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韩雨亭 实习记者 鲁礼义 10月21日,福建省几个沿海城市的主要领导齐聚厦门,参加全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推进会,推进会上,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
福建省拥有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域面积大12.4%,其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最早对外通商的省份之一,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区位、资源和传统的优势。2011年福建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4419亿元,位居全国第五。
与山东、浙江、广东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不同,福建省的海洋经济试点带着深深的海西烙印。
张志南表示,国务院在9月24日批准的《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赋予福建39条政策,从投资、财税、金融、园区、产业、科教、人才、用海、环境、海岛、对台、开放这12个方面扶持海洋经济发展。
而“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设想,在2011年3月就已写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成为福建发展海洋经济的引擎。
张志南透露,《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已经由发改委通过。接下来,福建将用八年时间分两步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开发格局。
这个兼顾了海岸、近海、远海的空间布局,在今年8月份福建出台的《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被确定下来。福建将围绕海峡、海湾、海岛三大优势,着力打造一条具有竞争力的海峡蓝色产业带,建设福州和厦漳泉两个海洋经济核心区域,建设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海洋经济密集区,建设平潭岛、东山岛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岛。
张志南表示,福建将依据《发展规划》中“以岛养岛”政策,争取海岛上缴税收的全额或部分返还,积极争取有居民海岛建设的专项资金扶持,允许符合条件的无居民海岛实施整岛旅游开发,享受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
作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的经验和思路尤为引人注目。厦门市的主政官员在会上做了重点分享。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表示,厦门将在两岸海洋经济发展和综合管理上先行先试,瞄准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和国家海洋南方研究中心,提高厦门港管理水平,开拓国际中转业务,拓展港口腹地,打造全国第一个邮轮母港,积极发展游艇帆船运动,打响对台旅游品牌,并提升海洋科研水平,孵化海洋新兴产业,最终将厦门建成海西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闽台海洋经济对接先行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
厦门市副市长张志民透露,厦门的目标是力争海洋经济增加值年递增15%以上,到2015年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510亿元,2020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厦门的海洋经济已是城市的支柱产业,这座海岛城市还意图成为海洋文化名城。
此外,厦门还将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在金融方面做一些两岸合作的探索。张志南透露,《发展规划》支持在厦门建设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的试验区,率先设立两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探索引入台湾上柜和兴柜交易机制,开展非上市涉海股份公司代办转让试点。
会上,漳州、泉州、平潭等地也表达了各自的发展思路。其中,漳州将建设滨海新区,《漳州(古雷—南太武)滨海新区发展规划》仍在编制中;泉州将加大陆海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轨道前期工作;平潭要推进海洋大学建设,为海洋经济培养人才,还将大力开发潮汐能。
通过八年的努力,福建希望完成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转身,成为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全国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创新海洋综合管理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