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中国宏观经济观察
专访
霍德明:宏观判断的分歧来自宏观信号缺失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孙健芳 对宏观经济,不同的学者常常会有不同的判断,分歧何来?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认为,宏观经济判断的分歧来自宏观信号的缺失。

EEO:你怎么看待从年初到现在的宏观经济的变化过程?

霍德明: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中国经济变化很快。在今年年初,我从来没有想到8、9月份国际金融风暴会对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当时,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看法差不多,都认为通胀会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年初时,我们一直在谈如何抑制通胀。但2月份通胀率达8.7%,很多人认为抗通胀就是要货币收紧,所以政府存款准备金率一路增长到今年6月份,达到17.5%。其实从2006年6、7月开始,抗通胀的唯一手段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截至2008年6月前后上调了十几次,央行必须走这条路。当时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只要能抑制通胀,牺牲一点经济增长也没关系。

然而到了5、6月,中国经济开始下滑,8、9月份,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尤其在7、8月以后,整个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开始有了转变。

我们原本是以“抗通胀”为调控导向,所以一直在收缩货币。原来叫退烧,但没想到外边的气温降得更快,这是无法预料的。

即使在7、8月以.........

阅读全部>>
曾学文:以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不可取

网络版专稿 实习记者 张斐斐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组长曾学文副教授就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接受了本报的专访。他认为,在PPI不断创出新高的时候,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想用此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是极大不可取的。国内出现的经济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流动性不足”,而在于从去年年底以来投资预期信心不足。

以下为专访内容。

EEO:您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如何看待?

曾学文:首先,受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不景气的影响,下半年,外贸出口增速将继续平衡回落。外需减弱和国内各种要素成本价格上升,将严重影响我国下半年出口增速。

而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使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降温,可能导致下半年消费实际增长减缓。而在近期难以找到替代的消费热点,消费的增长可能会放缓。

从企业方面,效益滑坡和需求降温将改变社会投资预期,企业自发投资意愿下降。出口降温导致与出口有关的投资活力减弱,房地产和汽车行业销售下滑将使一系列相关内需产业产能过剩矛盾显性出来,投资预期回报下降。

而从资金的角度来看,股市融资规模缩小、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使企业投资资金紧张。虽然在灾后重建、保障性住房等政策性因素支撑下,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可保持25%的名义增长水平,但实际投资增速明显下降,社会投资已经形成减速趋势。

总体来看,预测全年GDP增长大约是9.7%。

EEO:您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
阅读全部>>
张斌:货币政策不能放松 人民币应继续升值

网络版专稿 实习记者 张斐斐 近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就宏观经济形势接受了本报的专访。他指出,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持物价稳定,过早地放松货币政策,可能下一步就是通胀再次卷土而来。另外,他建议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使汇率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杠杆”,促使资源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以下为采访内容。

EEO:看了一些您的文章,您现在的主要观点还是应该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放松,对吧? 

张斌:对。我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应该尽早地放松。 

EEO:可是现在的一些数据表明,工业增长增速已经下降到12.8%,半年来最低,有一些经济学家,呼吁要“拯救经济”。您怎么看现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张斌:中国经济的减速是我们现在经济所需要的。我们与放松货币政策的一个主要差异点就在于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面临一个外部调整时期,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外部需求的情况很糟,大宗商品价格比去年翻了一倍,这样的话,对于企业而言,会进入一个很痛苦的阶段,一些企业经受不住环境的变化就会破产,但我认为它们不是主流,更多的企业是进入一个观望期,因为它不知道它下一步要做什么?现在要进一步增加出口的投资吗?我不敢做,可能会陪。那我敢做服务业的投资吗?我也不敢做,因为政策有可能会变化。 .........

阅读全部>>
龚方雄:监管滞后创新 泡沫难避免(中)

网络版专稿 记者孙健芳 最近,全世界各国都掀起新一轮的大规模救市行动,就此国内经济学界有很多的争议,政府如何在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之间平衡,道德风险和系统风险哪一个更加重要,记者采访了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博士。

EEO:美国出问题根源是否金融创新?您认为,对这种金融创新的监管,美国是否过于放松,从这点上讲,您觉得对国内银行业有无启示?

龚方雄:监管和创新这两者的关系跟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没有真正的科学的原理去界定,监管太多可能就不发生。而金融创新是一个新生事物,监管一定是滞后的。

现在,大家主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在美国会发生这种经济危机,金融创新是不是搞得过快过度了?我觉得金融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跟高科技的发展并出现的泡沫没有太大的区别,金融创新演进太快,监管环境是跟不上的。但是,如果事先什么都搞得很好,可能创新就不会发生,因为很多东西是新生事物,你没有想到会发展到这一步,一方面超常发展,一方面监管没有赶上,就会引发一个泡沫,也许这在市场经济下很难避免。

不过,中国真的很有运气,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就是因为我们资本账户还没有开放,也没有借债。这次也好,让我们非常幸运的逃过了一劫。

对中国银行体系来讲,我们缺乏的是产品,缺乏的是服务,银行.........

阅读全部>>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