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艺术史》其实是“西方艺术史”而非“世界艺术史”
这就是关于这本书的缘起,大家听了这本书以后,可能会想这本书还是背后隐藏着很多的故事在里面。那么我现在讲的问题呢,当然就会由这本书引起了关于世界艺术史的问题,如果你们看这本书的话,除了两个小字之外,后面的名字就叫做艺术史,叫做詹森艺术史原来不叫这个,它就叫Janson's History of Art: The Western Tradition,那么这个概念,一看就是一个非常自信和非常垄断的概念。就说我这个就叫艺术史,但是打开这本书以后,发现这个书里边没有中国艺术,没有非洲艺术,也没有伊斯兰的艺术,那么也就是说在艺术史里边,是不是那些艺术就不是艺术了?其实这本书的作者也不这么想,因为这本书已经出了第七版,在第四版之前,都有中国的部分、非洲的部分,阿拉伯的部分,后来慢慢被切出来了,从第五版开始,被切出去了。
为什么切出去呢?一方面是出于他们的一种知识的扩展,另外一方面是出于学术的严谨,因为后来作者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他们意识到如果按照西方关于艺术的解释方法,用西方的眼光来看艺术,最后有很多最重要的艺术他不接。比如举个例子,中国有个艺术很伟大,它叫书法,但是这个书法按照西方艺术的这个理论,它无法对它进行分析和解释,那么只好用他能解释的方法,就做一通解释,那么会违背这个书法的本质和质量。就是好坏分不出来了,所以有时候,我记得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在2010年的时候,有个欧洲文化年,中国方面为了使这个欧洲文化年极有影响,决定办一个书法展给欧洲人看,这个书法展的名字叫《再序兰亭》,把兰亭序都带到欧洲去展出。然后我是策划人之一,在展厅中间,我看到那些迷惘的眼神,我当时心里边特别的感觉到无望,就是那些人,这个展览大概是十几万人看这个展览,就是说很多人都驱车几百里看这个展览,但是进来了以后,他就死活分不出来这个兰亭序的本子跟别人的本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伟大的文化代表,他们对此如此的沉迷,而且多少代人能够从中间获取深刻的营养,并且由此创造出无上的光辉的文化,但是我们就是看不出来怎么办?有什么好,他看不出来。
那么我们想要把它跟大家讲清楚,就费了很大的力气来讲,讲了以后,他们只不过在迷惘的眼神上,带了一点好奇和无望,就是眼神无非做了这样的变化。所以有一个欧洲的非常杰出的艺术史家,叫做贡布里希,贡布里希说欧洲人想要理解书法,还需要一百年,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大概是20世纪80年代,那么100年的话,恐怕就是说我们还得要等。那等一百年,未必会对这个问题有理解,因为其实我们遭遇了更为深刻的问题,就是说在艺术的问题上,其实存在着一个不理解的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并不是知识,不是让人学习的,不是让人理解的,有人理解了这一块儿,可能正好就是反对、排斥和逃避了另外一块儿,因此我们在这个艺术的问题上,存在着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人性的状态。
那么我们现在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就可以理解这本书的作者,干脆对于他自己的问题,就第一步去触及,第二从谦虚的角度,他说我们就做西方艺术史吧,因此这本书实际上不是世界艺术史,是西方艺术史,就是这部书是西方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