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特别策划】中国企业家的新时代使命

经济观察报2017-10-27 22:2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编辑部/文

1981年,中国人正被各种各样的票证困扰,从自行车到彩色电视机,从烟酒糖茶到猪肉鱼虾,不一而足。此后很多年,他们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抢购潮。谁会想到,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有一天竟然会模糊成几张褪色的老照片。

那一年的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份文件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面对如此清晰的表达,最先觉醒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境遇,哪怕仅仅是生活的比过去好一些。他们嗅觉灵敏甚至在一些人看起来胆大妄为,他们坚韧而自信,不肯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被称作“企业家”。

如今想来,那是一种怎样的痛定思痛和拨乱反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看似普通的26个字就这样让历史定格。大部分中国人恐怕未曾料到,改写一段历史要经历怎样的曲折与跨越。从几乎什么都缺到有一部分产品开始过剩,从部分过剩到几乎全面过剩,从全面过剩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短缺——人们期待更好更多样。在这样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程中,一个国家的愿景和梦想逐渐变得清晰。

对于我们叫做企业家的那群人来说,或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就此开创了一个时代。

从那时起,从鲁冠球、柳传志、曹德旺、何享健等第一代到马明哲、郭广昌、王传福等第二代,从马云、马化腾这样的互联网一代到创业创新大潮中崛起的“独角兽”们,时代的大门一经开启就再也无法逆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统转换成财富创造的强大动能。中国企业从只会蹒跚学步,在模仿中迅速而笨拙地填补短缺带来的庞大需求空白,到一点点抹去山寨的印记,在持续的创新中重新写下自己的名字。

如果站在商业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民营还是国有,正是企业家们改变了“落后的社会生产”,不断地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们将那样的26个字推入历史的进程,一代又一代企业家持续接力。

现在,我们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这将是又一次充满想象力的历险。

这是有质量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住有所居,人们希望住的舒适一些,依山傍水,坐看夕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有所养,人民希望即使老了,生活仍然有色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病有所医,人们渴望多一些温暖的照拂和关爱……

更多人敢于热切地宣告,除了物质和文化的充裕,还包括尊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我们会以平和的语调谈到公平和正义,因为我们确信这将是生活的日常,我们用以描述这个共和国的词汇,都将烙印于生活的点滴。

越来越多的城市变成汽车轮子上的社会,尽管这可能带来如拥堵和污染等种种令人头疼的问题,但却也毫不费力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不过毋庸讳言,很多时候陈旧且落后的供给还跟不上这样的变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更多可能。也许更令企业家们抓狂的是,人们变得前所未有的“挑剔”和“计较”,甚至会拿马桶盖和电饭煲说事。当人们蜂拥着走出国门又大包小包地带回家的时候,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地球村落,但这个村落的竞争之激烈与残酷却可能超过所有时代。

而且我们必须承认,当人们开始谈论中国正在制造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时,对这个国家来说,最值得骄傲的是彻底抹去贫困的印记。如果说曾经我们热切地期待有一部分人成为财富创造的领跑者,现在我们需要在社会公平上做的更多——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但是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早已命中注定。他们不仅是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还是最为活跃的变革力量,他们改变商业,也改变我们的生活。而现在,当中国决胜全面小康,当更为宏大的国家愿景和人民梦想展现在眼前,当中国企业从追赶者跻身第一阵营,甚至逐渐驶入自己的深海和无人区,当优质供给变成一种新的短缺,美好生活的需要变得前所未有的多样和庞大,这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新时代。

这是一次美好的遇见。他们就此迎来了只属于他们的时代命题——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进程中,他们能否像过去30多年持续不断的接力者一样,不仅完成自己的完美一跃,也帮助共和国实现又一次史诗级的跨越?这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必须承担的使命。