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M高峰论坛专题】王广宇:新实体经济引领供给侧改革

2018-02-09 17:20

12月19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资本的王道——第三届中国资本市场IRM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上协并购融资委员会以及来自中国人寿、中国忠旺、九鼎集团、辅仁药业、坤彩科技、道道全、康曼德资本的企业代表等共计40余位嘉宾及500余位参会人员共同就中国资本市场的行业趋势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金融家联盟投资委员会主任、华软资本董事长王广宇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新实体经济引领供给侧改革》的主题演讲。

1518166513(1)

王广宇 新金融家联盟投资委员会主任、华软资本董事长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向中国资本市场IRM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新金融家联盟投资委员会成立一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借助这样一个机会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投资方向的研究和思考。

主要想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方面的话题,首先第一个看法,新实体经济应该成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重点,应该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想跟大家谈一谈当前资本市场的几个背景和主要的主题

第三个想跟大家谈一谈实体和融资部门双向改革的重点

第四个跟大家探讨一下如何把握下一阶段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最后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的做法。

站在这个时间点讨论中国的经济其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说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动能缺失,对中国经济高杠杆率的担忧不绝于耳,大家看到一些国际投行对中国提出的债务问题,对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动力的怀疑非常多,我们能看到他们发各种各样不同的文章和评论。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能非常踊跃,不管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深圳,我们看到很多创新的公司在不断增长,我看到一个数据,2017年全世界高科技公司市值增长非常厉害,增长最快的都是中国的巨头公司,前四名都是中国的公司,腾讯在2017年市值增长达到了一倍。而在美国最好的科技公司差不多涨了40%。我们又看到中国经济今天的创新,对新业务、新业态的增长非常活跃,我们又感受到了新的动能新的能量。

那么在哪个角度才代表了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呢?我想这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但是我想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体中间,要有那么一个可以为国家经济带来动能的企业,是什么样的实体企业呢?我想就是在我们与传统的我们理解的工业、制造业这样的实体企业中,我们看到的这些新型工业、先进制造业和一些科技服务业,这是我们看到的新实体。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看到的新实体的特征可能有这么几个,大家知道我们总在讲过去几年,中国人总是跑到日本买日本的马桶和卫浴产品,大家发现这都是中国市场生产的。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上这些高品质、高水准、高质量的产品那么缺失呢?不能把消费者的需求调动起来,而中国人跑到国外去买这样的产品回来,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在产品的供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另外,企业要满足客户真实的需求,发现今天的客户到底跟以前的客户在对产品的需求、对美好生活向往方面,到底有哪些需求上的变化。

第三就是企业要学会跟新型人才就业结合。因为再有几天就是2018年,其实2018年很多企业都会迎来迁徙后的就业人才,有一批劳动力、一批劳力者将进入到职场。这些新型的80后、90后的人才对工作、对劳动、对工作岗位的看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新型企业必须要跟这些人才结合,这可能跟改革开放过去30年,跟农民工务工者进入城市需求完全不同。所以企业要能容纳这些新型人才的就业。最后一个特征是企业要走生态环保可持续的路线,今天的企业我想没有一个企业会走像过去那样先崛起再污染再治理的路线。

把新实体经济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下看有三个方面的变化,我们的国家迈入了中等发达收入国家的水平,我们迈过了这个门槛,下一个阶段会有两个方向,一种是高收入国家,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当然在全世界经济案例中,还有一大批国家或一大批的经济体出现了相反的方向,走入了陷阱这个环节,到底我们能不能越过这个陷阱,我们期待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实体经济能带动我们跨过这个门槛,这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回到实体经济,下一阶段我们从资本角度来看我们关注三个大的主题和三个大的背景,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看传统制造业的价值升级转换的问题。毫无疑问制造业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没有实体企业,没有制造业企业,我想我们今天所生存的物质社会就不存在。但是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用改革开放培养了大量的企业,成就了今天的经济奇迹。下一个阶段制造业企业怎么能够转型升级,不再走过去消耗人才能源土地,不再走像过去发挥我们劳动力这样的路线,这些企业怎么在转型升级中迎接下一个阶段的转型发展?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方面企业要提高他们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有新的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信息技术结合。

第二个背景就是消费升级,刚刚几位专家提到了。在整个2016年、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有学者都看到整个中国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说明中国人进入到敢花钱、想花钱、会花钱的阶段。我们怎样创造产品的服务来满足这些消费需求,我想这是要面对的问题。怎样让企业转型与消费变化相结合起来,这是资本市场要面对的第二个大背景。

第三个问题,资本市场是金融部门的一部分,投资本身也是金融部门的一部分。其实应该说这两年中国金融改革走到了深水区,这时我们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当前大家看到的一个显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很多场合大家都讨论怎样避虚就实、如何让金融服务于实体这样的话题。这样的讨论有没有意义?确实非常深刻,涉及到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是天然的话题。另外一方面他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噪音,比如说大家总觉得金融这个部门有很多原罪,金融部门也有很多出现了问题,甚至说金融部门是不是要加强一些管制,减少市场化的进程,我想这些话题可能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我想我们今天要面对的问题,中国金融不是发展到了过度发达和过度繁荣的阶段,相反我们金融的管制还是非常多的,金融市场供给的力量还是非常落后,中国金融市场还是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放眼中国的金融用户,中国企业群里大概还有70%企业从来没有从银行拿到过一分贷款。中国消费者人群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群没有银行卡或信用卡,中国人均信用卡是半张,美国和一些国家是一张到四张。所以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保险市场也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并不是我们的金融部门发达到了过度繁荣阶段,所以要抑制要约束它,恰恰相反是我们还需要改革,需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推动金融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

第三个我想跟大家讨论新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改革的要点。我想分享几个观点,第一任何一个新实体经济要重视新科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智慧和知识为今天创造了很多先进的设备,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满足我们的想法、提高我们的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一家企业在技术方面没有持续性的投入,对技术没有前瞻性的把握,我想企业要很快进入衰败阶段。

第二个每个企业要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所谓商业模式我们在很多场合都讨论过,一个企业跟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包括他的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和客户等,商业模式就是构建跟自己利益相关者的业务活动的格局,每个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三个我想作为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全球化路线。这个产品的创意可能来自于美国,技术可能来自于欧洲,原材料来自于另外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外包到了另外一个国家。今天我们在座的很多企业毫无疑问都是全球化的企业。

最后一个我想企业的发展要点就是要思考如何培育新一代的企业家,企业家是整个经济体的灵魂人物,是创造力源泉,也是企业领袖。怎样让这家企业适应对新商业模式、对全球化的需求,引领发展,我想是对企业更高的要求。

同样新实体经济对金融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会带动金融在资本市场这方面的改革。我在这里想强调两点,第一点中国确实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引领资金直接投入到融资去,如果没有更多的股权、更多融资进入到权益资本里面去,我想面对我们整个资产负债表过高的现实问题,也会带来间接的融资难融资贵,这些都是相伴相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呼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从现实情况来看,直接融资还是有非常大的难点。2016年,IPO企业差不多融了1700亿左右资金,如果加上非公开发行差别是1万9000亿的直接融资,是过去好几年资本市场的高点。但是相比100万亿和120万亿的直接信贷来讲,这个比例是不是太小,完全不成比例。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怎样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创造股权投资,投到资金股权权益里面来,带动下一步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在科技、人文方面很好地平衡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第四个角度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想我们未来两年最重要的两个供给侧改革中间的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中间的补短板和去杠杆。从补短板角度来讲,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其实都在补短板,企业要去补技术应用的短板,企业要去补自己的短板,企业要了解管理人才和企业家格局的短板。我们整个社会要补我们金融产业布局,甚至要补法治、补制度的短板,这是我们下一步非常重要的话题。当然带给我们监管部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去杠杆的话题,去杠杆这个事情今天有可能才刚刚开始,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金融改革非常长期的题目,所以大家一定要对去杠杆这件事情有足够长的预期和有足够多的耐心,这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若干年金融供给侧改革非常重要的主题。

我们也看到在改革过程中间,中国科技产业快速崛起,刚刚我们讲上市公司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公司。独角兽公司中国占到四家,跟美国大企业也在比。在北京中关村看到很多人创业,但是你也听不懂,这才叫创新,所以我想这个领域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非常重要的环节。

产融结合的话题也是一以贯之的,过去产业资本和金融的结合,未来产业和金融结合也是企业家要想的。

最后一个部分简单介绍一下华软资本在过去所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怎样透过直接融资和股权需求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传统意义上我们典型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投钱给他们,包括他们一次次发展,包括他们迈向台阶,最后成功,我们就退出了。这个过程中变得非常单一,不断地激烈演变。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丰富各类中小企业解决方案,提供给中小企业服务。除了创业投资和PE投资之外,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产品叫成长债,成长债业务的核心,是用“知识产权+股权”质押担保的方式,帮助高成长企业向银行申请大额贷款,并从中获得投资期权。该项业务专注于投资和扶持具备核心技术和独特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企业,有效帮助高成长企业解决轻资产、无抵押物、信用贷款额度低的债权融资难题,目前已经帮助110多家企业获得15亿银行借款。

同样我们在二级市场也有些布局,我们构建了一整套资产与策略配置、基金评测与遴选、投后管理与风控的“配-选-管”业务体系,尤其是我们自主研发的FOF业务全流程管理系统——基金准入与评测(PMS)、投后风险识别与风控领域(AMS),得到机构客户的广泛认可。截止2017年12月,FOF业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亿元,是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私募FOF基金之一,主要客户包括银行资产管理部、央企国企投资部、上市公司投资部、银行私人银行部、信托公司、家族财富管理等。

同时华软资本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资助众多的教育、研究和环保公益机构,我们成立了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在教育方面设立了很多奖学金,在环境保护领域参与多家公益环保组织发起的活动和捐赠,包括参与阿拉善SEE、红树林基金会、壹基金、野性中国等。

最后我所在的另一个机构华夏新供给金融学研究院是成立于2013年9月的新型民间智库组织,致力于推动学术研究交流,为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在基础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公益性学术论坛、前沿重大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出版《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等“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书系”著作、开展《中国2049 战略》重大课题研究,研究院通过构建跨界合作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和“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AFF50)”是国内比较领先的学术论坛平台,也非常感谢大家关注,最后希望新金融家联盟在未来投资领域能够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