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没风波里的江平(4)
导语:我们有必要更多在20世纪的学者,包括我们法学方面的学者,挖掘一些东西。如果能够把过去一些没有发掘出来的东西发掘出来,这就是对历史很大的贡献


 再比如说,关于江校长免职问题,其实我们毕业以后很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他是免职,不去主动辞职呢?我没有仔细看这本书,不知道这一段有没有保留,我跟夏红谈过这个问题,这恰恰证明江校长是多么富有牺牲精神,当时你主动辞职是一个多么轻松的一种选择,但是我坚守在这个位置,能够保住多少学生,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付出。

我记得当时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江校长在很多人毕业纪念册上提了很多字,最重要的八个字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些东西对法大学子影响非常深远,在公众领域非常活跃的法大的人,当然我说非官方的法大的人。他们都各自在做自己理想主义的事业,我相信他们都是从那一年,从那个时代,从江校长身上得到了精神的滋养,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前两年有消息说江校长因为身体原因,有一次小的中风的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都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那是发自肺腑的。

 要谈到为什么这个时代会出现江平?书里面被删掉的部分,曾经有很多人谈起蔡元培的问题,说江平是不是可以跟蔡元培比?当时我跟夏红的意见,我说是不能比的,这个书里面有记录,但是把后面删掉很多。当时我的理由,书里面所记的,对蔡元培来说,他的贡献是创造大学自由的传统,江平是提出了只向真理低头,只写了这个,后面被出版社删掉。后面我想说的真实意思是,当然不是说蔡元培不伟大,这是两代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比较,你创作一种自由的文化传统,是每一个大学校长都应该去做的,而且可以说在每一个时代都这样,蔡元培反抗的是传统教育体制,江校长在那样教育体制下,他所面对的是什么,在座各位都很清楚,他所面临的压力和蔡元培完全不是,在这个意义来说,他们没有可比性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在90年代以后,我觉得中国知识分子都在转型。我们非常激动得看到江校长依然站在这个时代最前列。我觉得90年代对江校长来说也是一个个人的重大转型节点,从那个年代,从那个时候开始,包括刚才国君所说的,包括后来一系列所说的公共领域,那么多的发言,从那个年代开始,他已经不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校长,也成为了一个思想的战士,他甚至也不仅仅属于法大,也开始成为知识界、思想界的校长。他所说的只向真理低头,我所能做的只是呐喊。

最后说两点期待,第一,我真切的希望江校长能够健康长寿,因为他健康长寿,他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的贡献越大,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夏红那本书根本没有写完,还应该继续记录下去,我们可能遭遇了一个不太幸运的年代,但是非常幸运的是我们有江校长这样的知识英雄,他给这个堕落的年代和社会带来了光亮,也给很多人带来了的烛光,希望夏红师弟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从更广阔的意义来说,江校长传记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个人的传记。所有的书都是一本书,可以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江校长个人的传奇,个人的故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历史,他是属于中国知识,属于出版国家的传奇,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感召起更多的有良知,有担当,有理想的后来者,能够后来汇聚成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写更宏大的国家之书和命运之书、人生之书。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计伟民先生。江平老师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可以说是最令人感叹的一种历史,但同时为这段历史而进行创作,也是最难得的机会,我们非常羡慕的看到,陈夏红先生获得了这样的机遇。两年以前的《沉浮与枯荣》,陈夏红因为协助江老师来整理,这本书的成功使他初具胜利,今天的《出没风波里》,也许使陈夏红声名大振,以后以后陈夏红先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传记作者或者是作家。下面有请陈夏红先生致辞!

 陈夏红:尊敬的江平老师,黄社长,各位老师,还有各位媒体新老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大家能够出席了首发式,见证我这本书的诞生。在这样的时刻,我想作为作者事实上不需要说太多,书已经出在那里了,我想把阅读书的感想,或者是作品结论的感想留给读者,正如厨房做的饭,饭做好了,大家自己品尝。但是在座媒体朋友,我想拜托你们,尽可能告诉读者,这本书出版了,谢谢。

 首先我想表达一下内心的感激,这本书能够以今天这样相对完美的方式面世,与许许多多的人分不开。我非常幸运江老师很信任我,把这个任务交给我。

 我之所以获得这次机会,完全不是因为我自己有多聪明,或者有多么会写,更主要是因为江平老师还有他的门生有太多的故事,我所做的只是通过采访,把故事整理成书的方式,让大家看到。

 我特别想感谢江平老师、赵教授,还有各位采访对象的支持。此外法律出版社的领导,还有幕后英雄,都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家人支持也是我完成这项事业的重要保障。写字这样本书的时候,我爱人还是我的女朋友,当然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太太了,未来也将成为我孩子的妈妈。

 大家很想看到这本书《出没风波里》与《沉浮与枯荣》的区别,这两书区别最主要在于,《沉浮与枯荣》主要建立在江平老师的口述,我整理,更重要是整理很多相关文献和档案,把江老师的故事,用江老师方式串起来。当然我做了《出没风波里》,更多是通过大量的采访,采访江老师本人也好,江老师家人,还有江老师中学同学,一块儿留学苏联的同学,还有江老师很多学生和同事,通过这种方式把大家眼中的江老师写成比较完整的形象。

 正因为写作方式区别,凡是我在《沉浮与枯荣》使用过的材料,在《出没风波里》里面,除非绝对历史,我一般不太引用,这样大家会感觉差别感一看非常强烈。这既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对读者最大限度的尊重。江老师赢得如此广泛的尊重,一方面是因为江老师作为20多年法律的呐喊,还有江老师作为校长的言行。

 这本书能够以今天面目出现,我和出版社做了最大努力,在这本书正常发行前提下,尽可能少删,但是我们也做了最大妥协,为了主办也不能不删。

作为作者和编辑,出版社,彼此非常欣赏对方专业素养,但是我不得不向非常糟糕的文学体制妥协,我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失败者,我们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