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垃圾根在导演垃圾

陶舜2017-06-28 11:22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陶舜 长期以来,国产电影口碑不太好,这是一个事实,然而对事实的解释,却是多种多样的,观众显然认为电影不好看,豆瓣电影的评分基本反映了现实,然而这几年事情也在起变化,有一些好看的或者话题性强的国产电影,不仅叫好,而且叫座。本来,“电影好看观众爱看、电影垃圾观众吐槽”,是显而易见的,奇怪的是,导演冯小刚近日却抛出了自己的神逻辑:垃圾电影多,是因为垃圾观众多。

冯小刚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期间抛出上述“高论”,可谓话糙理更糙。查阅媒体报道可以发现,他的原话是,“中国怎么这么多垃圾电影,还不是因为有那么多垃圾观众。你不去捧场,就没这东西,往往垃圾票房还很好。”

冯小刚固然是在诡辩,作为电影生产者,一句话就把烂电影的锅甩给观众,把自己摘得太干净。然而,低级的诡辩就像孩子的胡闹,经不起推敲。既然电影那么垃圾,为什么票房又很好呢?冯小刚没有试图直面并探究其中缘故,我来补充一下常识吧,票房好坏不仅和宣传、口碑传播有关,与档期时点以及档期内有没有优秀的竞争电影和排片率也都息息相关,岂是一句“垃圾观众”所能道尽?

电影好不好看,可能众说纷纭,但票房数据可以反映观众态度。票房高的电影,或许电影有烂的地方,但从消费环节看,它一定更有脱颖而出的具体原因。考察冯小刚的其他观点,你会发现,他老人家对某些事情的理解,和普通人不太一样,比如他曾说过,“我拍电影就是为了讨好我自己,所以我开心。”难道讨好观众的就是烂片、讨好自己的就是好片?好像导演拍好电影愉悦观众是一件多丢人的事情似的,别忘了观众来看电影是要掏钱买票的,说到底是一种消费行为,拍电影只图自己爽、不顾用户体验,是很不职业的,这不是一个好导演应该有的工作心态。

我并不是要为垃圾电影辩护,其实我和冯小刚一样,也烦透了层出不穷的垃圾电影,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冯导的个别作品。冯小刚也曾是拍出过好电影的人,佳作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但他近年的某些电影也不是没有瑕疵,观众的吐槽也很直接。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黄金工作年龄就那么几年,有一两部电影能被中国电影史记住,已经很了不起,但成绩属于过去,决不意味着观众必须对你的胡说八道买账。

铁打的观众流水的电影,电影不断更新,观众还是那些。票房是观众在拿人民币投票,尽管票房不是评价电影的唯一标准,但它肯定是重要的标准,谈电影不谈票房就是耍流氓。票房差的导演对好票房存在一些酸葡萄心理,可以理解,可如果你真为导演好,还是要催他多琢磨票房。酒香也怕巷子深,《百鸟朝凤》的出品人方励,怕好电影被埋没,不惜一跪,这不丢人,他为文艺为娱乐而跪,终让这部电影跟更多的观众结缘。全世界都一样,为了拉动票房,导演都喜欢拉来巨星吸引观众,现在一些美国电影为了拉动中国票房,也很积极地使用中国明星,票房带动效果显著。外国电影像《你的名字》《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的票房都非常喜人,同时都引起讨论的热潮。

在我看来,没有垃圾的观众,只有垃圾的电影人,电影垃圾根在导演垃圾。像李安这样的国际大导演,或许不会整天琢磨怎么搞票房,他的电影票房也时好时坏,但人家安然沉浸于艰苦的创作,最可贵的还是对创作、对市场、对观众葆有谦和的态度,不像有的导演一会儿抱怨管理制度,一会儿埋怨影院打压、排片率被减,一会儿又怼观众不识货,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一张电影票似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假如不被市场和观众待见,却倒打一耙,骂观众垃圾,是“孩子气”“小格局”的。既然那么在乎票房,何不奋起直追,贴近市场?

这里引述李安导演的一席话与中国导演共勉吧:“票房的好坏人算不如天算,再精明的人也算不到。这其实是个黄金时代的开始,我希望不是高峰,而是开始。生长本身需要孕育的,年轻人应该准许自己被孕育,任何东西要感人、成立,本身有自然的力量。我鼓励年轻人不要太急功近利,花花世界有很多诱惑,很多东西不是触手可及的,电影世界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医学很发达,我们活那么长,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