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粮草兼顾是中国农业的真正出路

2014-07-14 10:3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降蕴彰

8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有个心愿,希望通过国内有识之士的呼吁,能让决策部门尽快把发展草地农业重视起来。

“我们现在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就是要保护耕地,要有足够多的耕地种粮食,这种思路太窄了,其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草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更多的肉蛋奶,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6月26日,任继周这样解释。

任继周是我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是草业研究领域的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去年他联合8位院士级别的科学家,向中央决策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国‘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获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重要批示。受此影响,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方面对发展草业也予以重视。

任继周告诉经济观察报,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了草业发展情况,对我国草业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让他备受鼓舞,对发展中国草业也增添了信心。

粮草兼顾才安全

发展草地农业是任继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来的观点,这与长期以来国内“以粮为纲”的主流观念存在明显的冲突。由于得不到农业主要部门的认可,草地农业一直没有在国内推广开来。

包括一些农业主管部门的官员在内,谈到粮食安全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继周分析说,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国家的粮食情结太重,而食物情结淡薄。

粮食与食物是有明显差别的。粮食主要是指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食物则涵盖面更广。像现在城市、农村居民消费日益增长的肉蛋奶,蔬菜、水果,都属食物范围。任继周举例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每月人均口粮大约有50多斤,即便这样还是吃不饱,但现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每月人均口粮不会超过15斤。城市人口口粮消费更少,大概是每人每年78公斤。现在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国人均口粮消费还在逐步缩小。

城市人口吃的粮食为什么少了?主要是吃肉蛋奶多了,吃副食多了。肉蛋奶是哪里来的?生产肉蛋奶离不开饲料、离不开牧草。如果饲料、牧草不能充足,现代人的粮食安全也就出现问题。粮食够了,肉不够、奶不够也不行。

2008年我国发生的毒奶制品事件、“三鹿奶粉”事件,背后的根源就是由于没有奶牛吃的优质牧草,生产不出足够的优质牛奶,所以才导致养殖户掺假作假,最后出了那么大的乱子。从严格意义上讲,粮食安全不应该只是强调口粮安全,谷物安全,而是应该把畜产品也纳入粮食安全的范围,顺此延退,自然家畜的饲料、饲草也要纳入安全保障计划,国内的粮食才能算真正安全。

现在我国每年消费的粮食有很大一部分是做了动物饲料,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农业主管部门、土地主管部门,都强调要保护耕地,要保护耕地红线,但基本都不谈要保护草地。如果把草地也像耕地那样保护起来,提高牧草生产,生产出的牛羊肉、牛奶等食物,会对粮食安全产生更大的作用。“如果按食物当量计算,草地农业系统比这个耕地农业系统多得多了“,任继周表示。

“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的粮食安全,还不是食物安全。一说粮食安全就种粮食,不把动物生产放在粮食安全的规划之内,因此也就不把草地作为农田来管,就是管一个耕地,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

任继周认为,现在我国走的是“耕地农业”的路子,这样的发展思路太窄了,也不能真正保证现代粮食安全,为此他一直呼吁,不能再靠化肥农药来实现粮食增产了,而是要将“耕地农业”转变为“草地农业”。在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走“退耕还草“的路子。“国家一直说要‘退耕还林’,我看在有些地区‘退耕还草’效果更好,收益更快。”

任继周告诉经济观察报,草田轮作是现代化混合农业的重要特征。在我国,经过试验的草—粮轮作、草—果轮作、草—烟轮作等土地利用系统,都可以建成大量的栽培草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大力发展草业,不但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总产量增加,也可以使草地畜牧业蓬勃发展。因此,利用中低产田、季节性撂荒以及采取草田轮作、间作等技术,“退耕还草”、发展草地农业在我国农耕地带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草业问题在草业之外

对于农业主管部门重耕地轻草地,偏重以粮为纲,忽视发展草业的问题,任继周很是忧虑,“但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很难马上改变这种现状,因此,这就需要更多的草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士,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呼吁,希望决策部门能尽快把发展草地农业重视起来。”

任继周告诉经济观察报,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面积最大的草地约4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1%,是耕地面积的三倍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如果不重视发展草业,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很多农业部门官员不知道,其实在耕地农业中,如果实行草田轮作,不仅不会影响到粮食产量,还能成倍增加牧草等饲用作物,培肥地力,从多个角度上讲,发展草地农业都对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由于农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对发展草业长期以来一直不够重视,国内草原遭受了最大的破坏,其严重程度甚至在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草原面积缩小了、品质变坏了,全国有90%的草原没有脱离退化的轨迹,这使得整个生态也受到严重影响。“几十年来,我亲眼看着草原一天天衰败下去,跌到历史的低谷。虽然不少草业科技人员都在奔走呼吁,但还是感到有些无能为力。“

任继周在1950年来到西北地区,那正是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时期。因为国家是以粮为纲搞建设,所以到处搞开荒,对农业生态破坏很大。在当时的农业大环境下, 他发明了一种农业机器叫“燕尾犁“,办法就是增加通气措施,使牧草能增产5倍以上。

西北地区草原上千百年来形成草毡土,有二十多厘米厚,像毡子一样。草根絮结,土是黑的,弹性很大,但是不透水,不通气,草就长不好。把草地划破以后只要能通气,能透水,雨水渗入下去,有空气能进去,牧草会长得好。“我是从草原上的鼠洞得到了启发。老鼠破坏了草毡,鼠洞周围草就长得好。我后来发明燕尾犁,不翻土,划破草皮不破坏草原,就是增加通气、透水,就能使牧草大大增产。“

在任继周等草业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下,有的地方政府对发展产业有了新的认识。上世纪80年代,任继周在国内建立了首批5个草地农业试验站。去年,贵州省政府拿出1.6亿元种草养牛养羊,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努力实现人工种草和改良天然草场300万亩,实现畜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任继周还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有的地方政府搞草原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关起门来建设草原“,不懂得发展草原与整个农业、粮食安全问题的关联性。著名经济雪茄吴敬琏考察内蒙时曾说过一句话,“草原的问题在草原以外。”任继周对此深有感悟。

2013年,任继周联合李文华等8位院士,向中央决策部门提交了“关于我国‘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的建议”,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任继周为此感到非常欣慰,“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草地农业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初步实现,更大的梦想是能看到草地农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草业科学初获肯定

任继周等院士提交的“粮草兼顾”建议获得中央高层批示,对中国草业界是一大喜事。再加上今年春节之前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草产业,从一定程度上讲,这都是中央高层对发展草业的肯定,对整个草业界人士有很大鼓舞。

农业部的一位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任继周等院士等院士的呼吁,已经引起决策部门多发展草业的重视。事实上,早在1983年、1991年,任继周就两次受农业部委托,两次牵头组织召开发展草业的会议,分别制订了《攻读草原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攻读草原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并被农业部批准和颁发各高校施行,这对任继周先生本人,乃至整个草业来说,也是一种肯定。

此外,任继周还创建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草原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4门课程,即草原学、草原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和草地农业生态学。为鼓励、表彰任继周对中国草业所做出的贡献,1992年,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由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和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共同组建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任继周被任命为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1995年,任继周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成立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任继周任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在科技界、教育界,任继周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2009年,他荣获教学成果特等奖,是这一奖项的首位获奖人。2010年,他又荣获中国草学会首届“杰出功勋奖”,2011年荣获得国务院扶贫办“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前述农业部专家表示,虽然相关政府部门对草业还没给予足够重视,但从任继周获得的各种荣誉来看,中国的草业发展问题,正在逐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任继周告诉经济观察报,他本人对“教学成果特等奖”比较重视,因为这等于是教育部对他的一套草业教学体系给予认可。其外,2009年,任继周院士的一名得意门生,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院长南志标也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草业界后继有人,这是对任继周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