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总投资达245亿元的深圳市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宣布正式启动。
自成立之初,华星光电项目就完全采用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华星光电有几个重要的标志及特点:第一、不是靠引进技术,而是独立确立自己的技术路线图;第二、组建一批有经验、技术实力强的团队成员;第三、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员融合为一个有凝聚力、有竞争力的团队;第四、借鉴国际一流厂商经验,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管理体系。
华星项目的主要特点是是技术团队组建及创新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华星光电抓住了产业转移机遇,迅速聚集了一批行业精英,组建了一支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技术团队,形成了三级人才梯队战略。另外,公司还聘请9名业界顶尖专家担任公司高级顾问。有助于快速提高项目研发能力、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华星光电着力培养专业人才,为该项目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这些专业化、国际化的技术人才,也将为我国TFT-LCD面板产业获得更大发展储备力量。正朝着打造一支中国TFT-LCD面板产业的“黄埔军校”迈进。
华星光电的人才战略
华星光电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人才对项目的成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公司成立之初,就明确三级人才梯队战略。据介绍,对于招揽到的人才,公司不仅把他们送去高校并聘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还派往各个合作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实战学习。目前,华星光电的人才梯队已经构建完成。
现任华星光电CEO贺成明,曾任职于华飞彩显、LGD。2005年加盟TCL,先后担任平板显示项目负责人,主持TCL液晶模组项目,任总经理、董事长。贺成明一直强调,人才是华星光电的核心价值。他说:“8.5代线投资额度大,技术难度高,全球只有几家知名企业拥有这一技术,在我国更是空白。华星光电项目的难点在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技术人才组成团队,并将这些人员融合起来形成战斗力。”
在项目成立之时,业内人士多有疑虑,政府领导也颇感压力。贺成明深有感触地表示:“一些设备和材料厂家拜访我时,看到办公室里只坐着我一个人,他们的担心明显写在脸上。李东生董事长每次见面第一件事就是问我找到了几个人,甚至要汇报这些人的个人简历。”
在贺成明的努力下,华星光电逐渐聚拢了一批来自全球的高科技人才。其中包括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陈立宜,他之前是奇美公司TV事业部总经理,目前协助CEO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来自韩国的高级副总裁金旴植,他之前是LGD公司全球面板center长,副社长,曾负责LG从3.5代到7.5代厂的建设、生产,行业内工作18年,目前负责华星项目的生产运营和基础建设;副总裁王国和,他之前是原龙腾光电总经理以及朱建军、王兴隆、全大镇、黄文君等具有资深行业经验的业界精英。
除了核心的领导团队,华星光电也招募了大批核心技术人才。截止目前,华星光电已招募核心技术人才270多人,其中包括来自台湾、韩国、日本的业内技术人员以及部分国内同行业企业人员。此批核心技术人才团队学历水平高,业内经验丰富,覆盖了从制造的全流程到研发、品质、基建、供应链等全部环节,是目前国内高世代面板工厂中技术实力最强的团队。
同时,华星光电也正在做高潜质后备人才团队的建设,华星面向国家重点211院校组织了大规模的高校招聘活动,覆盖19个城市,到目前为止共招募大学生600多人,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流院校。通过建立导师制、选送海外同业公司培训及与国内相关大学建立实验室开展联合培训等计划,为公司发展储备了一批后备技术人才。另外也建立了充足的技术工人招聘渠道,根据项目进度,华星于2010年10月起分批次引进技术工人。招募将以中技、高职校园招募为主,辅助社会招募部分有经验的基层管理人员。已有多家学校达成合作意向。
发展到今天,华星光电现有员工已近3400人,其中来自我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等专业人员将近200人,来自国内具有相关产业经验的专业人员110人,核心团队拥有多年液晶面板高世代线的工作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研发、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
自主创新 开创合作新模式
华星光电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自主创新。由于TFT-LCD大部分技术都被日韩企业以及我国台湾厂商所掌握,华星光电在项目上马之时就面临着全盘购买境外技术还是坚持技术自主创新的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显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两个需要重资投入的产业多以技术引进为主,而华星光电则是采用自主开发、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众所周知,8.5代线投资额度大、技术难度高,全球只有几家知名企业拥有这一技术,在中国大陆更是空白。
业界普遍认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重心正在向中国大陆转移。重心转移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制造重心转移,一个是核心技术重心转移。中国原来做彩色显像管时,全世界制造重心都移到中国来,但核心技术没有转移过来。
华星光电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自主创新。“一般企业都是引进技术,这么大的投资,华星光电没有技术来源,而是通过招募人才、找人组建团队发展核心技术,这在中国电子企业发展史上是没有的。” 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陈立宜表示。
华星光电高世代TFT-LCD面板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坚持自主创新之外,华星光电还进行了制度、流程建设,如人力资源招聘、财务管理、招标管理、品质安全、培训采购等,以及材料供应商的准备,如日本旭硝子玻璃厂的开工。
按照“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原则,华星光电还与三星电子进行了交叉持股。
华星光电依靠自己的力量顺利实现中国大陆最高世代TFT-LCD面板项目的投产,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奇迹。记者了解到,华星光电成立了执委会决策公司大事情,技术委员会决策公司的技术路线等,设备招标委员会和基建招标委员会选定供应商。通过定位个人角色、发挥团队优势,以及制度化的管理,华星光电在预算投资额比国内另一条8.5代线少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节省。
据介绍,华星光电自从2010年3月15日打桩建设以来,在17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包括阵列厂、成盒厂、彩膜厂、模组厂等72万平方米主体厂房的基建工作,并完成了厂房装修、设备和动力安装,供排水和化学气体设施建设,生产设备测试和联动,制程工艺的调整和完善等工作,创造了国内最大面积高世代面板项目建设速度的记录。
目前,华星光电已申请技术专利576项,其中大部分为发明专利。
“华星光电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宽视角技术HVA,这是我们最核心的技术。但是这一切都是与人连接在一起的,我始终认为华星的核心是人。既然这些技术可以从别的地方汇集过来,也可以随着人的流失而流失,所以人才是华星的核心。” 贺成明表示。
陈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