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艺术史的差异:《詹森艺术史》的翻译工作(9)
导语:朱青生: 西方艺术史心里其实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关于艺术的历史,就是在历史上出了哪些艺术,然后根据历史的时间顺序,把它排出来,展现出来,第二个更重要,就是透过艺术研究历史,艺术就变成一个形象物,它就变成一个形象学了。

   

     然后我说我们去误以为要学习西方的传统,刚才我们说的那一堆都是传统,我们刚才说了徐悲鸿、吴作人他们去学习,他们把这个传统学过来,其实对中国作用很大,没有他们的学习,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觉悟,这是肯定的。但是他们的道路没有走完,需要我们今天继续走下去,五四运动的道路没有走完,问题在哪儿呢?就是把西方的传统认为是它发达的原因,其实未必。我想说的是这一点,所以我这个地方有一句话,于是我们在否定自己的传统的时候,我指的是五四运动,又套上了另外一种传统,后来编辑加了句话,我觉得不是我的意思,以至于现在我们很难回到传统的根源。我认为我们很难回到我们的根源,但主要不是想说这句话,我主要想说的是下面两句话,这是我这次为了讲座,早上加进去的。我说现代我们难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间,因为我们不认识这一点,受到了五四运动的一个错误的干扰,不是说五四运动错了,而是五四运动中出现的错误理论的干扰,所以有时候无法认清历史,无法有效的解决社会和文化的问题,从而使自己引领世界,而实现民族复兴。

    那么这个是我们最重要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在哪儿呢?现在我简单的给大家看两种艺术之间的差异,大家看一眼就知道了,这是中国艺术的本质,是书法,而且是魏晋时候的书法。这是欧洲艺术的基础,欧洲艺术的基础是希腊雕刻,刚才我也给大家看了。那么我们看到,希腊雕刻哪怕损坏了,里边因为有存在的理念,表面又存在着这个现象,再线的现象,所以依旧有一种完美的感觉,而中国艺术的本质是书法,而书法里边,它并不是要写一个好看的字,而是在这个字的空档和笔路的变化中间,寄托和表达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书法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完成了他的全部责任以后,回到个人自由的一条道理,这就是中国艺术最为微妙的地方。所以中国过去的大书法家,不是说天天写书法,而是说就像王羲之这样的人,他平时是国家的栋梁,然后又能写书法,这时候他的书法才会成为他通向自由的一些必须的道路和必要的途径。那么这样,艺术就变成人自由的可能性。这两个不同的方法,它们之间无论对人的作用还是对文化的作用,它的配置和方式都不一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那么倒是在西方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的时候,反而有些相似之处,比如说第一次是梵高画的画,西方人不理解,梵高画画的时候,就跟柯罗,刚才我们看到画的风景画是差不多时候,大多数人跟梵高同时的人,还是像柯罗一样的画画。但是梵高把画画成这样,他当然不被接受,我们所有人知道的故事。但是梵高的画很像中国的四王的时候,或者很像董其昌的画法。就是说他的每一笔之间,互相之间要有关系,而这一笔是否表达对象,未必,这就是他的变化。那么很多人以为说,比如陈世真(音),他就以为,他是接受一个日本人的大春西阳(音)的影响,说现在西方绘画都向我们东方艺术靠拢了,我们东方艺术这么伟大,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学西方呢?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当时梵高这么画,并不是要继承东方,而是要击破他自己的传统,来对于现代画和现代性,找到他的出路,纠正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对人的异化,因此梵高从这个角度上出发,他只不过是借助中国或者东方的绘画,主要借助日本的绘画,来完成他的转变,这一点,中国是他的借助者,被他借助的东西。

    那么梵高的价值不是在于他向东方,而是他不像他原来的东西,这是价值之所在,这很难,要付出生命之代价。他要是画的一个像传统,像卢浮宫里面的东西,就会功成名就,会有社会地位,会成为国王的座上宾对不对?但是他选择的道路却是他在荒野中间,在烈日之下,独自行走,最后在困难中间,用枪击毙了自己,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悲剧,却是一个人性的胜利。那么也就是说,他是用人的一个实验,来打破了过去的传统,而这个传统是一个伟大的传统最大的束缚,这实际上是在为现代人开创人性被束缚的状态,他要把它打开。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