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要闻
金融投资
公司产业
商业评论
观察家
商务生活
今日媒体
研究报告
经济日历
品牌活动
当前位置:首 页 > |
第一是公司治理,对于成熟公司来说,良好的公司治理将大幅提升公司竞争力,并促进企业家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在源头上降低管理层出现舞弊腐败行为的机率。
第二,信息披露,公司应该如实详细完整及时的披露应该披露的各项信息,而这样一个信息披露对公司来说是不管是好是坏都应该进行信息披露。
第三,业绩公允度。我认为是诚信度方面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强调的业绩公允是指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和谨慎原则充分地确认费用和成本,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要求正确确认收入和收益,否则财务报表所表现出来的业绩是不可信任的。
在这里边,我们可能会形成一项单项的报告,比如我们对公司表单的业绩进行还原,比如按照行业公允的标准,把少计的费用加上去,多计的收益减掉,形成一个公允的利润,这是我们报告的一个子报告。
第二方面是竞争力,第一是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可以说评估体系相对成熟,包括投资界的朋友和两位院长,他们都是比较成熟了,无非是一些盈利性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没有收益之类的。
第二是营运能力。一般来讲营运能力理解上来说是一个资产周转能力,但是我们为了简化指标体系,我们把偿债能力指标和现金获取能力指标也纳入到营运能力指标来一起评估,这是为了简化这个评估体系。
第三是发展潜力。我们认为发展潜力是整个体系中最难的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关键。难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知道发展潜力一般包括公司的品牌价值或公司的销售网络,还包括公司的社会责任,或者说社会的认可度、影响力。我们要评估这些指标的难度就在于他们不可量化,我们在项目的研讨过程中尽可能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来对他们进行评估,但是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这里我们还需要广泛听取专家们的意见。
第三大评估体系是修正指标,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一些投资者,包括一些机构,他们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主审会计师事务所比较看重,比如说两个同行业的公司一个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他们认为这样的财务报表就更加可信,而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他们认为在信任度方面略为欠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所以我们把CPI的资信作为一个修正指标来纳入投资评估体系里面。这就是我们初步确立的一个评估体系。
简单介绍一下项目背景,我们这个项目是在2004年7月首都推出,并在2005年2006年继续在做,主要产品包括中国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中小板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公允利润报告等多个专项报告。这个报告的推出以后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对中国资本市场构成了持续的冲击,但是在我们后期调研中,也发现我们这个项目它已经制立了广泛的影响力,但是我们觉得它对投资者的竞争投资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所以说我们在今年的投资深入报告体系中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主要体现了竞争力方面的评估。我们也借此项目希望推进中国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建设机制。
这是这个项目简单的介绍,最后谢谢各位专家在即将过年的时候参加我们的研讨会,期待着你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黄海川):之前我们做了三年,也有一些成果,但是那个时期只完成了刚才说的这个报告,但下一步我们要打更大的仗,我们打仗之前需要规划,甚至是打仗之后怎么做善后工作,或者说结果怎么规划等等,我们特别希望专家给我们多提一些意见,今天我们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座谈会,我希望轻松一点,然后放开来谈。像今天我们这个交流是初步的,以后可能还有不少麻烦大家的地方,下面请张院长先来谈谈。
张新民:因为材料也之前给我发过来了,我先发言吧。我觉得《经济观察报》推出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信任度这样一个研究评估,原先是做了两个,现在已经准备第三个报告了,我觉得它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包括这个研究的名字,包括评价里面的一些指标体系都可以再研究。但最基本的来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觉得它的意义在于,你刚才讲过对普通的投资行为影响不大,但现在看来这个事并不那么重要,我认为它是在引导我们投资者的行为,现在要逐渐变成理性化方面发展。
在这样的基础上,不管中国证券市场去年是什么情况,最近有点新的变化,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相信一点,中国的证券市场应该会越来越向理性化方向发展,有这样一种判断,我觉得我们的报告就应该坚持下去,甚至在坚持的过程中做得越来越完美。我觉得还是挺高兴的,看到你们做这样的研究工作。
我想谈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什么样的企业才会有信任度。你这里也有很多投资信任度,不仅仅包括财务信任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我觉得首先是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才有资格谈信任度。什么叫对社会有贡献呢?首先应该有产品,这种产品应该是对社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贡献,有的是中断产品,有的是过程中的产品,一个企业对社会没有产品的贡献,或者没有劳务、服务的贡献,这个很难说让别人信任,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对一般公众的回报。当然表现在财务效益里面的交税方面,你没有财务能力连交税都交不起。对社会的产品贡献和财务贡献还不一定一致,因为有的时候产品贡献很好,可能盈利能力不行。所以我觉得几个方面都要坚固,首先是它的社会价值,对公众方面一定是有用的。对整个国家或者对一个地方要有税务方面的贡献。
第三才谈股东的贡献。当然企业是股东设立的,但是从社会看一个公司的话,肯定是这样的,因为企业的股东在整个社会人群里面一定是少数,因为我们现在谈的是更站在公众立场的、公众投资者角度谈的多一些,所以就信任度来讲要谈这两三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第二是税务,第三是股东,基本价值在这些地方,有价值的公司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谈。当然还有无形价值,比如你是一个公司的股东,你就有另外一个价值,但这个价值我们很难去计量。我想首先是这个方面。
第二方面我想谈一下业绩公允。我认为对“业绩公允”的描述,我觉得还要再考虑一下,就是说它是不是权责发生制的问题还是谨慎原则的问题。实际它的公允除了我们说的最基本的准则的实施公允,还有一些会计行为的恰当性问题。我觉得一个业绩能上天入地的公司,它一定出现问题了,所以业绩公允当然还包括企业公允价值对业绩的影响,这都可以再广泛探讨一下。公允价值或者公允业绩、业绩公允性提的很好。
另外一个问题我想强调一下企业竞争力到底应该看什么,其实我一直也在关注一些东西,我老拿青岛海尔和广东科龙集团去比,为什么都是80年代中期起步的,两个都以做最大的或者最强的以冰箱为主的企业,20年以后发展的路差异非常大,以至于现在科龙电器去年不得不被海信接管。很大一方面我们关注一个企业往往关注行业多、产品多、盈利能力多,但实际上同样的行业里面有好有不好,我们要看什么?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背后的一个最重要的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是它的资本结构,我最近也在琢磨资本结构的深远影响,甚至于我还在想新的资本论应该再发掘一下,马克思资本论快200年了,在新的情况下我们怎么看资本论对企业、对经济的影响。因为我们到一个单位里面看的都是部分资产,看不到资本,这个分水岭恰恰在资本结构的安排,与资本结构有关的人力资源安排,我觉得才是企业有根本竞争力的方面。我觉得在诚信度方面,一个企业可以看他的人,可以和他的人去交流,不仅仅看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我觉得在整个上市公司诚信度研究里面,竞争来讲我觉得资本的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的竞争力要放进去。我大概就谈这么多。
1 | 2 | 3 | 4 | 5 |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