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 社庆专题 > 正文
官商一体不破 官煤腐败难止

投资秘密拱手美商...

三张牌照和合资券...

内蒙古煤电怪圈

谁投资中国未来

郭树清年薪不足百...

中国改革 理性才...

证监会筹建发行二...

沃尔玛制造

丙午立宪

200亿美元FD...

改制“大跃进”急...

李青原离开证监会

同仁堂的坐堂老中...

国有银行开放应加...

金融交易所选择了...

科龙倒下 德勤蒙...

海信接管科龙非常...

什么让我们恐慌

火车站的塞卡人

改制方案几度被否...

辽宁黑山发生了什...

“围猎”国储铜

官商一体不破 官...

我们是记者

基金利益输送调查

全运会是一面镜子

山西红顶煤商二三...

成品油和大白菜有...

没有监管联席会议...

兴宁矿难背后的经...

11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务院国资委、安监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截至10月20日,全国有457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共在煤矿入股6.53亿元(目前已撤资4.73亿元),粗粗算来,平均每人入股14万元。而在此前由国家安监局公布的数字中,人均入股金额还要少得多——山西4.87万元,河南6.54万元,内蒙5.45万元……   
    但是,如果比较一下已撤投资和未撤投资的人均投资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官煤勾结水还很深,“大鱼”还在水下。
    以山西为例,山西省11个地市共上报922人投资入股煤矿,共投入资金9257.74万元,其中836人已撤出入股资金4077.33万元。也就是说,山西省86名逾期未撤出投资的公职人员的总投资达5000余万元,人均高达60万元左右。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也表示,这次清理纠正工作中撤除的投资可能只是一部分,从目前举报的线索看,还有更隐蔽、埋藏更深的。而山西省清退办的一位官员也告诉本报记者,从目前自查自报上来的情况统计,入股的官员大多只涉及到乡镇一级,而大量的举报线索却直指县、市甚至省级领导,许多官员是以亲属或代理人的名义入股,还有的是不具名、不投资只“分红”的“干股”,清查这部分官员,难度更高,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
    上周,本报记者深入山西小煤窑最为集中的大同、太原、忻州地区,试图探询“红顶煤商”们的蛛丝马迹,但是,“从主管副市长、纪检组长、新闻中心主任直到偏僻山乡中的值班矿长和村民,几乎都是一句话:‘不知道,不能说。’”(见本报2005年10月31日《山西红顶煤商二三事》)。
    山西省发改委的一位官员一语道破“天机”——山西上至省城下至乡镇,许多官员是煤炭系统出身,或与煤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利益错综复杂,官煤铁板一块,这些人都是官煤勾结利益链条上的一环,想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无异“与虎谋皮”。
    我们发现,在这种集体缄默的背后,是一种模糊的官商界限,官商勾结、官煤一体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常态。甚至,连负责清查的纪检干部也为一些入股官员“抱屈”,因为他们调查发现,在一些乡镇,甚至全体乡镇干部都在煤矿有股份,最少的只入了1000元的股。其中,很多是在1980年代小煤矿效益不好时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而入的股。纪检人员认为,这些地方官员入股小煤矿,与当初要求深圳干部购买股票的性质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去年,山西省政府还专门下文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文件规定:“机关公务员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可以离职带薪到民营企业就业,三年内原单位发给基本工资。三年期满后,如果要求回原单位工作的,将由原单位安排工作。”
    山西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初衷或许是为了精兵简政、鼓励创业、发展经济等等,但是,这种官商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为权钱之间的“期货交易”创造了空间,“带薪下海”的公务员就可能异化为新的“红顶商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事实上,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早有规定,国家公务员禁止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赢利性的经营活动。山西省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呢?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样的事件:阜新市清河门区长助理李树林,日前从煤矿撤出了700万元入股资金。一位小小的科级干部,何来700万元巨资?其实,李树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员”,据清河门区委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李树林“真正的身份是一名农民企业家,我们聘他为区长助理,只是给他一个职务,目的是吸引他在清河门投资开矿”。就这样,李不仅在区政府大楼拥有办公室,而且有资格出席区委、区政府的重要会议。
    在众多“由煤而官”的现象中,李树林只是九牛之一毛。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或者给有突出贡献的私营企业家以“奖励”,通常会安排他们进入人大、政协担任要职。这些人在私下是商人,住豪宅、开名车,而在主席台上,他们又是拥有“公权”的官员,官商界限进一步模糊。
    通过“由官而煤”和“由煤而官”两条途径,权力与资本合谋共生,官中有商,商中有官,公共政策受制于利益同盟,公共机构不能代表公共利益。于是,大量煤商的暴富,必然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矿工的生命为代价——比如山西省,尽管一再治理整顿,但非法违法采矿行为并未有效遏制,许多地方甚至进一步恶化,由个别人的行为演变为群体性的行为、由小规模的私采滥挖演变为大规模的机械开采、由偷偷摸摸演变为明目张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于山西省纪委书记发出“山河破碎,触目惊心”的感叹。
    一般认为,“官煤勾结”有其长期性、复杂性、顽固性、隐蔽性,撤资难于一蹴而就,但这种认知还仅仅停留在治理工具的创新上。事实上,根治官煤问题,是一个治理结构的重组问题。如果不能实现向现代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型,官员主掌资源分配的权力就依然不受监督,矿业权的出让就依然不能市场化,资源的出让价格就依然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的价值。在这样的土壤上,依然会开出“官煤勾结”的“恶之花”。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回到顶端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7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