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天津共同发表的《天津宣言》,成为这一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宣言不仅重申了“上海精神”的核心原则——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更通过了《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2026—2035)》并支持制定《未来技术纲要》,将未来十年的合作重心锚定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三大主题之上。这一表述,与过去偏重于安全、能源或交通互联互通的合作重点相比,意味着上合组织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战略转折。
过去二十年,上合组织主要承担着安全合作与地缘稳定的“稳定器”角色。然而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单纯依赖资源互补与安全协作的模式已不足以回应成员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天津宣言明确提出,未来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通过科技园区库、跨国创新集群、跨境结算机制和绿色产业合作等制度化安排,把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紧密结合,为区域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一份政治声明,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战略蓝图,向世界展示了上合组织在新的全球格局下的雄心与路径。
科技创新:未来发展的第一优先级
在天津宣言的表述中,科技创新首次被置于区域合作的核心位置,这不仅是文字上的更新,更是合作逻辑的根本转折。过去,上合框架中的科技议题往往是附属性的,停留在学术交流或展示层面,而如今人工智能、清洁能源与数字安全被确立为未来十年的关键支点,意味着上合组织希望通过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形成新的增长引擎,超越传统的资源依赖与安全合作模式。人工智能作为代表性领域,被赋予了制度化的合作地位,象征着它从单一国家战略上升为区域共同议程。其价值并不仅限于技术突破,而在于通过跨境平台推动数据共享、算法协同与应用落地,逐步构建一个可以相互借力的创新共同体。这种制度化安排,使得科技不再是零散探索的集合,而是区域整体发展的牵引力。清洁能源同样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全球能源转型不可逆转,绿色能源、储能与氢能已经不仅是环保选择,更是经济安全与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天津宣言强调通过制度化战略把清洁能源合作推向纵深,使其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纽带。绿色发展由此从外部压力下的被动应对,转化为内部共识驱动的主动选择,为区域未来注入可持续的动力。数字安全的强调,则显示出合作逻辑的进一步深化。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主权与信息安全已成为所有国家的共识性挑战。宣言提出要在未来技术框架中纳入数字安全,这意味着区域可能形成跨境数据合规机制与信息共享体系。对企业而言,这既是新的合规压力,也意味着谁能率先适应规则,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
科技创新被直接赋予推动经济增长的使命,这在多边政治文件中极为罕见。它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未来上合的发展动力,不再来自单一的资源互补或市场通道,而是来自新技术带动的新产业与制度保障的新市场。天津宣言所勾勒的,正是一种以技术为突破口、以制度为保障的全新合作逻辑。
数字经济与电商合作:缩小鸿沟,创造市场
如果说人工智能与清洁能源代表着未来的高地,那么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则是天津宣言最具现实感和普惠性的议题。它直面成员国之间的发展落差,回应了社会民生的实际需求,也为中小企业和青年创业者开辟了新的通道。宣言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缩小数字鸿沟并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这不仅是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区域契约,意味着数字化必须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而不是成为新的不平等之源。数字经济在上合区域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把差距转化为合作的动力。部分国家已经形成完整的互联网和产业生态,而另一些国家仍处在数字普及的早期阶段。天津宣言所蕴含的智慧,在于通过制度化安排让先进国家分享经验与技术,后发国家贡献市场与人口红利,从而形成互补格局。电子商务作为最直观的切口,将支付、物流、监管等环节逐步推向区域一体化,它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更新,更是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黏性的有效工具。数字鸿沟的本质在于人才与制度,而非单纯的硬件覆盖。宣言中强调数字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实际上点出了区域合作的关键瓶颈:没有本地人才,技术无法真正落地。教育与产业结合的机制,不仅能改善就业与社会结构,还能为企业自身提供长期的本地合作伙伴。这种“教育即投资”的逻辑,使人才建设成为未来十年最稳固的战略支撑。
数字经济与电商合作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它能让区域一体化惠及更广泛的市场参与者。与传统能源和基建不同,数字经济降低了进入门槛,让中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也能参与跨境合作,从而把“共同发展”的原则落实到社会层面。可以预见,未来十年,跨境电商平台、统一支付标准、智慧物流体系和区域监管机制将逐渐成型,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数字市场。天津宣言已经提供了制度背书,而剩下的,便是企业与市场在实践中的创造力。
绿色发展:从责任到市场机遇
天津宣言将绿色发展与能源可持续战略提升到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并列的位置,显示出绿色已从道义责任转变为区域增长的核心动力。化石能源依赖模式在内外压力下难以为继,绿色转型因此成为各国的共同需求。宣言强调通过制度化安排推动清洁能源、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把分散的项目升级为长期战略,使绿色合作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纽带。清洁能源与绿色金融构成了双重支撑:前者提供产业突破口,后者为资本导向定下基调。政策与金融协同将使绿色产业更具可持续性,也让绿色成为未来十年最受资本追逐的领域。与此同时,跨境能源互联、区域碳市场等制度创新有望逐步成形,为区域合作注入更高的协调性与约束力。
绿色发展不仅是宏观战略,更将改变企业逻辑。未来的绿色机会不再局限于设备出口或单一投资,而是覆盖研发、融资、建设、运营、碳核算与标准制定的全链条合作。天津宣言提供的制度土壤,使企业能够以长期合作伙伴的身份,而不仅仅是供应商,参与到区域绿色未来的塑造之中。这种转型既是挑战,也是企业在未来十年最具战略价值的机遇。
国际人才交流与多元化培养
在天津宣言中,人才议题虽篇幅有限,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具决定性的方向。宣言提出缩小数字鸿沟、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这些看似平实的表述,实则直指区域合作的核心要素——人才供给。技术若无使用者与创新者,再先进也无法转化为增长动力;制度若缺乏执行与承载,也只能停留在纸面。宣言的意义在于提醒各方:区域一体化的根基不是项目和资本,而是人才与教育。上合国家人才状况差异显著,有的科研力量强却缺乏转化,有的数字技能普及不足,就业压力沉重。天津宣言提出的人才合作,正是为这些结构性短板“补钙”,通过跨境教育与技能培养把差距转化为合作潜力。实践已证明,人才投资就是市场投资,它带来的信任与黏性,比短期的资本和设备更具长期价值。
更重要的是,人才交流也是文明互鉴的具象化。它让合作超越文件与合同,深入到学习和工作的日常,使不同国家的青年在共同的平台上成长。谁能率先在这一点上投入,谁就将在未来的市场与合作格局中赢得最深远的优势。
结语
天津宣言不仅是一次政治宣示,更是一份关于未来十年的制度与产业蓝图。它通过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三大支柱,为上合组织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同时通过人才合作为区域合作注入了持久动力。制度的创新为企业提供了确定性,技术的突破创造了新市场,而人才的培养保证了这一切能够长远持续。对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未来的上合市场是一个技术、制度、人才交织的复杂舞台,需要更高的战略纵深与本地化能力;机遇在于中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和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上的优势,使其具备引领和塑造规则的潜力。关键在于能否把天津宣言的战略框架转化为企业自身的市场布局,从“卖产品”转向“建生态”,从“输出经验”转向“共建未来”。未来十年的上合合作,属于那些能够理解制度与技术双重逻辑,并把握住人才与文明共生价值的国家与企业。天津宣言已经点亮了方向,而如何把这份蓝图变为现实,将取决于区域各方的智慧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