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左右互搏 手机QQ挑战微信

杨阳2013-05-25 09:30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阳 这看起来像是一场迟来的战争,微信和手机QQ这两个功能高度重合的产品,在人们的智能手机中究竟哪个能存活下来?

像微信一样模糊了“在线”与“不在线”的区别,采用了与微信相似的交互界面,甚至,未来可能推出类似“公众账号”的功能等,这一切不由让人感到手机QQ要“复制”微信。

马化腾可能并不反对手机QQ此次的“进化论”,在他看来,内部竞争是腾讯永保江湖地位的不二法宝。腾讯的安身之本——QQ现在要和“新贵”微信在各个方面较量一番,从个性化到商业化,从PC到手机。

当然,手机QQ的商业化也已提上日程,这或将极大地刺激微信商业化提速。

改版“阵痛”

5月8日,手机QQ2013版发布,这恐怕会是手机QQ历史上最令用户感到无奈的“一次变革”———你会吃惊地发现,其主面板交互界面与微信极其相似,简直就是微信的翻版。

尽管它对腾讯来讲带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但对于那些用不惯微信的用户而言,这种倒退简直令人崩溃,除非你再装回2012版。

这次改版立刻引发5万用户吐槽,并且给出了“1星”评价。争议的焦点主要有几个:一是原先的版本区分在线与不在线状态,头像灰色代表不在线,头像点亮代表在线,而新出的版本,不管是否在线,头像全部点亮。这意味着,手机QQ如同微信上一样“永远在线”的状态将会不分昼夜地为你招来短信。

二是安卓版上,退出应用的按钮不够明显,许多用户有退出应用,节省流量的习惯,如今感到不便。

用户突如其来的不满令QQ研发团队始料不及。事实上,他们的设计思路是,在PC互联网阶段,用户有在线与不在线的区别,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智能手机不离身,所以没有在线与不在线的区别,应该是永远在线。

负责了QQ产品7年之久的腾讯即时通讯线副总裁殷宇对经济观察报称,其实在这个新版本推出之前,曾组织研发团队作了大量调研。他们发现使用QQ手机版沟通的用户,74%的用户在登录后立即选择收发消息,仅26%的用户去查看好友列表,这意味着快速沟通是最高优先级的需求,所以他认为,移动化需优先考虑沟通效率问题。

在发布新版之前,QQ团队对用户可能引起的不适应已有预估,但此次的吐槽有些超出意料。旋即,QQ团队于5月13日宣布,将在两周内推出优化版。

有“保留”的纠错

在殷宇及其研发团队的快速响应下,优化版仅用五天即告出炉。5月17日,安卓版优化版上线,iOS优化版也提交苹果审核。

但手Q研发团队仍然坚持对移动互联网用户习惯趋势的判断,维持所有头像点亮,只是在好友列表中标注了离线与在线状态,并标出了用户是用哪种终端登录QQ。此外在安卓版上,研发团队做出明显的退出标识,以让用户为了省流量可以方便地推出。

殷宇和他的团队认为,这样做是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与现实情况间作了折中。而经过这场阵痛,QQ的改版工作也宣告完成——在其内部看来,这是手机QQ向全面移动化跨出的一大步。

易观国际分析师闫小佳认为,此次改版意味着QQ开始向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端产品发力。在此次更新之前,手机QQ在产品形态上已经很久没有过变动。“如果只是一味地复制PC端的模式,手机QQ未来一定会被多样的移动产品所取代。”

当然,这显然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事实上,微信的做法并非一切都那么方便用户,例如用户不能将好友分组;如果你想添加一个新的好友,很可能会找不到入口,微信上那个搜索框其实只能在已经加成好友的列表中搜索,而真正的“添加”入口其实是在“朋友们”中的“添加朋友”下;且任何人都可以把你拉入一个微群,你必须花时间看完才能决定是否退出。

但这阻挡不住手机QQ继续“微信化”,可能还会愈演愈烈。未来微信上的更多功能都可能会被复制到手机QQ上。

当然,微信“永远在线”的设计有其一定道理,无论张小龙还是手机QQ的开发者——汤道生和殷宇,都认为这是一个大势所趋:PC分“在线”和“不在线”两种状态,但手机上则是永远在线。

事实上,腾讯公司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只要用户打开手机,无论是微信还是手机QQ,就是一个短信通道,还可以群聊、发图片、上微博……对于企鹅帝国来讲,让用户永远不离开,才是硬道理。

而用户不可能先于腾讯看到未来和趋势,他们只追随自己的习惯且用脚投票。当然,这也可以被看成是又一起典型的腾讯内部竞争,但马化腾并未阻止手机QQ复制微信,甚至乐见其成。

手机QQ的包袱

马化腾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就表示,微信是一个新生力量,没有历史包袱,因此很多新功能、新想法都是率先在微信上“实验”,QQ随后再上。

手机QQ即将推出的下一个大功能就是微信上已经热火朝天的“公众账号”——本报独家获悉,手机QQ也将推出类似于“公众账号”的功能,但并不是单纯地“复制”。而一个外界不知道的情况是,手机QQ类似于公众账号的功能其实要早于微信。

殷宇对本报透露,QQ是个存在了14年的产品,有很多自己的历史包袱,历史上最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旧的公司架构不适宜。“过去QQ、Qzone、手机QQ和手机Qzone,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沟通成本很高,整合的工作相当困难。”殷宇称。

当年是先有QQ,后来有了移动部门做的手机QQ,再后来有了Qzone社区和手机Qzone。组织上的割裂,客观上提高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无法轻装上阵做出最好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而此时的QQ面对非常尴尬的情形。PC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吃完,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且作为对PC互联网的颠覆,越来越多的用户向移动互联网迁移。这意味着,今天QQ如果不做自我改变,其用户不但会停滞增长,而且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腾讯正是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才让手机QQ回到了即时通讯集群,将QQ、Qzone、手机QQ和手机Qzone合并在一起,为应对新的时代打好了基础。”殷宇称。

微信在前 QQ在后

微信和QQ要拼个你死我活?    

尽管外界看来,微信最显性的功绩是让原来很多不用QQ的人抛开了“幼稚”的心理芥蒂开始用微信,且微信反过头来开始威胁QQ的地位,两会期间马化腾接受本报采访时曾透露,微信的用户绝大部分还都是QQ帐号登陆,两者后台打通,且共用了很多相同的资源。用马化腾的话说:“这不是一个完全取代的问题。”

微信跟QQ的关系非常密切,微信初始的关系是QQ导过去的。

马化腾透露,当初把QQ和微信分开做,就是因为不想背包袱,微信按纯移动互联网的逻辑运作,包袱会更少,有创意可以很快地实施,产品迭代周期快、试错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很低,这样的话效果更好,事实证明这个思路也是对的,老的要传帮带新的产品——确实也比较成功。

按照马化腾这样的解释,腾讯内部似乎更把微信看成一块“试验田”,“在微信上面增加任何东西我们都很慎重。”马化腾称。他拒绝过很多要求,包括下面的按钮到底是4个还是5个,后来坚持4个;包括朋友圈到底要放出来还是要放在里面的二级页面,都斟酌过;还有,一些功能到底是应该默认是开还是关等。

事实上,手机QQ此次“招致骂名的激进改版”完全符合移动互联网规律。手机是保证消息会送达,不会有在线、离线的概念,离线和在线意义不大,所以要把这个“抛弃”掉。“对于QQ来说,有很多功课要补,要兼顾PC和手机等好几个终端,相对更加复杂,所以我们是想让精干的小部队先行,他趟出一条路来证明可行了,我们手机QQ就可以跟上。”马化腾称。现在外界看到手机QQ的改版是跟着微信踏出来的成功案例改进的,因为原有的这种模式不适应手机了,或者说它适应以前的非智能机、赛班手机,现在已经是安卓、iOS的体验,应该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

 

1999年5月开始跨入记者编辑行列,2004年初进入经济观察报IT部工作至今,目前任经济观察报公司新闻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