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力:低增长时期的转型与突围(9)
导语:新书发布会上,《预测背后的逻辑》作者、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中集:可以复制的世界冠军》作者郑贤玲女士,《正营销》译者、科特勒营销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先生等嘉宾分别就“中国经济如何突围”“世界冠军企业之中国模式”和“正营销”的话题展开了探讨

 

就像蜡烛一样,当电出现的时候不再是照明的工具,但是在欧美仍然是非常大的销量,欧美是用使用蜡烛的数量来衡量你的生活水平。你的书房,有了电子书的话,甚至不需要书房,没有摆放书的必要,但是最后还是需要书房,摆放纸质的书。而且把产品做成服务。对于高端的朋友来说,最大的阅读成本不是买这本书,几十块钱,他是阅读这本书的时间,一个月慢慢的读完。我们只说最低工资,22000块钱,他读一本书一天就是1000多块钱,如果你可以帮助他有这种知识的体验,他会很愿意。

王昆鹏:人的阅读习惯是随着社会变革发生变化的,注重体验的生活产品是一定能引领创新的。我忽然发现非常巧合的时间段,提到了商业模式的发端,15世纪尤其印刷术的出版,德国人开始注册专利,恰恰是现在出版业的发端。活字印刷术到了欧洲之后他们开始印刷《圣经》,传统的出版的模式并没有变,你采取的是将人的核心印刷成文字,这种方式还会持续。

书商当时和现在面临的风险是一样的,不知道投入的成本通过发行市场能否满足运行。需要变的,可以突破的恰恰是商业模式,如果可以把大家在分享阅读的体验准确的抓到,甚至他没有发现自己的这种感觉。可能是我们双方对这个书的某一章有同感的时候我们可以互动。传播过程中别人对它的分析,点评是价值的增值,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不用惧怕任何互联网的方式,把人的需求通过工具的方式连在一起,把现在传统的出版业的突破融合到这里面可能会找到创新。

2012年有一个负增长的问题。数字出版是赚钱的,可能这个起来非常值得关注的。

周中华:手机的阅读,最好的出版企业应该接近4位数,手机的阅读,而且这个数字是装在口袋里的钱,不是移动拿的钱。从国外的市场来看,走的快一点,有一些企业是被迫转型的。

马斌:我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吴老师和王总也分别介绍了,大家对于阅读的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化也发生了变化,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吸引大家占比最高的就是我们的阅读类。细分下来,小说类的,古典文学类的。现代小说,穿越类的,都是被大家所喜爱的。刚才吴老师讲了在我们提供这些内容的时候,能不能多加一些附加增值的业务的方式。确实很多人开车,仍然有听书的模式,已经被一些公司做了尝试和实践。书,大家都可以买,但是买的书薄,而且读下来是大家的共性需求。

腾讯的微博和微信特别被关注的,第一个是笑话,第二是个是微哲理。短小精悍的总结性的内容,谁如果总结成册的话会很好,这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其实很多内容已经很清晰的给大家,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推送。从自己的角度来讲,看到这些书每次看的时候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定会被大家认可。大家的时间都很匆忙,需要总结一些道理。一定是能够围绕着降低成本,提审效率的8个字为用户提供价值和产品。

第二腾讯在阅读上,做一些平台化的演进,和内容商和服务商一起推进。在行业中,数字化未来的趋势,已经是能够明显的看到。在正版的推送上还有内容的征集上是一定有用的。高质量的内容的书籍在任何企业都非常有价值,杨光的课收费极其高,对每一个企业都是核心的,讲这些内容的版权一定会被大家普及和接受。还得多挖掘在这方面的质量的提升。

周中华:谢谢马总。谢谢吴老师和王昆鹏。希望这次思想的深度的沟通还是意犹未尽的,希望大家无论在商业模式还是资本模式,都可以走的更远,希望这次的论坛在重量级的嘉宾的思想引导下可以有所收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三位嘉宾表示感谢。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