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人格,启蒙不变的目标(7)
导语:十年砍柴心中的“文明人格”首先应深察社会潮流,知道如何同社会的不良力量做抗争。余世存认为“独立”人格不意味着逃避社会,与时代保持距离。要获得文明人格,首先应该正视眼前的现实,历史地看待当下的问题,才能意识到持续启蒙的重要性

 

然后我又跟他谈一个事,我说即使按你这个说法,我说我成为知识界的人,但是我跟知识界的朋友聊天总是谈不到知识本身,或者谈不到思想本身,我们经常被问及的还是一些层面的东西,包括我们和教授在一起,也是经常会问最近换什么车,或者在哪买房,或者哪个小孩出国了,上哪个大学。我说我们这些以知识自立的人,我们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很少是知识性的话题,都谈社会性的话题。他说这个也没办法,他说大浪淘沙。他说你要想到在二、三线城市的人,来看北京这种文化圈热了,他还是有一种理性的审视。像你们这样的人,就是漂流在这个社会的边缘,但是你们考虑的问题,虽然说你也在考虑生计,但是生计不是你日思夜想的,你想的肯定还是你内心层面的东西,他说这个其实就是中国古人常说的事。

所以我这个退休的老乡,他跟我说的话导致了我,我觉得他的话也很温暖,让我觉得这个社会环境之中,没有多少同道的,他让我觉得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努力还是值得的,而且不仅让自己觉得,而且也是对他们很好的安慰,这也是他告诉我的。所以我觉得,在我们可能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有一些人默默的做事,我们去读他们,去接近他们,可能我们就能够得到某种正像的东西。今年我们流行一个词叫正能量,这其实就是能力,我们从人身上获得这种能量,这就是能力。

提问:很高兴见到两位老师,经常听到很多人说三观,然后问他所谓的三观是他们,但是他们也说不清楚这三观所谓的是什么。中国出现一个道德乱象也好,或者是沦落到没有爱心也好,很多人说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是很多人又把所谓的信仰和所谓的信教混淆,所以我想问一下两位老师关于所谓的三观和信仰的一些方法,或者所认同和相信的到底是一些什么?

十年砍柴:三观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确实值得重视,就是我觉得这三观的重叠,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他们之间冲突吗?并不冲突。那么我想就是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区别于动物的时候,他会思考,我们受到一定的教育,他告别了吃饱了睡,睡醒了再劳动,劳动再吃,告别了这个生活,然后做一个能立于世间的人,他总会思考一些比较深层次的概念。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想一些比较崇高的事情,我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价值,我为什么要来这个世界,我这么做有意义吗?我想多多少少大家都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他并不是虚假的。就像我们很多人,刚才也讲到了,很多人贷款买一个房子,后孩子出来,看到别人都180了,然后我又换了个房子,再买个120和130,然后我买个130的,然后又有车,那我再买个车,人家开得更好,我再换个车,很多人都这样做,他们也会想这样做有意义吗。所以你就开始有一个思考,或深或深的思考。

信教和信仰,我想有信仰的是一部分,无论基督教还是佛教,他可能提供给人类比较稳定的主信仰,他给人的精神提供一个家园。还有各种各样的信仰,我想庸俗的来说,什么都信也是一种信仰。但是因为你没有信仰,你有多少钱可能都不会快乐。另外一个就是说,讲到信仰,也许在现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可能有一种本意识,就是宗教,会让你找到合适的信仰。

纪彭:刚才论到三观的问题,我很有经验,我跟人聊天的时候去触及到这方面,比如说你的月收入在5000的时候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到20000是什么样的,50000是什么样的,年薪百万是什么样的,年薪五百万是什么样的,然后当我年薪两千万的时候,然后我会说你在这么多档次中去选,因为每一种生活都有一种利。其实你的选择不是往上走,如果说你有两三千万,你什么都买得起,但是你没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如果你有两三百亿的时候,你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你这种资源的能量,会给你带来巨大的风险,还有你会可能被追的麻烦就会接踵而来。但是你要两三千万还是两三百亿,那是你自己的选。如果你选到两千万,其实你就基本上可以定位你现在的追求,我觉得很少有人会追求到两千万,因为那其实对你生活没有太大意义。

余世存:三观其实归结有世界观,世界观,按它字面意思理解,我觉得你就可以不断地去追寻这个东西,或者你自己也会获得新的认知,就像纪彭说的。所以世界的世是什么意思?它的时间,界是空间,观是关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就像鸟的意思,鸟飞在天上看到的,这就是观。也就是说人也要正像鸟一样飞翔在时间和空间当中去看,你那种逍遥的感受就是你的世界观。所以我觉得你自己的三观其实是随着你的年龄,你的地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人的地位本是也是时间和空间,就是你的年龄代表时间,你的社会地位代表你在社会发挥你的空间感,当你真正逍遥起来的时候,你的人生观、世界观才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就像他们海外人,一到大陆,就非常考虑真理这两个词,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真理在手,其实三观也是,我们每个人经常会拿着我们认可的那种所谓的正确的三观。因为你要用一个很好的方针才能形成一个让别人理解的观念。说到信仰、信教的关系,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人,涉及中国的精英,过去讲贵族,士大夫,他们对信仰的设定,一般采用我们现在所说的形式宗教。他们因为有一种很逍遥的观,所以他们有一种很伟大的信仰情怀,这种信仰情怀就像过去人说信仰深深就是大德,其实就是信仰的深意情怀,这种信仰没有必要把它形式化,把它固定化。但是我也认为老百姓所提到的宗教,需要仪式感的,像礼乐(音),几乎是中国的形式宗教,它有宗教气氛。还有后来中国人讲神道设教,也是要把这个东西仪式化和形式化。

但是我们平常讲“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就是说在君子看来是一个很理性的东西,但是在老百姓看来那是神乎其神的东西。就像我们说耶稣,他是诞生在马槽里的婴儿,但是后来因为他是代表底层人民的呼声,所以他有很多人跟随他,这是一个很理性,用社会学可以阐释的东西,但是他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信徒帮他神圣化,帮他神秘化,这就是一个形式宗教和我们信仰情怀的迷信。

还有一点是,我们刚刚过去的2012年,比如世界末日,它其实不是世界末日,在天文学的概念,它是五千年周期中的夏至(音)的开始,而且我们知道夏至过后,地球,或者太阳系的气候,每一百年会上升若干,大概要上升1.5度。所以未来一千年,我们地区的温度还要持续升温,我们海平面要比现在升高很多。这是从天文角度来理解我们人类所面临的处境,这就涉及一个宇宙观。在这个宇宙观里面,我们还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旧时代是什么时代?就是城市化之前的一个地域文化的时代。比如说中国文明,他也是全球文化下面的子文化,或者亚文化。我们过这个时代,这一个节点之后,比如说我过完2012年之后,我们的这种对亚文化的崇拜肯定要告一沦落,我们可能对其他文化形态,对全球文明形态都应该有理解,甚至都应该把它变成我们自身的营养,变成我们自身的财富。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也经常开玩笑说,过了2012之后,所有的传统的经典都成为子文化的经典,无论是《圣经》、《佛经》,《道德经》,儒家的经典,它都成为历史文献,或者它有历史意义。他不可能再让我们去膜拜一个单一的文献。比如说像基督教徒一样去膜拜《圣经》,或者像佛教徒一样去膜拜《佛经》,而是说对所有的经典都成为我们历史的营养,成为我们历史的财富。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在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的文明热情,应该有一个伟大的信仰情怀,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佛徒,我们不一定是佛教徒,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基督徒,但我们不一定都是做基督教徒。我们都是伟大的儒者,但我们没必要去做儒教徒,这就是我理解的信教和信仰的关系。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