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人格,启蒙不变的目标(2)
导语:十年砍柴心中的“文明人格”首先应深察社会潮流,知道如何同社会的不良力量做抗争。余世存认为“独立”人格不意味着逃避社会,与时代保持距离。要获得文明人格,首先应该正视眼前的现实,历史地看待当下的问题,才能意识到持续启蒙的重要性

 


余世存:刚才听砍柴和纪彭讲的,觉得挺好玩的,纪彭讲丁文江在英国留学,然后砍柴也讲曼德拉接受英式教育,我们现在基本也承认英国这么一个小岛,在最近几百年发生的事影响着世界。为什么?它的启蒙思想家发现了一套关于人的界说,影响了当代世界。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故事我们古人常说的,一个有效的善,或一个有效的恶,都能够推动一个世界。其实我们春秋时代的思想家也曾经说过,比如说你有没有听过这句话,就是春秋时代,多国国君都被杀死,这种现象非常多,所以像孔子和孟子,他们就很害怕这个事实。所以他们就说子弑其父,就是儿子杀父亲,还有臣弑其军,作为一个臣子去把君王杀掉,诸侯不留情,这样的情况是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所以说弑君是一个间接的过程,是一个慢的过程,但是无论是慢还是快,最初都是一个种子,存在在那个地方,无论这个种子是善的种子还是恶的种子只要这个种子存在,他就能够生长发芽。

《易经》里还有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也是说善和恶也好,正义和罪恶也好,这种种子一旦种下来,它肯定会生根发芽,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社会。我记得我在2008年、2009年这两年,我住在云南,当时基本上会听到社会的情况,社会的进展,跟朋友打打电话,聊聊天。刚好有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回到北大,他就正常会给我打电话说,说网上有什么情况。后来他就跟我说中文网没法看了,他说一看就难受,就摇头叹气。我说你现在看什么?他说只看一些英语文献,他说当下的状况,从网上反应出来的人的状况是非常糟糕的。那个时候我只能听他那讲那种情况,后来才知道2008年前后中国网络上流行一个词汇,叫脑残,你们大家都听过这个词汇,就是脑残流行了2、3年,就是大家都在网上互相打流水帐,互相骂对方是脑残。这就说明这个种子在中国种下了,这个种的恶果是非常可怕的。其实你们可能在最近的半年也体会到这个恶果,这就是915打砸抢事件,这就是脑残者干的事。

或者说我们社会在2、3年的国民状况,心态状况和人的状况,当时中国人自己用一个词汇叫脑残,这是一个恶的种子,他种下来了,所以在最近的半年,他就生根发芽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其实915之后,很多知识界的人都说我们要反省这个状况,但怎么反省?每个人只能从自己所认知的角度去做些努力。但当时,比如说我在云南想写这些状况的时候,我想写一个在国外留学回来的人,他不愿意看我们的同胞用中文,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或者用我们平时所有说的话来表达,这种表达他不愿意看到。就是说明我们的心智肯定出现了问题。

 还有最近2、3个月前,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和他在国内也引起一个很大的争论。你们从这些争论本身之所以发生,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文学的趣味,或者文学的欣赏水准,它也是一个很乱的。也就是说在我们内心中,我们以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标准,他不再是别人的标准,现在跟别人的标准发生冲撞,这是很可怕这种冲撞看似很小,其实在一个特定的时候,它就表现出一个大的恶果。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从一个脑残的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它带来的恶果。

所以我们这个社会看似很繁荣,看似很强大,但是当这个恶果一旦爆发,其实我们大家会发现,都那么脆弱,非常脆弱,我大概两个月前去统计还遇到一个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他自己要车,后来他自己觉得很可笑,他说我不敢买日本车。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到了这种状况,似乎每个人都在分享社会发展的红利,都在分享这个社会发达的果实,但是没有人是安全的,每个人都觉得,看似大家很成功,很有钱,但是内心确实非常的脆弱。这就说明我们共同组织的共同体,这个社会肯定有一些问题是非常致命的,这是我想谈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有很致命的欠缺。

我一两年前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俊秀老师在想到我们要提倡人格,在这个社会上,在这个时代,好像我们没有看到身上有人格力量的时候,我们要提倡这个人格,或者要展示这个人格的光辉,人格的美。有一个好的人格不仅仅说你有安全感,而是说你对自己都有信心。进而你对这个社会的发展也应该抱有信心,这是我当时做这个的初衷。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从云南回到北京之前,以前经常会有很多年轻朋友跟我聊天,但是我从云南回到北京之后,再跟年轻朋友聊天,就有两个时代的感受,两个时代差异的感受。就是2007年前后,好像这些年轻朋友确实都对未来充满信心,或者说很自信,但是到2009年,2010年回到北京的时候,这些年轻朋友各个都很无奈,很绝望,就觉得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后来我发现网上又流行一个词叫“压力山大”,把一个古人的名字做成了一个人的深层感受的描述,我觉得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我还记得几个我特别看好的年轻朋友,他们当时为自己的理想不顾一切的去把拼,去奋斗,一度都能够感染我,但是后来我发现,原来他们最终的追求还是希望在北京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安稳的家,有个很好的物质生活就可以了。我还记得有个年轻朋友,70后的年轻朋友,他买了一套房子之后,就让他的爱人,让他的孩子安顿下来之后,在我面前好像是长吁的说,我多年的奋斗终于有了结果。我当时就觉得很感动,但是我也能够理解这种深层的压力,给他深层选择带来一个偏好。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些悲哀。

比如我们现在可能把鲁迅丢掉了,但是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现在还是可以借用,鲁迅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还有一个时代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我不知道用这个话来规范我们时代怎么规范,但是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似乎我们也分成两个阶段,我们现在流行着励志的,成功的这些图书,都在要求我们去求做成功,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是求做成功而不得而已。还有一个阶段就是我们人生阶段,可能我们功成名就了,我们有房有车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给自己定义,暂时小康了,暂时成功了。这个就属于暂时做稳了成功位置的阶段。我们的人生也被分成这两个阶段,这样我们的人生就跟我们说的文明人格没有关系,我们完全变成奴性人格,或者别人说的,我们是一个权力崇拜人格,后来我们现在又变化拜物,拜金主义的人格。

所以我有时候想一想,就是说生活在这个时代很悲哀的事实,就是你跟身边的人没法做深度的交流,深度的碰撞,一旦碰撞之后,你发现你不得不挑战自己,在冒犯自己,而且你也在冒犯你周围的朋友,冒犯你的亲人,因为大家都被这个时代妥协了,这就是我谈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我们还能不能保有自己的人格。我尽量我在想这个问题,就是说大家都在向前看,或者向前看齐的社会,你跟这个时代保持距离,你就能够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吗?所以看来似乎也不是这样,所以你还是要跟这个社会,跟这个时代保持某种关系和互动,这就是我对志愿者,包括公益慈善的朋友持保留意见的原因。我的很多朋友都希望说我们认认真真读《论语》就行了,我们去读儒家真谛,我们不要去跟这个时代发生关系,不要去管这是怎么回事,也不要管这个国家怎么样,就把自己过好就行。

还有一些朋友就是说,这个社会的转型你改变不了你推动不了这个社会转型,你就去做,做好一个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说去做小善,做善事,这都是我们当下比较流行的社会现象。我也蛮尊重一些朋友,但是我觉得站在一个文明人格的高度,我觉得这跟我生活中所理解的文明人格还是有差距的,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在想,就是说怎么能够在我们这个时代,示范,或保有一种很健康的人格,这也是当初我跟俊秀两个人商量的时候,我说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启蒙工作,通过人的示范来启蒙大家,在一个特别时代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一个有争议的生活,才是一个较为充实的生活。用去年流行的一个词汇,幸福生活。所以我就跟俊秀讲,我说我们要推动这个社会的起源,后来我们想到,我说我们作为一个知识人,做启蒙也只能从知识人的角度来做启蒙。我们就想到80年代的启蒙,距今已经有20多年了,想起80年代启蒙,还是让几代人心潮澎湃,回忆起那个年代,确实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自己跟自己周围朋友的关系都得到某种新的调整,这是80年代提升对我们的寓意。

我们有一个朋友就是说,腾讯网的杨子鹰(音)曾经说,80年代的启蒙根据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的格局,所以我觉得他说的是有道理的,就是你从正面的角度讲是有道理的,当然你从当下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是受制于80年代的启。所以我说无论我们今天怎么想逃避这个时代,怎么想做好一个个人生活,过好个人生活,但是我们跟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难解难分的关系。我们今天的生存状况,多多少少大家多不太满意,甚至觉得压力非常大,其实也是受制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邓小平开创的时代,从政治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是北岛和崔健他们开创的文化时代,你也可以说是张艺谋,莫言这些人开创的时代,他们至今在规范我们的生活,我们生存的可能性几乎被这些人规范我们不可能逃避这个时代。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