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迎变局 职责列入审计署

王雅洁2018-03-13 14:2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3月13日,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迎来机构改革的变局。

当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委员王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按照方案要求,优化审计署职责,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查,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资委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列入审计署,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上述调整,将有利于监事会发挥真正的效用,从国资委到审计署,下一步监事会的功能能够持续“由虚变实”,权利范围更广泛。换句话说,是由原来一定程度的内审,向外审转变。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国资委官网获悉,国资委官方网站上的“机构概况”一栏最新信息仍包括“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信息显示监事会包括29个办事处。

数据统计显示,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自2016年7月起开始第六任期监督检查工作,一年来提示中央企业在财务管理、内部管控、经营投资和境外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5171项,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文斌曾表示,作为出资人监督的专门力量,监事会监督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及时性、深入性以及系统性特点,是国资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文斌认为,国资委一手抓监督、一手抓管理,有很强的统筹性,实现监督和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联动,形成了发现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督促整改问题以及问责的完整工作闭环,体现了很强的体制和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监事会提示提醒的问题和风险,中央企业采取措施落实整改,累计挽回损失及降低风险敞口2400多亿元。

据悉,自2010年起,监事会连续八年开展对央企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监事会先后对67家央企的793个境外项目开展了监督和检查,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6个,涉及资产总额2.55万亿元、合同额4900多亿元,发现各类问题和风险2600多项。

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外派监事会制度是从1998年的稽察特派员制度过渡而来,明年外派监事会将迎来这项制度的20周年,这20年来,监事会亲历了、参与了、见证了国企国资改革的全过程,20年来监事会一任接着一任干,实施监督的职能,应该说是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监事会监督有五大特色:一是有很强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监事会主席由副部长级国家工作人员来担任,由中央来任命,实行外派。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代表国家对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进行监督。二是有很强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身份的独立。监事会的组成人员主要是由国家公务人员组成。2.经费保障的独立。监事会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由国家财政安排和支付,与企业没有任何的经济利益关系,独立于企业。同时,也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

三是有很强的及时性。监事会常驻企业,对企业开展当期和事中监督,实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出资人报告,及时提示提醒企业整改,体现了监事会“驻”的优势。四是有很强的深入性。监事会常年深入企业一线,国有资产的链条走到哪里,监事会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监事会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有计划地对中央企业分批开展集中重点检查和境外国有资产检查,实现了当期监督和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境内监督和境外监督的有机结合。五是有很强的系统性。监事会是国资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

历经多年发展的监事会,在国企国资改革过程中亦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

在王文斌看来,监事会建立了一条独立于企业的信息渠道,实现了出资人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有效发挥了监督制衡作用,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促进了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夯实了管理基础。

同时,能够及时预警企业的重大风险,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发挥了警示作用,规范了企业负责人的履职行为,总体来看,“有形监督、无形约束、成果隐性、影响深远”。

大国资新闻部主任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国企国资等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