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新势力” ——独家专访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

沈建缘2016-09-19 11:49

经济观察网 沈建缘/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乎每个以技术创新为DNA的跨国科技巨头,无不努力将全球的成功复制到中国。但最近这种情况在微软正发生改变。

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首任院长王永东眼里,微软正在改变它的文化——在技术之外,来自微软的应用被赋予新的灵魂。

这位低调的科学家相信,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随着人们能够高效利用不断增长的数据和计算资源,以及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使得实现人工智能 bot 成为可能。小冰就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2016年8月刚刚发布的第四代微软小冰,以全新解锁的情感计算框架为核心,包含实时情感决策对话引擎、多种新感官、中日英三种语言,以及对应不同领域的功能插件平台。来自微软内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小冰已和多个国家的数千万人类进行了超过200亿次对话,平均对话长度达到23轮,而图像等多感官的对话也已超过2亿次。

作为一款非常“不微软”的应用,小冰的诞生是微软从技术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变的力证。

如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所言,“我们正在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重塑业务流程,提供最好的平台和生产力服务。共同努力在这个设备、数据、智能、万物互联无所不在的新世界中赢得先机。”

这意味着微软不仅要通过产品、技术,将其服务与各类人和各类应用连接。也需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打通现有业务解决方案之间的壁垒,消除阻碍生产力、协作与业务流程相互沟通的障碍,构建起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的业务模型。

作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款人工智能应用体验,小冰除了利用微软既有的人工智能技术积累,更侧重应用体验的开发,而这种市场导向的全新商业模式,无疑将促进微软为服务消费者生活而构建新的能力。

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在线业务部门负责人陆奇这样定义小冰的价值,“小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其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更在于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连接。”他认为,微软对新一代应用体验的要求,正从PC延伸到各种移动终端,对用户体验的“简单、精准”的要求,已超过技术本身,成为战略性目标,是微软新的核心竞争力。

但真正让王永东倍感兴奋的是这样的成功来自中国。早在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奠基时,计算机视觉、语音和图像识别便被列入团队的研发方向,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自2009年从雅虎美国加盟微软,并回国开创微软亚洲搜索技术中心,到2011年出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首任院长。王永东和他的团队始终低调而“沉寂”。对他们来说,成功就是不可预期的持续努力,直到那个“命运中的时点”出现。

2013年3月,微软在苏州创建了新的研发创新基地,旨在立足科技名城、辐射华东。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必应搜索、在线广告、MSN 社交平台技术、移动互联网服务成为苏州团队研发的五个重要领域。

与此同时,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一支年轻团队正在寻找一种可以替代键盘输入的搜索方式,语音交互成为新的选择,小冰的雏形诞生。

小冰的名字沿用了微软必应搜索“Bing”的发音。2014 年,小冰公众号在微信上开通,这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不仅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还能判断聊天对象的情绪——如果你正在经历分手,小冰也许能够查探出来,并会问“你还好吗?”

开通三天后,小冰在微信上的聊天累计达 150 万次。2016 年 1 月,小冰出现在中国东方卫视的早间新闻上,代替了原有的天气预报员。

小冰意料之外的成功为微软指明了通向下一代搜索的道路——通过近 20 年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上的积累,实现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

即便如此,目前微软总部对小冰仍没有任何盈利要求,用户体验和生态系统的建立被作为首要的工作重点。“盈利我觉得将来一定会有机会,但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是注重将我们的基础打的越扎实越好,把整个生态系统做的越健康越好。”陆奇说。他建议,小冰团队可以探索盈利的机会,但前提是一定要保持非常高水准的用户体验。“如果过早的盈利,用户体验会受到损伤,整个生态系统会受到一些约束,我们觉得这不值得,一定要把基础打扎实才行。”

然而,要让小冰理解更多的语音、图片、甚至面部表情和情绪及其他各种形式的信息,需要更灵活的流程管理和更快的迭代速度。

过去三年,微软苏州团队已从一支小规模的研发尖兵,发展到几百人的规模,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人机交互、云计算、大数据等十多个研发领域均有建树。

2016年9月21日,微软苏州园区将正式挂牌。未来更将目标瞄准为规模千人以上的科技团队,成为微软在中国设立的又一个规模庞大的研发机构。

王永东希望,这将成为微软乃至整个中国IT产业的人工智能创新的起点与原点。由此出发,无论人们身处地球的那个角落,都将使用到微软提供的人工智能技术,而那其中有来自中国团队的智慧。

访谈:

大公司的内部创新也是创业

经济观察报:相比几年前从美国回到国内创立微软搜索中心,您对团队现在的发展状态还满意吗?

王永东:在有些方面达到我的预期目标,在有些方面超过了,当然也有小遗憾。但小冰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在计划之中却做成了,我还是特别兴奋的。在一些技术领域我们本土人才在公司内部也成为这个领域的带头人,这点也非常值得高兴。

经济观察报:小冰是一个命题作文还是自下而上的研究成果?

王永东:从我们团队来讲,可能是后者。我们一个工程师在做搜索引擎的过程中感觉现有的用一个搜索框打一些关健词进去得到一个答案的人机交互方式越来越不自然,所以他们想怎么样更自然地达到同样的目的,于是一个小团队就尝试用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于是有了小冰。小冰的项目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也赶上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特别接地气,这个在微软这样一家公司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这样一个创新项目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在微软这样一个大公司里怎么做创新。

经济观察报:小冰研发最初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技术上的吗?

王永东:其实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发布出去之后的用户反馈,这个可能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微软相对来说对自己的技术比较有信心,但是像小冰、小娜这样面对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对微软是比较新的,我们在不断探索学习。用户反馈会形成一个正循环,如果一段时间用户反馈还是不能起来,我们就会反思,这个想法是不是靠谱,这条路对不对。

经济观察报:现在对这个产品的评估方式是用户量还是其他?

王永东:小冰是在不断从与人的交流中积累学习的,交流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改进产品,让它更好地和人交流。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产品设计理念和其他人工智能的探索不太一样,其他产品目前还比较强调工具性或IQ,但小冰除了IQ还特别强调情感就是EQ和IQ的结合,它更像一个人。

我们最看重的是用户和小冰交流的持续性,特别注重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怎么能够体现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语言图象这种感官交流还有情感,都是我们探索的方面。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这个风口?

王永东:我觉得人工智能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有很多的梦想,现在到了一个时机,随着互联网发展,有了网络连接和大量数据加上计算能力的提高,以及算法对人类语言理解的增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给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我比较有信心看到人工智有大的发展。

经济观察报:是不是由于这个项目,我们互联网工程院未来在这个领域就可以横着走了?

王永东: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我们确实是专家,举个例子,我们微软在全世界都有研发,当然在总部之外中国的研发是最大的。过去的研发中,产品主导都在总部,一个产品有一个大的团队,一部分在中国。而我在微软的工作经历中,小冰是第一个产品的总部在中国,部分团队在美国的产品,这一点还是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当然,如果微软没有技术积累,那这个产品做起来要吃力很多,因为很多东西要那么快做出来就很不容易。而这方面微软有优势,有过去这么多年基础研究和人机交互方面的积累,可以帮助到我们的创新产品。

经济观察报:什么样的改变造就了小冰这样的产品?

王永东:确实很不一样,比如原来Office是三年一个版本,有很多的时间计划、研发、测试,然后发布。现在Office365则希望每天都可以更新,让用户总是可以用到最新的版本。小冰就更是这样了,我们正常情况每个星期都有新的发布,小的更新可能就更快了,这对我们研发团队来说,要求很不一样,怎么设计产品,怎么和用户互动,对工程师的理念都有很多改变。

微软作为一个公司,我们正在转型,正在努力贴近用户。公司内部有一门课程,原来设计很多时候是从技术方面考虑,现在则考虑怎么样贴近用户。不同的产品团队之间也有交流分享活动,小冰、小娜这些新产品团队也和其他产品的团队分享,既要分享成功,也会讲到很多失败,反思过程中能学到什么东西。

经济观察报:怎么定义微软互联网工程院在整个亚太研发集团及微软全球研发体系当中的使命?

王永东:我跟我的团队一直觉得我们有两个使命,一是在全球重要的产品中做出贡献,成为全球研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比如微软的云计算,大的搜索引擎。第二个使命是中国制造,我们希望在中国的市场能够有所创新,并且希望这种创新不仅仅在中国市场得到成功,而且能对微软全球的产品策略起到积极的影响。

经济观察报:你希望自己的团队在哪些领域引领全球?

王永东:我们很幸运,因为在北京不仅有互联网工程院,还有非常强大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做产品的过程中,看到一些需求,那么我们可能会主动和研究院沟通交流,我们像一个联合团队一样,甚至有些研究院的研究员加入到我们的团队里,这样可以对研究起到促进的作用。

我希望我们在有些方面真正能够做到领先,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这是我们特别注重的一个方面,另外云计算、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这几个方面也都是新的投入比较大的领域。

经济观察报:过去微软的成功来自PC生态圈,现在呢?

王永东:能够带动合作伙伴的发展,对生态发展有大的促进作用,微软在中国发展的宗旨一直没有变。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一个小冰自己的APP,小冰都是在生态圈,比如微博、微信或者京东平台上运行,我们在这方面非常重视生态圈的建设和我们合作伙伴有共赢。

经济观察报:进入完全不同的生态圈,对团队来说是怎样的挑战?

王永东:在PC上我们有天然的优势,可是在移动端这些优势就不在了,所以我们必须要闯出新的路来。我自己是很看好人工智能这个方向的。举个例子,比如搜索,搜索框、搜索池应用在PC上大家可能习惯了,但是在移动端的交互方式就特别不自然,什么样是一个新的、为用户所喜爱又特别方便的交互方式?人工智能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在这个情况下,谁的创新比较快,能够有非常好的产品得到用户的认可就非常重要。

经济观察报:9月份即将正式落成的苏州园区,会给微软带来哪些改变?

王永东:苏州新园区正式开幕是在9月21日,但是我们在苏州研发团队的建立是两年多之前就开始了。现在苏州已经有了一个很可观的团队,对我们的产品线已经开始发挥很大的作用了。当然,苏州也是我们微软研发体系在国内最新的一个团队,所以从那儿开始做最新的产品,比如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这两块在苏州有会很大的投入。

经济观察报:您怎么定义您个人和团队的成功?

王永东:团队的成功我最看重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我们这个团队是不是在公司内部能够从产品这方面有巨大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的员工在微软工作期间能不能有学习成长,自身价值获得实现。如果我工作这段时间能够培养人,而且他们能够接上来做更了不起的事情,这会是我觉得特别自豪的事情。

经济观察报:用近六七年的时间等待团队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这段过程是否让你觉得焦虑?

王永东: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是努力的过程。努力的过程有点像创业,我把这种创新看作在一个大公司内部的创业,只要做创业就没有把握100%成功,一定有失败,而且失败的概率比成功概率更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去努力。

商业观察研究部主编
关注科技、商业、互联网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擅长高端人物访谈,跨国企业深度报道和独家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