企业发展部,负责收购兼并。俞敏洪是主任,陈向东是副主任。但是最终也没有太多作为。“其实蛮难的。一方面是中国的民办教育机构财务不透明不规范;第二和新东方的心态有关系,总觉得自己养的孩子最亲,自己做事都能做好……今天看来是一个误区,早一点做这个工作可能更好。”陈向东沉吟道。

新东方的高级管理者们对钱和资本都并不敏感。周成刚讲了一个例子,新东方上市之后,一些国外银行就照着招股书上的股东名录打电话给新东方的这些高管们,问他们是否需要个人理财服务。最后对方都无奈了,说从没见过一个公司像你们这样的,对自己有多少股票,价值多少,怎么来处理完全都不知道。“都是教书匠”,周成刚说。

五、俞敏洪的解答

11月9日新东方发布的一项人事任免公告宣布,陈向东被任命为公司的执行总裁,周成刚进入新东方的董事会。这可以被视为俞敏洪意欲变局新东方的第一项举动。

周成刚进入新东方的董事会,可能是因为徐小平曾经批评说,新东方现在的董事会中尽管坐着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如李彦宏,名头不小也很聪明,但是对新东方并没有切身利益,并且对新东方也不是那么熟悉。而周成刚对新东方的了解以及对新东方的情感、切身的利益都是毋庸置疑的。

陈向东成为公司的执行总裁,则是俞敏洪总是宣称要减轻新东方对自己依赖的一个实际举动。这样,如果俞敏洪能够不是那么忙,他就能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这家公司的战略之上。

另外那些不能立刻就从公报上看到的调整,包括他决定要亲自来抓新东方的“信息系统”。按照周成刚的说法,这个原本无比重要的部门,在新东方慢慢变成了一个其职能仅仅是维护内部电脑网络的部门。“信息系统战胜一切,现在新东方肯定要在这方面大量投入”;“网络营销和系统操作,人家好就要向人家学。即使是文化学不到,技术和手段是可以学到的。”俞敏洪说。即使新东方不能拥有一颗互联网心脏,但是它也至少能够学会使用互联网。

他将现在新东方的优势认定为:“教材的系统化建设、教师培训的系统化建设、服务的系统化建设和管理结构的系统化建设”。毫无疑问,只要一涉及到俞敏洪所说的“系统化建设”,就必然要求这家公司加强对总部的建设,这对过去新东方学校和总部不对称成长的情况,必然是一种改变,也就意味着必然要加强矩阵中的一极。俞敏洪也已经决定要增加项目总部对各地学校中对应的项目组管理者的考核权限,比如,总部有权力来决定股权和期权的发放。

他们都认识到了这家公司将要面临的挑战。

现在的问题是,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他们仍然是整个行业的绝对领导者。当他们决定新东方要向中小学的全科辅导侧重时(“一站式全科教育服务”这个新短语是新东方对自己的定位),凭借着分校众多的物理网络优势,新东方马上就能取得不错的数字成绩。在这种情况下,这家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它的亿万富翁高管们,是否具备足够的饥饿感和紧迫感,带领公司找回创业时期的热情和创造力呢?而他们是否意识到,新东方最独特也最吸引人的地方,目前为止、将来可能也不是他们能在网络营销上做得很好或者他们总能在资本市场上纵横捭阖——不过这已经不是一个商业问题了,它只能在其他地方得到阐述。

 1  |  2  |  3  |  4  |  5  |  6  |  7  |  8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