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勇 实习记者 吕向荣 随着节能减排的不断深入,智能电网成为中国电网新的投资方向,将成为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平台。
2013年8月20日,霍尼韦尔公司(纽约证交所股票代码:HON)建筑智能系统部全球总裁潘哲思(Paul Orzeske)再次来到中国,旨在拜访在华重要客户和合作伙伴,了解霍尼韦尔智能电网方案在中国的项目部署状况及前景,以期进一步推进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与中国市场的共同成长,履行创造绿色低碳社会的承诺。
中国作为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在全球范围内最具战略性意义的市场之一,在商业楼宇、工业建筑、能源以及机场等基础设施等领域蕴含了巨大的潜力。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非常重视电网智能化的发展。
潘哲思拜访国家电网专业团队,是本次访华行程之一,就智能电网等相关事宜进行交流。自2011年2月起,霍尼韦尔就被选定开发实施中国首个围绕电力需求侧管理而开展的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及可行性研究。2012年1月,霍尼韦尔与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共同开展中国首个智能电网需求响应项目,此项目标志着该需求响应系统示范项目的正式启动。这一示范项目是中美能源合作计划(ECP)的一部分,得到了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旨在推动中国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的开发和制定。至2012年12月,霍尼韦尔完成了首个智能电网需求响应项目,标志着中国首个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示范与可行性研究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2009年, 国家电网首次公布了智能电网规划:2009年-2010年是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2011年-2015年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年-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中国智能电网将在地区实行试点,然后在全国实行推广。
“中国需求侧管理市场潜力巨大,使用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削减用电高峰负荷”,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总裁潘哲思在8月20日访问中国时表示。
自2011年2月起,霍尼韦尔就被选定开发实施中国首个围绕电力需求侧管理而开展的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及可行性研究2012年,霍尼韦尔公司与天津电力公司、泰达电力公司等单位合作,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自动需求响应试点项目。该项目是中国首个以商业建筑与工业企业为目标的、具有一定规模以及代表性的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示范与可行性研究项目。
自动需求响应技术能够有效地挖掘与利用电力系统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潘哲思在介绍项目情况时表示,自动需求响应技术把电网和楼宇联系起来,使得楼宇不仅能优化自己的能耗量,同时还能根据电网的负载情况,自动减载楼宇需求,在峰值时降低大楼的用电量和用电需求。
霍尼韦尔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了两家商业楼宇和两家工业企业进行试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商业楼宇试点单位的负荷削减约15%。工业企业试点单位的负荷削减随生产计划而变,满负荷生产时,负荷削减约7.7%;非满负荷生产时,负荷削减能力可大幅度提高,达到30%以上。
中国作为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在全球范围内最具战略性意义的市场之一,在商业楼宇、工业建筑、能源以及机场等基础设施等领域蕴含了巨大的潜力。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非常重视电网智能化的发展。霍尼韦尔的智能电网技术和专长将供电设施帮助其合作伙伴自动调整能耗,提高能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