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艺术史的差异:《詹森艺术史》的翻译工作(7)
导语:朱青生: 西方艺术史心里其实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关于艺术的历史,就是在历史上出了哪些艺术,然后根据历史的时间顺序,把它排出来,展现出来,第二个更重要,就是透过艺术研究历史,艺术就变成一个形象物,它就变成一个形象学了。

   

    那么再往后就出八大了,然后再往后就出了四王,再往后怎么办呢?就是到了晚清了,就来了维纳斯,现实主义,就把他们全盖掉,那么今天我们都是考这样的画,历史画,革命历史画不同的,我们都看清楚了。我们现在再往后走,这就是我们在拍卢浮宫,大家一看就是他们在拍卢浮宫,中央电视台的团队,卢浮宫的馆长在讲解,跟馆长讨论问题的就是我。我们两个头很好玩,竟然差不多。那么西方的艺术就有一段时间不做了,不做的原因并不是说他这一套不做了,就是西方艺术的本体,是物的存在,是一个现象,而这个现象有别的东西帮他做,我们今天到处能看到这样的东西。但当年的维纳斯是不是也包含这样一种意味呢?既像一个身体,又有色欲的成分在里边?就是色像是不是都有呢?我们今天不做追问,因为大家都不好意思,但是我们要仔细的想一想,一定是有相关性的。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来看,发现西方艺术的本质,还不仅于此,因为你看这个西方的艺术,在希腊的时候艺术坏掉了,就像刚才断壁的维纳斯,坏了以后很好看,还是很好看,这就是我们拿来做了封面,这个书原来的封面不是这个,后来我们征得我们出版社同意,我们出版社跟我们非常友好,他总是支持我们。我是和我们的一组同事,其中一个同事叫刘冠,我们自己去卢浮宫拍的这个照片,你们看到的这个照片,我们把它拍下来,做了这本书的封面,这是我们拍的,觉得这个东西太好看。为什么太好看?因为里边隐藏着一样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为什么他坏掉了还好看这样一个事情。为什么希腊的雕塑残缺了以后还好看?就是因为在这个雕塑里面,每一个局部里边,都包含着他的比例构成、互相之间的结构关系,它里边有一个抽象的理念,隐藏在一个雕塑的内部。

    它的表面的形象如果坏掉了,内部的东西就会慢慢浮现出来,再坏掉多少,里面的东西都会多多少少往外出,所以希腊的东西坏掉了,里面的东西依旧好,这就是理念在里面起了作用。现在西方艺术的两个本体出现了,第一西方艺术的本体是物本身,是一个世界,人为什么需要艺术?是借助艺术建造人和世界的关系,怎么理解世界?怎么形象的把握世界?怎么再现世界,来达到显现人的认识和对规律的把握?其二是世界并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样子,而是背后潜藏着一个理念,一个本质的规律,一个原则,而这个原则在希腊的时候显现为圣,而在希伯来文化中显现为神,也就是一个上帝的意愿,可以是一个本体,而我们所看到的所有造型活动,或者我们所要做的所有的造型活动,都是要为这样的本体建造一个象征的符号。于是艺术就变成了形象和象征,最后所有的形象和象征加上,语言的意味就变成了符号,这样整个的西方艺术史就是在造型的历史中由对于事物的形象的再现和象征意味着表达,构成了整个的一部艺术史,这就是这本书里面所要写的。只是写着写着,终于写不下去了,怎么写不下去了,我过会儿告诉大家,所以这本书,我们在80年代看到最后的时候,就开始纠结,现在看起来,依旧有一点纠结,是因为根据艺术史的概念,一个形象物要么你能够再现这个世界的现象或者是形象,要不你就具有象征的意味和意义,这样你才可以通过一个艺术品来研究和世界的关系,和人的关系,才能够建造历史,否则这样的问题就没有着落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为什么没有艺术学这个概念。一查德文叫做kunst,叫艺术学的概念,马上就会说kunst,相当于艺术史。到了牛津大学,你会查它的目录,你会发现它没有一个系叫arts,一定有一个系叫arts,它是艺术史替代了艺术科学的这个概念,所以在全世界都有这样,所有的大学,东京大学也有,台湾大学也有,就是唯独中国的大学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艺术史系。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