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bition CEO齐俊元:把公司管理的方法论变成工具

王雪乔2017-01-17 11:54

推荐理由:

公司发展迅速,获得了诸多知名机构的多轮融资。此外,Teambition有效提升了企业协作和项目管理效率,助力移动办公发展。

——戈壁创投

口述:齐俊元  Teambition CEO

我最初做Teambition,只是希望解决创业初期公司效率提升的困难。我从2011年开始创业,到2012年发现,我们总是有很多很大的想法,每天也很辛苦,但总是离目标很远。所以我们当时开始关注要怎样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用了很多管理软件都不能解决,后来就自己做了这款叫做Teambition的产品。

其实它解决的问题特别简单,任务管理。我们最早的一个版本只有三个部分,任务管理、文件共享、内部讨论。但是用的人非常多,因为你可以用它来做项目管理,做研发管理,可以用它来做各种事。2013年,我们拿到天使轮融资之后,开始认真分析这个市场,才发现我们这个做法是很特别的,我们这个办法叫做协作,关注于把事情做好,实现目标。

到2014年,我们的产品正式发布一整年,到年底的时候融资,投资人告诉我们,你们的数据是最好的,已经超过了一些起步更早的公司。超过的原因我觉得特别简单,企业协作软件超过企业社交化软件是一个必然趋势,你一天在公司里要跟进10个任务,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你一天有10个牢骚要发,或者10个建议要提,这是很难的。

后续我们也做了很多其他竞争对手当时没有做的事情,核心的一点是我们开始发布全客户端的产品。2014年发布移动版,后来还补充了桌面客户端,但当时行业内还是会认为办公场景流量来自于电脑。我们当时做这个决定,不是基于当时市场状况做的,当年的移动端和网页流量比可能是1:9,但是我们还是做了这件事,别人没做。

我们还是基于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考量,我们认为很多人做事情不是只在办公室。而且2014年开始,大屏手机已经开始普及,手机能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你跟我说工作上的事只能在电脑上跟进,我觉得不太符合我们的逻辑。

2015年Teambition的iOS客户端是2015年苹果年度精选产品,年度精选是把所有品类放在一起屏蔽,能选上是非常难的。我们不讳言地说,2016年的苹果年度精选产品里一个企业类的产品都没有,所以即便到了2016年,你也会发现这类产品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有了更好的数据,我们又在2015年做了另一个决定,我们要做商业化。

我们当时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别人怎么信任我们?因为我们面对客户总是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的数据都放到你们产品上,万一你们倒闭了怎么办?你们不安全怎么办?”这个问题解答多次之后,我们发现只有一个办法才能让客户放心,那就是告诉他们,我们的钱不是用你的数据赚来的,我们绝对不会拿你的数据赚钱,因为我在其他方面已经赚到钱。

当时考虑的第二点,我们明显感觉相比2014年,2015年公司人员增幅接近50%,2016年接近70%。公司增长虽快,但如果不够健壮,没有可靠的产品,在变化迅速的市场上,对投资人和员工都很难交代。

基于这两点,我们开始探索商业模式,一定要收钱,而且这个收钱模式要简单。

商业化:寻找合理的付费路径

2015年,我们做了Teambition企业版,为我们后面两年的增长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一来,大型企业真的信任我们了,因为他们一看,你们是靠软件赚钱,软件好不好?好,花钱。二来,投资人看到,Teambition的商业模式已经出来了,和没有商业模式的公司是天壤之别,也可以选择继续投资我们。包括今天我们会有腾讯的战略投资,大家会信任这个公司,相信我们理解企业市场。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这条路上也有很多竞争对手,有的做错了决定,放弃掉,这是最直接的情况。我们只是恰好选择了一些目前看起来是正确的决定,但我们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得更好。

具体到企业版的付费产品。我们有另外一个跟我们竞争对手不一样的决定,大部分竞争对手选择的路径是,我有一个免费产品,用来拉流量,有一个付费产品,希望用户从免费产品转到付费产品。这两个版本是隔离的,两套东西。就像买录音笔,先买小的,需求重了以后,再买一个专业产品,这是延续To c产品的逻辑。

我们选择的是增值,免费版不够用了,可以付费升级到一个专业版本,就像买单反相机不够用了,加个镜头,这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我们认为企业层面有协作的基本需求,但是项目管理、任务管理、文档共享这些基本功能在企业层面,还会有很多敏感的事。比如管理层能不能通过这个数据知道任务的完成情况,知道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比如什么事情需要管理层额外关注?比如所有人的数据在我们的平台上,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到底是员工的还是公司的?员工离职了之后这些资料到底归属我,还是归属员工?包括人员管理的问题,如果是一个100人的团队,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谁都可以操作文档,有没有权限管理?

以协作为例。我们不在共享文件的容量升级上让客户付钱,免费的时候只给20兆,付钱给100兆,我们不做这种事。我们关注的是,原来几个人配合的时候不需要互相报告,每个人关注好自己的工作,配合好别人的工作即可。但是一旦要面向需要进行项目管理的团队,我们给他交付的功能应该是报告类型的功能或计划类型的功能,以及帮助他管理的功能。

所有这些企业考虑的事情,我们都在付费版实现,这是我们选择的路线。这个路径的好处是,前面已经存储在平台上的内容,可以继续在付费版本中发挥价值,所以我们整个商业链条会比较顺。而且在推广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产品经理或者员工很早就开始用Teambition,我再向他的管理层推广企业版时,难度会大大降低。

到今天来看,我们的用户中95%都符合这个路径。通常是员工先使用Teambition,当他们想要使用企业版提供的高级功能时,可以点击试用,这个时候我们的销售才会跟进,然后再完成我们的付费版转化。这就是Teambition标准的转化路径。

企业管理需求:在标准化中寻求差异化

到了企业层面,我们的服务对象已经发生变化。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因此Teambition企业版核心关注的是管理层和决策层的诉求。

以传媒业为例,我们有一些传媒领域的客户,比如浙报传媒等。我们的一个洞察是,传媒有两大趋势,一是节奏变快,二是对内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两点使得公司内部、报社内部、杂志内部、新媒体运营内部,都要求加强互相的配合,确保节奏。从流程的角度,整体控制进度,让工作状态可视化,不需要问;二是确保沟通有上下文。这些东西全是免费的,这个场景下你会发现我是编辑,你是记者,我们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如果站在公司的角度,他想知道我整体的选题进展是不是很顺利,这个时候我们提供的功能是收费的。现在,从很传统的纸媒到很多新媒体,都是我们的用户。

按照我们自己的统计数据,现在有38个行业的公司在使用Teambition,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模板。其中,泛制造业、金融、教育培训和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是我们最关心且最有信心给大家非常好的体验和解决方案的行业。

这四类行业,各有各的特点,我们需要为它们提供标准化的模块。制造类的整个周期和复杂度相对更高一些,它会要求整个管理更加精细化,很看重对时间和资源的管理。金融行业对知识沉淀,对多渠道信息的汇总更关心。教育培训更关注批量复制,怎么能够把已有的案例规模化,一节成功的课程,一间成功的学校,能不能复制到更多地方。互联网公司更看重节奏,速度要快,流程精细化程度和制造业肯定不一样。

除了各个细分行业有标准的模板,我们还有丰富的插件平台,当有企业有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专属小插件。以前的公司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会给企业专门定制的一个版本,但这样成本很高,也很难更新。而我们需要确保Teambition在任何场景下,都有定期的更新,桌面客户端是每周周四有更新,移动端每两周有更新。我们希望所有企业用的版本与这个更新保持同步。

所以我们在面对客户的定制需求时,会在插件平台帮助他们,而不是改源码。基本上我们看到,中大型企业没有不用插件平台的。这是我们服务企业客户的商业逻辑。

我们的商业化还有另一个逻辑,按年收费。传统的企业软件销售基本上一次买下,但Teambition选择按年收费,把单价做得很低。这使得我们的商业模式变成可预测的多年销售,2016年企业付多少钱,2017年还会继续付,这是一个转变。

洞察趋势 然后转化成产品

还有一个转变,今天我把Teambition卖给你的一个部门,接下来很快会延展到整个公司,我会告诉你,整个公司还可以用我的软件进行协作,以及怎么协作。

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一点,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之间,目标传递可以做得很好。以前做得不好,是因为除了年会时老板总结一下,每年一季度的时候老板说一遍,除此以外平时是不可视化的,员工不关心目标,因为不知道去哪里看。其实目标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视化,而Teambition交付的这些东西对可视化有非常大的好处,可以提供一个企业协作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希望产品能够承载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以研发为例,经典理论如看板理论、敏捷开发理论、矩阵管理,这些被公认的企业管理方法,我的产品必须支持。同时,我要确保我们领先于大家看到行业的趋势,因为我们接触的企业很多,我们把对企业和行业的洞察变成产品上的内容,再传递给大家。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以前大家用开会的方式去同步跨部门的工作,因为员工需要推进自己工作的同时,知道其他部门的相关事项进展如何,所以Teambition就会有一个功能,叫作关联任务,除了可以看到自己的任务,还可以在这个面板上看到与这个任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状态。这不是我们的客户提出来的,但在引入这个功能之后,我们发现它的渗透率很高,接近百分之二十几,这是刚推出时的数据。这个功能其实就能帮大家减少很多会议的时间。这是我们看到的洞察,然后放到产品里面的例子。

我认为我们每天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我们能不能承载这个行业最好的做法,能不能把这个行业趋势性的东西通过产品表达给大家。Teambition最大的价值在于,我们把一些企业管理中方法论的一些东西,一些你听上去不错,但是很难实现的东西,变成你每天很容易操作的工具,然后把这样的知识传递给公司的每一个人。

(经济观察网记者 王雪乔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