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清末民初的武林(7)
导语:在民国的时候,武术界的人一下成为社会的名流,而明清两代民间都是禁武的,都是文官压制武官,习武的地位并不高。像梅兰芳以前也是社会身份低,但在民国成为社会名流,武士会跟这个有相象之处。武术成为中国人辨析自我形象的一个出处,一个保留地。这很奇怪,中国文化大家看不起,年轻人又不感兴趣,但是一说习武的人,反而你会尊重他,这是一个文化的怪象

Q&A环节

:几位老师好,我是第二次见徐皓峰先生,上次在MOAO也见过,非常高兴今天又看到您的新书,非常喜欢。我上个月在澳门,澳门有一个美国MMA国际比赛,这次是唯一一个中国的选手张铁拳,内蒙古的选手,他是唯一的中国选手,他可能输了。我想起李仲轩老师说的形意拳起手就是蛇形。现在的搏击是拳击的形象,手抬的很高,我特别想看到李存义先生他们武魂的精髓。我们传统武术参加这种国际性的比赛,有没有这方面的考量?尤其形意拳,当初在民国的时候也是很不好惹的,那是能打的。我就想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徐皓峰:武术跟擂台赛不太一样,武术从实效来讲,跟擂台赛的差距,发力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武术家,日本空手道跟泰拳打,一定是日本空手道输,因为泰拳都是职业选手,日本空手道都是业余选手。中国现在没有职业的武术运动员,另外对抗搏击这个项目,有一些教练是来自国家体委的,也不是中国民间的老门派长出来的。另外在中国武术跟西方拳击体系的不同,首先他们是拳脚功夫,拳击、搏击是拳脚功夫。中国武术是从重兵器、长兵器划来的,完全不同用劲的方法。你用他的方法去求太极是求不到的,我那时候也是跟民间的武术人吃饭,他突然看到一个电影片断,阿丹尼在跳舞,他马上说这人习武的姿势太好了,就说明他对习武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咱们都是70后,我中学的时候是跟我们学校练过拳,但是没有功夫上身。我看了《倭寇的踪迹》,因为我对电影也比较感兴趣,我原来看过一千多张国内外的大片,我想了解一个专业的问题,为什么主角的打斗不用专业人士而用演员来演?或者你找一个替身?

徐皓峰:因为好多武行是低成本的电影,你如果租武行,武行没有办法完成替身,因为好多武行身材非常瘦小。香港有一些替身之所以能成立,港式的电影剪接是非常细碎的,可能半秒或者一秒,所以勉强可以成立。因为《倭寇的踪迹》对我来说是草创的,既然是草创的我只求最大的,在我镜头的风格里我不想走细碎的,所以往往是长镜头,这样就要求演员来完成。到第二个片子,演员习武的时间就比第一个要长一些了。

:我想问一下肖老师,您的拳场在哪?

肖维佳:现在是冬天,只要是超过零下10度,或者零下7度,风到四五级,我们就停了,到春天开始,春天你可以到劳动人民文化宫来找我。而且我欢迎你先参观,喜欢到我们那去的,我第一个要求先参观两个星期,接着再参观两个月到半年左右,以后再说。

问:我也想问一下肖老师,我完全是门外汉,以前也不怎么看这方面的书,今天也是很受启发,刚才您说在太极里面阴阳不存在对立,不像马克思主义里面的对立统一那样。对这个我有一点点疑问,我很欣喜这个概念,不存在对立,但是我会怀疑真的不存在对立吗?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有很多对峙、对抗,您觉得这个问题在哪里?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如果我想了解更多关于太极的东西,是不是有比较好的书可以推荐?

肖维佳:因为任何一个练太极的人给你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我只讲一点,我们从小对立统一学说,都是在这个哲学里长大的,所以我们只有斗争没有和谐。实际上阴阳双体就是和谐,而且和谐是包括我们能够进行斗争的平台。如果最基本的和谐没有,你连斗争的地方都没有,你生下来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你新陈代谢也保持平衡,这就是阴阳相济,你生都生不下来。所以宇宙的基本法则是和谐的。太极拳是慢慢的教我们学会不是制造矛盾,而是处理矛盾、化解矛盾。制造矛盾谁都会,化解矛盾才是艺术,这个艺术本来是天然的,但是我们现在不得不重新学习它。

:徐老师,您刚才说日本武士道是二十世纪初推广,中华武士会是1912年成立,两者相差不过十几年,为什么日本武士道成为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中华武士会逐渐消亡,我想听一下您对这个的解读。

徐皓峰1904年一个是日俄战争,还有一个是梁启超写了《中国的武士道》,这不是他自己瞎编的,而是他从史书里把中国古人的事件,从孔子开始,孔子在外交上面如何抵抗外儒,那时都是有一批杀手要来砍人的,所以他有系统的在史料里面把中国武道摘出来。这个当时在社会的影响非常大,青年一代要习武。日本的武士道的建立有两个很关键的点,一个是日俄战争之前,打日俄战争要建立,二战的时候被美国扔原子弹打败过,日本就把武士道给废了。直到黑泽明的时代,黑泽明开始七武士的时候才被允许,既然是你们的大众娱乐那就拍吧。包括警察局开始聘像剑道门派的师傅,这样才保留下来。黑泽明的起武士日本超级卖座,原因是当这个民族完全垮的时候,当时日本大家都是黑世,变成二道贩子的国度,这时候黑泽明的七武士出来,日本人好不容易找到了自信,找到自信之后抓住不放松,各种二战之后的武侠小说开始昌盛起来。我们等于12年之后建立武士道之后,我们的文化主流不是以本民族作为文化主流,我们的主流都是以英美的文化,或者以苏联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主流。

:我想问一下徐皓峰导演,包括《一代宗师》里面也说了很多武林环境,能否介绍一下到底民国时期,当时的武林高手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武术地位,包括个人生存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您在书中提到一句话“古人讲武者不详”,练武的人如果陷入是非还不如不学武,武林高手当时如何在那种环境下自处的?

徐皓峰:在那个时代习武的人是社会的名流,他的生活环境,等于是黑白两道之间的灰色,他是居住于这个时代的街面,对街头的治安有一定的威慑力,他承担的是民间次序的作用,这是武士对下。对上,他是沟通社会的名流。比如像孙儒堂、李存义都是出入文化名流的场所,而且当时大画家齐白石、李古禅、梅兰芳都是拜武林为师,不是学艺交完钱就完了,而是完全学艺。武人自处之道,你通过习武,武人的修养是不要自我欺骗,你一自我欺骗肯定要挨打或者被人瞧不起。对外不受外辱,对内不自我欺骗,你这个人有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太重要了。在维护自己自尊的时候,你也是有分寸感的,你既有自尊,又有修养。

:徐老师,电影《一代宗师》中您是编剧,王家卫的习惯是改剧本,出来之后根剧本就不太一样的了,这个片子也快上映了,出来之后还剩多少您原来的东西?

徐皓峰:编剧跟演员是不一样的,王家卫之前每部片子跟别人是联合编剧的,你说的那种情况是他跟演员有这种情况,我们编剧这个情况还是不同的。

 史航:问题肯定还有很多,私下再跟徐导交流。刚才有一个事情还没有强调,《逝去的武林》这本书人民文学也要再出版了,而且人民文学准备把徐皓峰的作品《逝去的武林》,剩下他别的著作版权到期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就会出版一本,慢慢会形成徐皓峰的体系,大家也可以看到更完整的徐皓峰的书系。我作为他的书迷,强烈建议他每本书出来以后多少再加一点料。其实我们看《武士会》这本书的时候,可能还是会感受到更多今天徐皓峰只是提一下的东西,比如他对武道和武行理解的东西,我们最终跟作者在书里见才是最长久的见面,也是最重要的见面。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