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田凌晨发内部信:票房超200亿却深陷纠结和痛苦

白金蕾2016-12-08 17:2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白金蕾 在《你的名字》刷爆朋友圈的时,主控方光线影业不知不觉十岁了:91部电影、34部过亿影片、200亿总票房、每部2.2亿平均票房的成绩确实称得上王长田说的“小行业里的大公司”。

今晨,光线影业董事长王长田连夜向全体员工发内部信,总结了十年得失。而内部信也透露了光线在动漫电影上的布局以及对缺乏院线渠道的担忧。诚如他所言:“这十年中,我偶然会有点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深陷纠结和痛苦之中,即使在今天,在200亿票房达成的时刻。”

动画的梦想

《你的名字》在6天完成了3.7亿票房,而它确实也担得起王长田信中提到的兼具“票房和口碑”的稀有影片。苛刻的豆瓣电影给出了8.8分的评价,微博电影评分也是少见的8.6分。而根据其在微博随机搜索中的观影口碑,都好于在今年暑假取得5.65亿票房的《大鱼海棠》,有望在票房和口碑上形成双重超越。

但这两部影片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去年)上映了5部动画片,两部赢利,3部亏损,但是赢利影片的利润,足以继续支撑我们的动画片梦想”,王长田说。光线用成熟的商业化模式支撑了曾经“小众”的动画梦想,而商业化也曾经是光线被媒体诟病最多的地方。但王长田却认为:“只有商业上的成功,才有可能在电影行业立足,才有机会站在电影行业的中心而不是边缘,才有能力去补贴、分担那些亏损的影片,那些创新作品和艺术作品。”看来,即使强大如光线,也无法避免因为条件限制,挣扎在票房和口碑之间。

《你的名字》的成功与光线的强大宣发分不开。档期后第二天,《你的名字》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候补作品出现在微博话题和微信公号上。宣传期还未开始,光线的推广物料就已经出街,这与现在重线上票补轻线下活动的宣发方式截然不同。据公众号数娱梦广场报道,光线传媒给线下发行团队的目标是,上映前10天搞定首日2万场预售。线上票补也随即跟上,光线影业在其控股的猫眼平台支持下,利用大数据,分析出20—24岁的观众是该片营销的重点,且对价格比较敏感。有媒体称,猫眼为此进行了预售期票补,每张票补8—10元。

而这些举措的背后,是光线传媒近两年在动画电影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布局。

2015年10月,光线成立彩条屋影业,正式进军动画领域。王长田曾公开说:“中国最顶尖的动画公司,超过50%都被我们投资了。”仅彩条屋成立,就投资了15家动漫行业创业公司,其中包括制造出《大鱼·海棠》的“彼岸天”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原创公司“十月文化”等。

制作能力有了,光线在IP方面也毫不示弱。彩条屋成立时公布的片单包括:《大圣闹天宫》、《深海》《哪吒降世》《姜子牙》等传统英雄题材电影,《水果大逃亡》和《美食大冒险》等适合全家观看的电影,以及《梦幻西游》《龙之谷》等影游互动类电影。

院线的担忧

从以上布局可以看出,光线在上游IP原创领域、中游的宣传推广领域都十分强势,甚至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在下游的渠道和院线上就稍显薄弱。信中王长田不乏幽默的自嘲道:“当然我们更没有自己的电影院线和视频网站,我们不能保证同行的那些境遇不在我们身上发生。”

他所指的正是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冯小刚和王思聪的交恶。这件事把院线做为强势渠道影响电影票房的“秘密”推到公众面前,也时刻提醒着影视大佬们:这年头,不买几家院线都不好意思拍电影了。

资料显示,2015 年新建影城 671家,新建银幕 7504 块,平均每天新增银幕 21 块,2013 年至 2015 年国内新建银幕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1.51%。但就目前的观影习惯来看,短期内部分地区影城建设已偏向饱和。

不能新建,并购自然成为首选。“院线第一股”万达院线借助集团的雄厚资本,先后以22.5亿收购澳洲第二大连锁影院、以10亿元收购世茂影院旗下15家影院,今年8月,万达院线更是一举将CGV的众多影城纳入囊中,该院线的盈利能力排名全国第六。

除了传统院线,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布局实体院线。今年8月24日,阿里影业以1亿元收购杭州星际80%的股份;今年5月阿里影业曾花10亿投资大地影院,此后又与广宇长城沃美院线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在泛娱乐崛起的生态下,由内容到终端的布局已成为大势,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而发票达到200亿的光线,在这个时候突然强调了下游渠道和院线,是否也意味着光线影业的下一个标的也会是院线呢?而经历了今年的票房下滑和监管增强,已经挤出了大部分泡沫,光线在此时关注院线并购似乎恰逢其时。

附内部信全文

同事们:

今天,随着《你的名字》6天3.7亿票房,光线影业10年91部影片的总票房达到了200亿。

200亿有多大?阿里今年“双十一”,15分45秒交易额就达到了200亿;华为每两周入账200亿;李嘉诚上海卖栋大楼200亿;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一天的产值约200亿——美元。200亿,其实不大,我们却用了10年光阴才达到。

但是如果想想这200亿,意味着有6.6亿人次、花费了13亿小时观看了我们的电影,包括我们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再想想在网上、在电视上的观众人次和时间,可能还要再乘以10倍,包括那些盗版;想想我们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由此产生的海量话题,这个数字的份量其实还挺重的。

数字能衡量我们的商业成绩,却无法衡量电影的精神价值。这正是电影业的诱人之处,也是马首富、王首富都想占领这块小阵地的原因。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以闯入者的身份,小小地改写了中国电影的历史。无论以200亿总票房成绩、每部2.2亿平均票房、34部过亿影片数量以及影片赢利规模来衡量,我们都成了在电影的投资、制作、发行领域最成功的综合电影公司。这是我们一开始就确定的目标,只有商业上的成功,我们才有可能在电影行业立足,才有机会站在电影行业的中心而不是边缘,才有能力去补贴、分担那些亏损的影片,那些创新作品和艺术作品。比如今年,我们上映了5部动画片,两部赢利,3部亏损,但是赢利影片的利润,足以继续支撑我们的动画片梦想。

这十年中,我偶然会有点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深陷纠结和痛苦之中,即使在今天,在200亿票房达成的时刻。

我经常在票房和口碑之间纠结。票房好的影片我常嫌它口碑不够好,口碑好的影片往往票房又不高,最糟糕的则是两者皆输,最稀有的是两者双赢。我们曾经生产了一些品质不高的影片,因此饱受诟病。我们竭尽全力仍不能避免差片甚至烂片的出现。同样无法避免的是这个行业与生俱来的江湖风波,误解、非议、栽赃、陷害,以及羡慕嫉妒恨。即使你做得再好,也躲不过明枪暗箭。而一旦你有所差池,则很可能遭受口诛笔伐。电影界,既光鲜亮丽,又是最大的是非之地。我们将继续承受这些纠结和痛苦。

我们虽然是个小行业里的“大公司”,但其实我们的力量非常渺小。我们无法把那些心仪的项目都笼络旗下,有的是别人看不上我们,有的是别人不愿意与我们合作,有的是我们自己搞砸了。每年票房前50位影片中我们也许只能占到五分之一,还要分大小年。一些明星导演的处女作因我们而诞生,但我们不能肯定他们会继续和我们走下去。我们也不知道还能发掘多少耀眼的新导演,但肯定会漏掉一些好导演。我们的IP储备看起来还不错,但它们离一个个成功的影片还路途遥远。还有我们想要内部培养的20个影视剧制片人,你们现在在哪里?寥寥无几且磕磕绊绊。

当然我们更没有自己的电影院线和视频网站,我们不能保证同行的那些境遇不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没有政治背景,资本也并不雄厚,一直有人说我们这样的公司将注定给别人打工,也有人说我们势单力薄,走不了多远。甚至在我们的主营业务利润已经成为行业最高的此刻,我们的市值仍然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8倍。许多人不相信我们,从动机到实力。

现实如此残酷,前途如此凶险,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想证明我们相信的那些东西是对的;因为我们想证明电影行业会因为我们而更加生动多彩;因为我们想赚钱但不愿卑躬屈膝;因为我们想铭刻在中国人的情感记忆里而不是成为过眼烟云;因为我们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电影公司,并在103年后还能存在。我们想要的这些,别人也同样想要,所以我们只能做得比别人更好。

我想和同事们说,好电影,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没有好电影,我们什么都不是。做好电影,智商、情商和努力一个都不能少,而且三者还必须经常在一起。智商,用于我们的选择、判断、标准和审美;情商,用于沟通和合作;努力,让我们的智商和情商得以充分的展现。我相信你们知道该怎么做。

感谢正在为光线电影梦想奋斗的所有同事们,也感谢曾经的同事们。

为了纪念这一刻,我们将在今年年初平均提薪15%的基础上,年内再平均提薪20%。今后大家还将得到更多,物质和精神双重所得,就像成功的电影一样,就像100年来成功的电影公司一样。一切为了电影,一切因为电影。

我会一如既往的做这个行业里最勤奋最抠门的老板。

是为光线影业10年/91部电影/200亿票房之纪念

王长田

于2016年12月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